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慧超过万人,才智超过千人,智慧超过百人,才能超过十人

智慧超过万人,才智超过千人,智慧超过百人,才能超过十人

时间:2023-11-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知过万人者谓之英,千人者谓之俊,百人者谓之豪,十人者谓之杰⑤。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所以智慧超过万人的,称作“英”;才智超过千人的,称作“俊”;智慧超过百人的,叫作“豪”;才能超过十人的,称为“杰”。

智慧超过万人,才智超过千人,智慧超过百人,才能超过十人

古者法设而不犯,刑错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脩而任贤得也。故举天下之高,以为三公;一国之高,以为九卿;一县之高,以为二十七大夫;一乡之高,以为八十一元士。故知过万人者谓之英,千人者谓之俊,百人者谓之豪,十人者谓之杰。明于天道,察于地理,通于人情,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知足以知变者,人之英也。德足以教化,行足以隐义,仁足以得众,明足以照下者,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知足以决嫌疑,廉可以分财,信可使守约,作事可法,出言可道者,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比,见难不苟免,见利不苟得者,人之杰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义理,其于化民矣,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注释】

①错:通“措”。《说文》:“措,置也。”即放置义。②“百工”二句:见于《尚书·皋陶谟》。百工,指百官。时,善。庶,众。绩,功绩。熙,《皋陶谟》作“凝”,成就。得:通“德”。③高:高才,指贤德之人。④元士:商、西周、春秋时最低一级官员,有元士、上士、中士、下士等。以上与《礼记·王制》内容相近。⑤英:《战国策·齐二》高诱注:“才胜万人曰英。”俊:《说文》:“材千人也。”豪:《吕氏春秋·功名》高诱注:“才过百人曰豪。”杰:《吕氏春秋·孟夏》高诱注:“千人为俊,万人为杰。”知“英”“杰”高氏说法不一。⑥变:刘典爵《淮南子韵谱》:《太平御览》(卷432)引作“权”,今本《淮南》作“变”,盖许注本避吴讳改。出土《文子》编号(0198)亦作“权”。⑦隐义:有符合仪度义。《兵略训》作“隐议”,《俶真训》作“隐仪”。《广雅·释诂三》:“隐,度也。”⑧嫌疑:疑惑。⑨义理:《文子·上礼篇》作“仁义”。靡:倒下。《文选·左思〈吴都赋〉》吕向注:“靡,倒也。”

【细读】(www.xing528.com)

《淮南子》中认为,设立法规,修治礼义,任用贤才,这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举措。选用人才,古代有三公、九卿、大夫、元士等不同级别。其中最为杰出者,就是英、俊、豪、杰。《淮南子》中说:

古时候设立法规而百姓不去触犯,设置刑律而不去使用,不是能够使用刑罚而不去使用。百官都能干好自己分内之事,许多功业便可以建成了,这是修治礼义而任用贤人所达到的效果。因此举用天下的高才,任为天子三公;举荐一国的高才,任为九卿;举用一县的高才,用为二十七大夫;举用一乡的高才,任为八十一元士。所以智慧超过万人的,称作“英”;才智超过千人的,称作“俊”;智慧超过百人的,叫作“豪”;才能超过十人的,称为“杰”。明白天道,洞察地理,通达人情,博大能够容纳众人,德泽能够使远方归服,信誉能够统一异国,智慧能够通达权变,这就是“英”的标准。德行能够教化大众,品行能够符合仪度,仁惠能够得到群众,光明能够照耀大众的,是人才之“俊”的要求。言行能够作为仪表,智慧能够决定疑难,廉洁能够把财物分给众人,信用能使人守住誓约,做事能够成为法式,出言能够符合大道,这是人才中“豪”的要求。持守职责而不废弃,处理事务符合大义而不互相勾结,看见困难不苟且求得避免,见到利益不苟且得到,这是人才中“杰”的标准。英、俊、豪、杰,各自凭着他们大小才能处于自己的位置,得到发挥才能的适宜处所,这样可以从根本延伸到末节,用重的来制服轻的,君主倡导而百姓应和,国君行动而臣下跟随,四海之内,意念归往一处。背离贪婪之心,而归向大道,这对于感化百姓,就像疾风摇动草木,没有不倒下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