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鸭嘴龙:松辽大湖周边曾繁盛种群,体型高大威猛,喜欢集群活动

鸭嘴龙:松辽大湖周边曾繁盛种群,体型高大威猛,喜欢集群活动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诸多事实说明鸭嘴龙曾是松辽大湖周边,家族兴旺,种群繁盛的群体。鸭嘴龙一般身长约一两米,比狗高大威猛,两足行走,体重超过30千克,腰带纤细。图119鸭嘴龙鸭嘴龙是以嘴的形状命名的一种龙。鸭嘴龙最大的特点是它们头骨的特化。鸭嘴龙喜欢集群活动,同种类龙群结伴而行。鸭嘴龙类处于两足行走恐龙发展的顶峰时期,它们的数量很多,在吃植物的恐龙中约占75%。

鸭嘴龙:松辽大湖周边曾繁盛种群,体型高大威猛,喜欢集群活动

1963年7月,在宾县红石砬子与鸟河之间的松花江畔陡崖处,曾采集到一块大腿骨化石。杨钟健先生看了这件标本后非常高兴,在鉴定单上写下了“鸭嘴龙股骨远端”几个字。这件标本迄今仍在黑龙江省博物馆展出,它是该馆收藏的第一件恐龙骨骼化石标本。

吉林大学研究人员在吉林省四平公主岭刘房子采得鸭嘴龙化石25件。诸多事实说明鸭嘴龙曾是松辽大湖周边,家族兴旺,种群繁盛的群体。

鸭嘴龙一般身长约一两米(最大的十几米),比狗高大威猛,两足行走,体重超过30千克,腰带纤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陆地上,尤其在低洼的湖沼和河流岸边最多,鸭嘴龙是恐龙家族中的晚辈,生活在白垩纪中晚期。

图119 鸭嘴龙

鸭嘴龙是以嘴的形状命名的一种龙。因为它们高昂的头上,前部和下颌骨向前延伸,形成了扁而阔的嘴,像鸭子的嘴,被命名为鸭嘴龙。它嘴里长着数百颗小牙齿,这些牙齿呈棱柱形,牙根细长,一层层地镶嵌交互排列成覆瓦状,牙齿上有洗衣板一样的磨蚀面,旧的牙磨光了,新的牙又长出来补充。这样,它们嘴里颌骨的上下左右都有牙齿,每个牙床上最多可以长五百个牙齿,最多可达两千个。

这种自我修复和更新零件的用于研磨粗纤维性食物的高效器官,正是它们特别适应于白垩纪晚期生态环境的原因,因为,到了白垩纪晚期,地球上柔软的蕨类植物已经衰微,真正的有花的被子植物出现了,大地一年四季都飘散着芳香。被子植物开始排挤裸子植物而居于统治地位,较硬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已经开始成了地球植被中的优势类群。粗纤维的食物多起来了,必须有坚硬牙齿来对付。(www.xing528.com)

在两具鸭嘴龙“木乃伊”的胃里,研究者发现了针叶树的针、细枝,被子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硬的碎片,这些东西都比较坚硬,鸭嘴龙牙齿的上述特征就是长期适应这些食物的结果。

鸭嘴龙最大的特点是它们头骨的特化。它们中有一些头上平平的,没有什么特别的装饰,但有一些则长着冠状的突起。这种形状不同的顶饰,可以长成像现今孔雀头饰那样美丽。

它们有一对大的眼睛,眼圈周围有巩膜板,而且能够互相向上移动。眼睛的位置靠后,与现代马、牛的眼睛相似。它们有较大的视神经,所以视力很好,能对肉食性恐龙保持高度的戒备。

主要靠后肢行走,走起路来十分平稳。前肢小而纤细,爪略呈半圆形,好像一双“小手”。自由地悬在身体上部,可以用来抓取树上的枝叶。尾巴扁平有力,那两条巨大的后腿与长长的尾巴构成一个类似于三脚架的装置,足以支撑其笨重的躯体,保持身体平衡。后肢上脚趾退化,只剩三趾,趾端有蹄状的爪。前肢拇指消失,第二、第三指有蹄状爪,第四指无指爪,第五指很小。脚的形态很像禽龙。

鸭嘴龙喜欢集群活动,同种类龙群结伴而行。

鸭嘴龙类处于两足行走恐龙发展的顶峰时期,它们的数量很多,在吃植物的恐龙中约占75%。白垩纪晚期是松辽大湖动荡的时代,从哈尔滨到长春九台湖滨面积在扩大,到处都有低洼的沼泽湖泊。这样的自然环境特别适合素食恐龙的大发展,鸭嘴龙曾悠然自得地在四季如夏的公主岭、长春、九台,和谐的生活,享受温暖阳光,茂林草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