首页 理论教育 心理健康相关术语及其意义

心理健康相关术语及其意义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认识心理健康,首先就要了解一些相关的心理知识和术语。作为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了解其相关术语,便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认知功能作为一种高级心理功能,是大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状态及其相互联系,并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判断能力。通常认为,情绪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

心理健康相关术语及其意义

要认识心理健康,首先就要了解一些相关的心理知识和术语。下面,择其要者,简要介绍如下: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作为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了解其相关术语,便于我们更好地理心理健康的相关知识。

1.认知及认知功能

认知,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由认知包括的内容可知,认知是人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其具备的功能,即认知功能。认知功能作为一种高级心理功能,是大脑反映客观事物的特征、状态及其相互联系,并揭示事物对人的意义与作用的判断能力。个体的大脑接收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进而支配人的行为,这一信息加工的过程就是认知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包括了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一些基本的心理过程。

(1)感觉。

感觉,指一定的物质运动作用于感觉器官并经过外界或身体内部的神经通路传入大脑的相应部位引起的意识现象,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作为个体最初级的认知活动,感觉是知觉、记忆、思维等复杂的认知活动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心理活动。可以说,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从感觉开始的。

(2)知觉。

知觉,是一系列组织并解释外界客体和事件的产生的感觉信息的加工过程,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官而在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可以说,它是视觉、听觉、皮肤感觉、动觉等的结果。知觉来自感觉,但又不同于感觉,比如看一个苹果,从感觉的角度,我们用视觉知道它是圆的、红的;用味觉知道它是甜的;等等。但从知觉的角度,我们可以得到对苹果的整体的认知,即圆的、甜的、表皮光滑的水果。由此可知,感觉仅依赖个别感觉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所以知觉比感觉复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的态度、知识和经验。

(3)注意。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伴随着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过程的一种共同的心理特征。它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点。这一点可以从“聚精会神”这一成语加以理解。“聚精”表示明确指向某物,体现“指向性”;“会神”表示全部心神集中在这一物上,体现“集中性”。注意的产生及其范围和持续时间取决于外部刺激的特点和人的主观因素。注意的选择和保持时间的有限,决定了它是一种心理现象,而不是过程,受个人知识经验以及个性特征的制约。

(4)记忆。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它联结着人的心理活动,是人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基本机能。由“记忆”一词可知,记忆就是“记”和“忆”构成的,因此记忆由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三个环节组成。识记是记忆过程的开端,是对事物的识别和记忆,并形成一定印象的过程;保持是对识记内容的一种强化过程,使之能更好地成为人的经验;回忆和再认是对过去经验的两种不同再现形式。这三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5)思维。

思维,是人类所具有的高级认知活动。它通过其他媒介作用认识客观事物,及借助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已知的条件推测未知的事物。因此,思维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的特点。比如看到一个形似梨,同时表皮有鳄鱼鳞片似的水果,人们就想到了梨和鳄鱼,由此认定这种水果应该表皮口感不好,不能吃,但里面的果肉应该像梨一样甜。这样的过程,就是一种概括性的思维过程。所以,思维的种类特别多,常见的有:从形态上划分的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从思维技巧上划分的归纳思维、批判思维、演绎思维、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发散思维等。

(6)想象。

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不仅具有对机体的调节作用,还具有预见未来的作用。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想象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因此,人们说想象力是无穷的。

正是基于认知功能的这些作用,试想,倘若一个人的认知功能出现了问题,哪怕是认知功能中的某一个功能出现问题,那么这个人的社会功能必然会受到影响。所以,认知功能是衡量个体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

2.情绪及情绪反应(www.xing528.com)

情绪是对一系列主观认知经验的统称,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以及相应的行为反应。通常认为,情绪是以个体愿望和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人类的情绪很复杂,种类很多,如基本情绪“七情六欲”,即喜、怒、哀、乐、惊、恐、思这七情,食欲、性欲、情欲、占有欲、求知欲、出类拔萃欲这六欲。七种情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于是就出现了更多复杂的情感

个体因为喜、怒、惊、恐等七情做出的外在表现,如动作、神情等,即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一系列反应,就是情绪反应。

情绪反应与个体的主观意识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同一现象在不同的人眼里,就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比如一朵花枯萎了,一个人大哭,因为这个人想到了生命易逝;另一个人大笑,因为这个人想到这朵花的逝去,意味着另一朵花的到来。但总体来说,人类的情绪反应具有一些共性,比如死亡都让人悲伤。倘若个体出现相同文化背景下的反常情绪反应,或许就说明其心理不健康或心理异常。

3.意志及意志品质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标,并根据目标调节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倾向。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与克服困难直接相联系、直接支配人的行动这三个特点,是人的思维过程见之于行动的心理过程。

面对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反应不同。比如面对鲜美的食物,有的人可以克制自己,等待他人一起享用,有的人则迫不及待地马上送入自己的口中。决定二者的动作先后和结果的,就是人的意志品质。因此,意志品质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不屈从于别人施加的压力,按照自己的信念、知识和行为方式进行行动的品质。它是指构成人意志的诸因素的总和,主要包括独立性(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坚韧性)。

正是基于意志和意志品质的理解,我们的身边才出现了不同的人,如软弱的、坚强的,果断的、犹豫不决的……而当个体的意志品质发生了变化,如原本坚强的人突然变得软弱起来,那就意味着出现了心理问题,或存在着心理健康问题。

4.个性及个性结构

个性,也称性格或人格,是指个人的精神面貌或心理面貌,是个体思想、情绪、价值观、信念、感知、行为与态度之总称。它决定着个体如何审视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个性是个体从降生开始,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总和,它是不断进化和改变的,是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是一个复杂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动力结构系统,主要包括个性调控系统和个性心理特征。

(1)个性调控系统。

个性的产生和发展与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自我意识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前提。自我意识作为个性系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制约着个性的发展。基于此,个性调控系统包括个性调节系统和个性倾向性。

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监控三个结构,那么以自我意识为核心的个性调节系统就会在自我意识的三个结构的影响下,表现出调节性,即自我意识发展水平越高,个体的个性也就越成熟和稳定。

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志向、理想、信念和人生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是人的多种心理特点融合后的独特表现,它突出反映了人的心理面貌的独特性。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三个方面。

在个性心理发展过程中,这些心理特征较早地形成,并且不同程度地受生理因素和环境的影响,是构成个性中比较稳定的成分。这就是为什么在生活中,我们称某人急性子、某人慢性子,这主要就是其个性中哪种品质所占成分更大造成的。个体的这些心理特征都是从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对事情的处理等日常行为中较明显感受到的。一旦个体在个性上有了前后截然不同的变化,或许就代表着其心理健康出现了问题。因此,个性就成了判断个体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依据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