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保障制度的未来:性质、经验和挑战

社会保障制度的未来:性质、经验和挑战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显而易见,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性质就要求不同社会成员互助共济。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社会保险机构本身的运作并不比企业的运作简单。 我国在建立社会保险机构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令人担心的问题。 这样看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本身也是一项十分艰难并具有很大风险的工作,它的复杂性和困难性绝不低于国有企业改革。

社会保障制度的未来:性质、经验和挑战

   “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养老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失业保险和社会救济制度,提供最基本的社会保障。”

   以上这段话,是党的十五大明确指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方向和主要任务。

   中国改革要从中国具体的国情出发,走适合中国自己的路子。目前我国的国情:人口多,底子薄,综合国力还不强。社会保障制度现在所处的困境,归根结底是由于我们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还不发达。

   现行失业保障规定只适用于国有企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实际上也局限在国有单位。养老保险覆盖了全国城镇企业职工的78.4%,但集体企业和外商、私营等企业的覆盖面则只有51%和27%。

   现阶段,我国处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时期。我国的国有经济处于战略性调整阶段,各种混合所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这种新形势要求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朱镕基总理在全国统一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工作会议上,谈到解决养老保险资金不足时指出,首要的措施就是扩大覆盖面和提高收交率。

   很明显,如果养老保障的范围只限于国有企业,使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负担畸轻畸重,也无法满足那些非国有企业职工养老需要。况且,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的高峰即将到来,必须要有充分、详细的应对措施。

   显而易见,社会保障制度本身的性质就要求不同社会成员互助共济。社会保障是政府构建的社会安全网,而不只是国有单位的“安全网”。(www.xing528.com)

   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一个经济意义,是建立了一系列社会保险机构。据统计,我国各地区已有社会保险机构7000多个,分散风险的过程就是通过这些社会保险机构来实现的。

   世界各国的经验表明,社会保险机构本身的运作并不比企业的运作简单。例如发生支付困难或财务危机,那就不仅只是经济问题,而会成为严重的政治问题。

   一个社会可以承受企业破产压力,但是,任何国家都难以承受社会保险机构发生财务崩溃的震动。

   我国在建立社会保险机构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令人担心的问题。社会保险从集资开始,里面蕴含着巨大的利益,很多部分把它看成是一块“肥肉”各争一埠。造成多头争办、多头上缴,政出多门,业务交叉、资源浪费,政令难以统一的局面,严重的还出现了一些经济刑事案,造成了社会保险费上升和民众的怀疑。其直接后果就是人们开始逃避责任,造成如国有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缴率的直线下降。

   这样看来,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本身也是一项十分艰难并具有很大风险的工作,它的复杂性和困难性绝不低于国有企业改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