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建立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建立

时间:2023-08-1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社会保障制度发祥于实现工业化最早的英国,它是以社会救济的形式出现的。同时,对欧洲其他工业化国家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也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样,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和实施对象、具有普遍性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此在世界上开始被确立起来。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以德国1883年颁布的《疾病社会保险法》为标志,其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德国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

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与建立

一般认为,英国社会保障的发源地,产生的时间是在17世纪初,最初的社会保障内容是社会救济。因此,从内容上来讲,社会保障的实施是从社会救济开始的,其产生的标志是1601年的《伊丽莎白济贫法》,又称为旧《济贫法》(Pool Law)。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以社会保险为主要内容,建立于19世纪80年代的德国,其主要标志是1883年的《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的《工伤事故保险法》和1889年的《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一、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阶段(1601—1882年)

(一)产生的背景

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过程中,教权衰落和王权兴起,意味着更多的保障责任将从教会转移给政府来承担。封建社会后期,在英国等西欧国家,教权与王权关系的主线逐步由合作转为冲突,经过长期的斗争,特别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教权逐渐削弱而王权得以加强。比如,1536年英王亨利八世为避免教会和世俗政权分庭抗礼,就曾下令没收修道院的财产并分给其随从,这一举措抽掉了教会提供社会服务的相当或大部分资源。因此,世俗政权在战胜教会权力的同时,也不得不继承了封建社会时期主要由教会承担的社会保障等社会责任,逐步建立起由政府推动施行的扶贫机制。

社会保障制度发祥于实现工业化最早的英国,它是以社会救济的形式出现的。其原因在于英国当时发生了以下两件大事:

第一,从16世纪至17世纪,在农村,地主贵族通过大规模的圈地运动剥夺农民土地,使大批农民背井离乡,沦为乞丐和流浪者,其中相当一部分农民进入了城市。而在城镇,由于工作机会有限,在流入城镇的农民中,相当一部分没有找到工作,结果沦为贫困者。圈地运动虽然改变了英国土地制度,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使大批农民成为贫困者。许多人被迫与自己的生产资料相分离,变成了无产者,并被抛向劳动力市场。

第二,在城镇发生了产业革命,大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业生产。由于两者之间在技术、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异,手工业生产无法与大机器生产竞争,这样就造成了大量的手工业者失去了原来的工作。同时,这些手工业者又没有大机器生产所要求的技术,因此,其中相当多的手工业者无法从事大机器生产,从而使这些人失去了生活保障。这些成为失业人员并沦为贫困人员的农民和手工业者聚集在一起,对政府和社会极其不满,同时造成抢劫、偷盗等一系列治安问题。这些都构成了对政府统治的威胁,并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因此,一方面,这些贫困人员需要社会或国家来救济;另一方面,社会出现了不稳定,影响了政局的稳定,为了稳定政局,有必要采取某种措施来保障这些人的生活。在这种背景下,英国于1601年颁布并实施了《伊丽莎白济贫法》。

18世纪,圈地运动经过英国议会批准而合法化,使更多农民成为贫困人员。1723年,为了减轻国家在社会救济方面的财政负担,英国颁布法律,并要求各地设立济贫院,同时也要求在济贫院外进行救济。19世纪初期,随着产业革命的进一步发展和资产阶级政治力量的不断壮大,英国资产阶级终于在1832年掌握了政权。一方面,由于济贫费用逐年增加,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另一方面,旧《济贫法》已经不适应当时的发展形势,已经暴露出它的局限性,需要新的法律来代替它。在这种背景下,英国议会根据1817年和1832—1834年《济贫法》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在1834年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我们通常把它称为新《济贫法》。

在这个阶段,社会保障的实施国家仅仅局限于英国、法国、德国等少数国家,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是社会救济,主要是通过国家干预来解决贫困问题。

(二)主要内容

1601年旧《济贫法》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为有劳动能力的人提供劳动机会;第二,资助老人、盲人等失去劳动能力的人,为他们建立住所;第三,组织贫困人员和儿童学习技术;第四,建立特别征税机关,从比较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第五,提倡父母与子女的社会责任。

