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九台西地龙:一亿年前的蜥脚类巨龙,全长10米,体重超过100吨

九台西地龙:一亿年前的蜥脚类巨龙,全长10米,体重超过100吨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已露出的部分化石判断,为距今约1亿年的蜥脚类巨龙科恐龙,这条恐龙全长将近10余米。这具大型蜥脚类恐龙被命名为——九台西地龙。经鉴定上层出现的是蜥脚类恐龙,下层出现的是鹦鹉嘴龙。蜥脚类恐龙是群居动物,食量特大,每天要吃掉200千克食物,所以它的居留场所必须有大量植物为其提供所需。蜥脚类恐龙体长可达40余米,活着时体重超过100吨。

九台西地龙:一亿年前的蜥脚类巨龙,全长10米,体重超过100吨

2003年9月17日,在九台市苇子沟镇西地村,一块近1米长的巨大肢骨和总长超过2.93米的18节椎骨化石被仔细剥露出来,这具恐龙的部分骨骼化石是在村民张泽禄家的后院发现的。椎骨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分别排列,其中几节椎骨已开始风化。长达1米的下肢骨是恐龙的右侧胫骨和腓骨。

这一化石属于大型蜥脚类恐龙。从已露出的部分化石判断,为距今约1亿年的蜥脚类巨龙科恐龙,这条恐龙全长将近10余米。化石产出的地层为紫色—杂色岩石,属于广布于松辽盆地一带的白垩世泉头组,因此,这一大型蜥脚类恐龙化石的时代距今为9000万年至1亿年。

这具大型蜥脚类恐龙被命名为——九台西地龙。白垩纪泉头组时期,这里有丰富的水源,气候温暖湿润,植物繁盛,适于恐龙生存。

10月13日,吉林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长春地区首次发现蜥脚类巨龙科恐龙化石,这是东亚地区首次发现巨龙科恐龙化石。

1983年10月,在公主岭—长春公路6千米处,在加宽路面施工时,从杂色砂岩、粉砂岩中发现恐龙化石,一层化石产于距地表2米高的紫色粉砂质泥岩中。采得暗灰色破碎化石,经黏合复原后为一段长0.4米,直径近0.1米的空心骨骼;另一层距地表8.7米的紫色粉砂质泥岩中见白色骨棒多块,长8—12厘米直径1—2厘米。经鉴定上层出现的是蜥脚类恐龙,下层出现的是鹦鹉嘴龙。同层岩石中出现大量早白垩世青山口期介形虫化石。

蜥脚类恐龙,就是现代公园用以吸引游人目光的长脖子恐龙,杭州浙江自然博物馆、长春地质宫东阶梯教室有其完整骨架。它身高体大,全体长可达30米,重达几十吨,四足行走,它从晚三叠纪出现一直到白垩纪末,种类繁多。

这类颈节细长,身体巨大的草食恐龙是陆生的,它有粗壮的四肢,外鼻孔处于头顶,咀嚼器官不发达,脊椎骨具有可充气的侧凹,具有两栖动物习性。他也趴卧水中,用水的浮力减轻体重对四肢的压迫。长长的脖颈,头顶的鼻孔适合隐蔽于水底,只把鼻孔露出水面进行呼吸。当需要进食时,便迈动粗壮的四肢搅起一片漩涡,抖落水珠破浪而出,奔向湖畔林地。它的长颈便于吃到高树上的鲜嫩枝叶。(www.xing528.com)

蜥脚类恐龙生活的周围环境必须有充足水源。所以它们的化石不仅见于湖相地层中,也见于河流冲积平原相、沼泽相和滨海相地层中。

图117 蜥脚类恐龙

吉林省九台饮马河一带,在白垩纪泉头期是松辽大湖的东缘,湖畔湿地水草丰盛,平原有大量被子植物生长,已发现悬铃木等化石可以作证。蜥脚类恐龙是群居动物,食量特大,每天要吃掉200千克食物,所以它的居留场所必须有大量植物为其提供所需。可能由于疾病和其他一些偶然因素,死在河边,尸体陷入泥淖后被洪水泥沙掩埋,今天在饮马河村民的后院而被发现。

恐龙骨骼的化石很少是完整的。在此过程中,尸体可能被分解,骨架散开,被食腐动物吃掉,只是保存下一个大尾巴和腿骨。

蜥脚类恐龙体长可达40余米,活着时体重超过100吨。九台西地恐龙当属小字辈,但这个小的蜥脚类恐龙也要比现在的大象还要大。

2015年4月,辽宁北票市大板乡孤家子村西1.5千米处,发现大型蜥脚类恐龙,它的生存年代为距今约1.26亿年前的早白垩世。北票和九台都有蜥脚类恐龙,说明不是偶然的个别出现,早白垩世松辽盆地周边有巨型恐龙群体流动,是无疑的。由于生存竞争,这种体形硕大的草食性恐龙到白垩纪晚期,所余无几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