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与创新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与创新

时间:2023-06-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市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新事物,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环境之中,应对我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合理评价。截至2015年年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基本实现农村居民的全覆盖。但外出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覆盖存在很大空缺。所以,更多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要体现为城乡流动与地域流动中的保险市场的对接。金融制度的创新将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继续发展提供支持。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足与创新

(一)市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一个新事物,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之中,应对我国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进行合理评价。[27]这种制度创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原有路径,如医疗服务供给单位是县、镇、村三级医疗单位,但是,原来计划经济下的三级医疗机构现在已大部分成为市场主体,是独立核算的经济单位。如何在这套农村医疗体系中厘清市场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是一个问题。

另外,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员流动日益频繁,就业方式不断变换,人们经常在城镇职工和农民工、城镇和农村之间转换,而不同的社保制度导致劳动者需要在不同的社保体系中变换,甚至因为身份的变换而有可能损失殆尽,造成农民不愿保、不想保的局面,无形中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更是影响了城镇化的进程。

(二)更大范围地推广新农合

保险制度成本更低的关键在于保险“摊子”更大,因此,要在更大范围内推广新农合。

截至2015年年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已基本实现农村居民的全覆盖。但外出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覆盖存在很大空缺。外出务工人员的参保需求应该在全国城乡对接方面做出创新来解决,如果农民工一直在城市生活,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对他来说就无法应用。所以,更多的社会保障制度创新要体现为城乡流动与地域流动中的保险市场的对接。

(三)金融创新与基金保值增值

各类社会保障基金最终应该和金融体制创新结合在一起,才能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获得保值和增值的功能,这个将与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发展方向。目前,厦门市将一部分基金作为再保险费交给再保险公司,专门用以对大病的赔付,这在全国尚属首创。金融制度的创新将对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继续发展提供支持。

(四)控制道德风险

由于医疗供给方存在扩大医疗供给的倾向,因此要创新制度如支付尺度,严格控制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控制道德风险。

(五)农村现代文明教育

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标志和要求。值得注意的是,加大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也是农民受教育的过程,应该把它与农民受教育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农村文明教育体系。

【注释】

[1]张凤林:《人力资本理论及其应用》,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27页。

[2]M.Grossman: The Human Capital Model of The Demand For Health,Working Paper of NBER, 1999, 7078.

[3]P J 费尔德斯坦:《卫生保健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17页。

[4]朱俊生:《从社区融资全民健康保障:农村健康保障中的主体行为研究》,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年版,第171页。

[5]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页。

[6]《2018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7]李小云,等:《2009中国农村情况报告》,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版。

[8]毛捷:《公共卫生投入提高农村居民消费》,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第1074期。(www.xing528.com)

[9]郑适,周永刚:《农村居民对新农合的参与和支付意愿研究》,载《南开经济研究》2017年第5期。

[10]孙彦玲,孙伟:《“新农合”方案调整前后农村居民收入与医疗服务需求及其弹性的比较研究》,载《中国卫生统计》2016年第3期。

[11]任向英,王永茂:《城镇化进程中新农合政策对农民就医行为影响的分析》,载《财经科学》2015年第3期。

[12]邹薇,宣颖超:《“新农合”、教育程度于农村居民健康关系的研究——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面板的分析》,载《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6期。

[13]刘畅:《“新农合”制度下农民健康调查引发的思考》,载《科研管理》2014年第4期。

[14]王艳玲,栾大鹏:《“新农合”与中国农民食物消费:经验判断和实证研究》,载《天府新论》2014年第4期。

[15]蔡伟贤,朱峰:《“新农合”对农村居民耐用品消费的影响》,载《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5年第5期。

[16]许庆,刘进:《“新农合”制度对农村妇女劳动供给的影响》,载《中国人口科学》2015年第3期。

[17]易福金,顾熀乾:《“新农合”歧视性报销比例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载《中国农村观察》2015年第3期。http: //www.hnhzyl.cn/guestbook/guestbook-show.asp?id=169, 2010-01-18, /2017-03-11。

[18]易福金,顾熀乾:《“新农合”歧视性报销比例对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载《中国农村观察》2015年第3期。http: //www.hnhzyl.cn/guestbook/guestbook-show.asp?id=169, 2010-01-18, /2017-03-11。

[19]程令国,张晔:《“新农合”:经济绩效还是健康绩效》,载《经济研究》2012年第1期。

[20]陈明涛:《江西省婺源县农户对“新农合”参与和满意度的八次中通追踪调查》,载《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7年第12期。

[21]张小娟,田淼淼:《新农合制度运行现状分析——基于6省14县的调查》,载《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6年第2期。

[22]李小云,等:《2009中国农村情况报告》,中国农业出版社2010年版。

[23]http: //www.China.huanqiu.com/article/2018-10/13400789.html.2018-10-30.2019-04-03。

[24]韩冰,等:《江西省新农合对农民医疗服务需求与利用影响的四年连续追踪调查》,载《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年第7期。

[25]曾小慧:《影响中部地区新农村合作医疗需求水平提高的因素分析》,载《经济论坛》2010年第4期。

[26]马瑜:《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载《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10月26日第1074期。

[27]刘冰:《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与公共治理:基于制度实施效果的评价》,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225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