通过旧《济贫法》的实施,英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贫困问题,但随着农村圈地运动的深入和城镇产业革命的发展,上述内容已无法保障贫困人员的生活,并危及政府的统治,妨碍工业化的发展。因此,英国于1834年颁布了新《济贫法》,它与旧《济贫法》的根本区别在于,新《济贫法》认为保障公民的生存是国家的一项义务,救济不是消极行动,而是一项积极的福利措施,并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社会工作人员从事此项工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新《济贫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英国社会救济的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即加强了政府在社会救济中的作用和行为。这种转变意味着英国社会救济的重点不再仅仅局限于济贫,防贫也是它的一项重要内容。

因此,新《济贫法》在内容上要比旧《济贫法》更加丰富和完善。而且,通过它的实施,对贫民实行社会救济,安定了社会,对英国当时的资本主义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同时,对欧洲其他工业化国家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也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英国颁布与实施旧《济贫法》、新《济贫法》的同时,欧洲其他一些国家也发生了与英国类似的情况,即圈地运动和产业革命导致了大量贫困人员的产生。这些国家同样也面临着英国所需解决的问题,即为了社会稳定和发展资本主义经济,需要国家对贫困人员实行救济。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国家也纷纷颁布与实施本国的《济贫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在这一阶段,包括英国在内的工业化欧洲国家在实行社会保障制度时,都确立了以国家为责任主体的政府社会救济原则;同时,政府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实行社会保障制度,从而在其实施对象上实现了普遍性。这样,以国家为责任主体和实施对象、具有普遍性的社会保障制度从此在世界上开始被确立起来。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阶段(1883—1944年)

(一)社会保险制度的确立

1.产生的历史背景

这个阶段的社会保障制度是以社会保险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保障的法制化为特征的,实施的主体包括了所有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的产生以德国1883年颁布的《疾病社会保险法》为标志,其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德国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到19世纪中叶,随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劳动条件和环境日益恶劣,工伤事故经常发生,工人收入微薄。工人对此非常不满,从而加深了劳资矛盾,工人运动时有发生。同时,随着马克思主义思想在工人中的广泛传播,工人运动迅速发展,阶级斗争十分尖锐,当时的德国已经成为欧洲的政治中心之一。德国的俾斯麦政权在镇压工人运动失败之后,转而采用“胡萝卜”的软化政策,以缓和劳资矛盾。

第二是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产生。当时,在德国,由于劳资矛盾已经成为最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德国新历史学派应运而生。它的基本思想是主张劳资双方合作和实行社会改良政策。其具体政策主张是,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承担起“文明与福利”的责任,国家的法律和法规至上并是决定经济发展的基本因素。在此基础上,该学派主张国家必须通过立法,实行包括社会保险在内的一系列社会政策,自上而下地实行经济与社会改革。但是,该学派同时又认为,包括劳资矛盾在内的经济问题必须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才能解决。俾斯麦政权认同并采用了该学派的基本政策主张。

第三是为了加快德国的工业化发展和对外扩张。1871年,德国实现了全国统一,并得到了普法战争中大量的战争赔款。在这种条件下,德国努力加快国内经济的发展,谋求欧洲霸主的地位。俾斯麦首相认为,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必须比较圆满地解决本国当时已非常尖锐的劳资矛盾,安抚好国内民众。正因为德国处于这种形势和环境之下,所以,德国开始颁布法律,并首先实施社会保险制度。

2.社会保险制度的建立

德国于1883年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法律,即《疾病社会保险法》;1884年颁布了《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又颁布了《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以此为标志,世界上开始有了社会保险制度。这一系列法律在德国的颁布和实施,对其他欧洲工业化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后,奥地利、瑞典、匈牙利、丹麦、挪威、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也先后实施了社会保险制度。瑞典于1891年开始实行疾病保险,1913年实行老年保险;法国于1898年开始实行工伤保险;俄国于1903年实行工伤保险;英国于1908年通过了《养老金法》,并于1911年制定了《国民保险法》;等等。英国于1911年颁布的《国民保险法》是世界上第一部社会保险方面的综合性法律,它把英国以前实行的单项社会保险法律统一起来。在此之前,世界上虽然出现了许多社会保险法律,但都是单项法律。

(二)《社会保障法案》的诞生

1.诞生的历史条件

社会保障制度于17世纪初就已经产生,并在此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虽然在此期间,西方发达国家都是通过国家立法来推行社会保障制度,但是,这些法律都是关于社会救济和社会保险方面的单项法律,缺乏综合性。而真正具有综合性特征的社会保障法律是美国于1935年颁布的《社会保障法案》(Social Security Act),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而且也第一次使用了“社会保障”这个词。《社会保障法案》首先在美国诞生,应该说有它的必然性。

第一是经济萧条的发生。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而这次世界性经济萧条最早产生于美国。1929年10月24日,美国纽约证券市场陷入恐慌和崩溃,从此,经济萧条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美国的生产急剧下降,大量企业破产,大批工人失业。

第二是工人运动的大规模爆发。由于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爆发了多次大规模的工人运动,要求提供失业救济和社会保险,劳资矛盾非常尖锐,这已经影响到了社会稳定。而且,当时世界上已经产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即苏联,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思想在美国得到了广泛传播。这不仅加深了劳资矛盾,而且使当时美国的罗斯福政府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

第三是凯恩斯主义的诞生。为了稳定资本主义经济,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实现充分就业。他认为,经济危机起源于社会有效需求不足,有效需求不足又是由未充分就业导致的,而亚当·斯密主张的自由主义经济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必须依靠国家干预经济才能达到充分就业。因此,凯恩斯主张国家实行财政赤字政策、增加社会福利开支、举办公共事业等,扩大社会支出,从而提高社会有效需求。

2.《社会保障法案》的主要内容

1933年,罗斯福出任总统后,为了摆脱经济萧条,缓和劳资矛盾,重振美国经济,接受并采纳了凯恩斯主义的政策主张,制定并实施了“新政”。“新政”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生活,其主要手段是刺激社会总需求,而实行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提高社会总需求的重要手段之一,并用法律的形式把它固定下来。在这种形势下,美国颁布了《社会保障法案》,这也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诞生。(www.xing528.com)

在这个法案中,规定了美国当时的社会保障项目有五个,即老年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盲人救济、老年救济以及未成年人救济。此后,《社会保障法案》经过多次修改,逐步增加了社会保障项目,提高了社会保障支付水平。但是,即使发展到今天,由于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强调个人责任的特征,因此,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在社会保障项目上,还是在社会保障支付水平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例如,在发达国家中,美国是唯一没有实行全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国家。

而且,在这个阶段,美国建立了以社会保险和社会救济为核心的社会保障制度,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居民的个人消费能力,刺激社会总需求,这符合当时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也就是说,它是在反经济危机的情况下建立的,这与建立社会救济制度和社会保险制度的前两个阶段有着明显的区别,与美国的情况不同,英国1601年与1834年分别颁布的旧《济贫法》和新《济贫法》以及德国在19世纪80年代制定的一系列社会保险法律,其目的在于消除贫困,缓和阶级矛盾

另外,进入20世纪以后,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除了美国以外,其他一些西方发达国家也在不断建立和完善本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但在这一阶段,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重点之一在于增加社会保险项目和提高社会保险支付水平。

三、社会保障制度的全面发展阶段(1945—1978年)

(一)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虽然社会保障在资本主义各国发展很快,但仍然是不完善的。这主要表现为社会保障项目少,支付标准相对较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资本主义各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迅速,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即充实阶段或黄金阶段。

1.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为社会保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资本主义各国的经济飞速发展,进入了一个所谓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资本主义各国政府把政策的重点由原来的“一切为了战争”转向恢复本国经济、治愈第二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创伤上,而且战争结束后的和平也为各国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在这种形势下,资本主义各国,包括农业生产在内的整个社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明显提高,整个国民经济保持着持续、高速增长,国家财政收支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国力大大增强。这种经济的高速增长,为社会保障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2.《贝弗里奇报告》的影响

贝弗里奇接受英国政府的委托,组织一个小组对英国当时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状况进行了调查,于1942年提出了《社会保险及其有关服务》(Social Insurance and Allied Services),又称《贝弗里奇报告》(Report by Sir William Beveridge)。提出这份报告时,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政府当时忙于战争,因此,这份报告并没有立即发挥作用。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由于这份报告对英国当时的社会保障制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提出了如何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理念,因此,对以后英国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份报告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英国工党来实现的。1945年工党上台执政以后,将维持充分就业、扩大社会福利和实现收入的均等化,作为社会发展目标,并且认为国家必须承担起保障公民福利的职责。因此,工党政府采纳了《贝弗里奇报告》中的一些政策主张,颁布和实施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完善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而且,这份报告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英国,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均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

3.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苏联在1917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之后,虽然社会主义思想对资本主义世界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真正形成社会主义阵营并与资本主义阵营相对抗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现了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思想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得到了广泛传播,并且社会主义各国都以保障全体国民的生活利益作为立国的基本目标。这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存构成了很大威胁,而且在资本主义各国,整个国民经济的危机周期间隔越来越短,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越来越为政府和公众所认识。这些都促使资本主义各国政府重新思考本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另外,在欧洲的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民主党相继执政,而社会民主党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改良主义的社会保障政策。

(二)社会保障发展特征

受《贝弗里奇报告》的影响,1948年7月英国宣布建成了“福利国家”。又受英国的影响,瑞典、荷兰、挪威、法国、意大利等国纷纷仿效发展和完善本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说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是“福利国家”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这一阶段,社会保障的发展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第一,社会保障的理论基础从“劳资斗争说”转向“社会功能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基本上是从“劳资斗争说”角度来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保障,解决劳资矛盾是研究社会保障的一个基本出发点。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高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基本上是在长期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在社会民主党执政时期建立起来的。而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社会民主党的政治立场改变了传统认识,转向从“社会功能”角度来看待社会保障,并明确提出社会保障是现代文明社会应具有的一种制度。因此,所有社会保障制度和计划都是从社会功能角度来制定的,社会保障制度开始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功能体系。

第二,实施对象从原来的城市劳动者扩大到全体社会成员。在这个阶段,社会保障已经成为国家的一种社会发展目标,许多国家提出了满足公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计划,并强调社会保障增长与经济增长应当有机地保持平衡。因此,社会保障不仅为有特殊困难的群体提供现金和进行实物救济,而且还发展成为公众福利服务的各项制度。随着社会保障项目的不断扩大,社会保障的实施对象也从原来的一部分人转向所有社会成员。也就是说,社会保障被视为所有社会成员都能够享受的一种权利。

第三,社会保障项目的全面性。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资本主义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发展迅速,但总的来说,在内容上比较零星分散,主要是以劳动者为实施对象。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其基本理念的变化和实施对象的普遍化,社会保障制度开始走向全面化、体系化,其内容包括老年、遗属和残疾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家属津贴、医疗和保健服务、教育等各类项目。

第四,社会保障事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分工体系。这一阶段的社会保障由于在内容上实现了全面性和在实施范围上具有普遍性,完全成为一项全社会成员参与并与他们密切相关的事业,并且无论在征收费用还是在支付待遇等方面,都实现了社会化。而且,在资本主义各国,有些国家将社会保障制度作为一个产业来发展,有一支专门从事社会保障工作的职业队伍。因此,社会保障制度在实现体系化的同时,实际上形成了一个独立的职业分工群体。

四、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调整阶段(1979年至今)

(一)背景

从17世纪初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开始,资本主义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一直处于一个迅速上升时期,无论是在社会保障项目上,还是在支付标准上,都在不断得到提高和完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资本主义各国开始对本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或调整,也就是说,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其改革或调整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经济萧条的发生。20世纪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直接给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带来了经济危机,而这一时期的经济萧条又是以经济发展停滞与通货膨胀并存为特征的。这种经济萧条给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在经济、社会以及政治方面带来了很大冲击。人们开始寻找产生这种经济萧条的根源,最终认为当时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这是因为当时过高的支付待遇以及过于充分的保障项目,给国家财政、单位以及公众个人都带来了沉重负担。这不仅导致了国家财政直接投资经济建设资金的减少或投资比重的下降,而且过重的社会保障费用负担也使得单位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减少,同时也导致了国民个人直接用于消费的可支配收入减少。结果,人们认为,当时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或者说这种社会保障制度已经超越了经济的承受能力。

第二是造成劳动积极性的下降。由于过于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助长了一些人所谓“人人为自己,国家为人人”的思想,因此,直接造成了一部分人的懒惰行为。一部分人即使具有劳动能力并能够找到工作,但这些人的生活依赖于较高的社会保障待遇。这种状况给正在工作的人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过于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使得现役劳动者不得不负担较重的社会保障费用,养活一批懒汉,这使得现役劳动者对整个社会产生了不满,结果导致他们的劳动积极性下降。这种干多干少一个样和收入差距不大的现象,使得更多的人依赖于社会保障。这不仅加深了现役劳动者与依靠社会保障生活的人之间的对立情绪,而且对整个经济的发展也产生了非常消极的影响。

第三是社会保障管理效率低下。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保障往往采取政府集中管理模式。随着社会保障项目的增加和社会保障实施范围的扩大,参与社会保障管理的人数不断增多,社会保障管理机构的规模也日趋扩大。这些都造成了用于社会保障管理的费用迅速增长。但是,另一方面,社会保障管理效率则逐步下降,社会保障管理人员的服务质量也日趋恶劣。这种国家财政在社会保障管理上投入增加和服务质量下降的状况,导致了整个社会的不满,人们要求改革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呼声日趋高涨。同时,这种状况又导致了人们对投资和储蓄热情的下降,引起资金外流和人才外流,国内投资减少。这加重了国内已存在的严重失业,加深了贫困问题;反过来,这又要求增加社会保障支出,加重了国家、单位和国民个人的社会保障费用负担。这种恶性循环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改革或调整措施

在这种形势下,改革社会保障制度的呼声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日趋高涨,无论是政府官员、学者、专家还是普通国民,都意识到社会保障制度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因此,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为了摆脱经济萧条,为了恢复公众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信任,对社会保障制度和政策进行了调整与改革。在这种改革浪潮中,英国和美国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两个国家。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执政以后,对英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和调整,试图改变英国从前“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1981年,里根就任总统后,对美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进行了实质性改革,实施新联邦主义,实行联邦政府与地方政府分级管理的社会保障;或者说,把以前属于联邦政府负责管理的一部分社会保障下放给州等地方政府,同时由地方政府来承担高比例的社会保障费用。在这种改革浪潮中,社会保障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强调社会保障水平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从17世纪社会保障制度诞生起,社会保障就处于一个较快的上升时期,这主要是由经济的发展、政治体制的变革以及价值观念的变化等因素所引致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国家提出了保障每个公民更高生活水平的要求。但是,在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过程中,忽视了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一种互相依赖、互相促进的关系,尤其是忽略了社会保障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而仅仅偏重于社会保障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促进功能以及国民经济发展对社会保障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各国纷纷加快完善本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水平已经超越了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或者说超过了经济发展水平的承受能力。结果使国家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负担加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随着20世纪70年代世界性经济萧条的爆发,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保障的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因此,在随后的社会保障改革中,资本主义各国注意纠正过去社会保障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状况,具体措施表现为对一部分社会保障项目实行私有化、降低社会保障支付水平等。

第二,强调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负担,注重个人责任。关于国民的生活保障,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过去比较偏重于国家责任,也就是说通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从国家财政中拨出大量的资金用于社会保障,从而保障每个公民的一定生活水平。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许多资本主义国家,财政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无论从绝对份额还是从相对份额来看,都一直处于增长状态。但是,随着人们对过高的社会保障水平会阻碍经济发展的清晰认识,在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时,也开始更加注重个人在自己生活保障中的责任和作用,更加协调国家责任与个人责任之间的平衡,纠正过去两者之间的失衡状况。实际上,这一点也与削减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方面的过重负担、纠正社会保障水平超出社会发展水平紧密相关。为了削减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过重的负担,必须注重个人责任,这样才能实现上述目标。因此,在降低国家财政对社会保障支出水平的同时,必须提高个人在社会保障方面的负担水平。具体措施有:提高个人的缴费比率或提高社会保障税率,减少国家财政支出;建立多层次的保障体系,降低社会保障的支付水平等。

第三,着手解决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失衡问题。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国家,人口老龄化程度都比较高,随着人口的老龄化,社会保障支出额也在不断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人们在结婚、生育观念上的变化,出现了少子化现象,随着年轻人数量的减少,负担社会保障费用的人数也随之减少。结果,导致了社会保障基金收支不平衡的状况。为了维持社会保障基金收支平衡,最终导致国家财政在社会保障方面投入的不断增加。因此,为了改变国家财政负担过重的状况,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在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时,都进一步重视社会保障基金的收支平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