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掌握功能: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掌握功能: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线段、射线、直线”这节课中,“直线”的概念过于抽象。为此,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在屏幕上首先出现一个“点”,“点”缓缓向两边延伸成直线。由于电教手段的应用,静态的图形变成动态的,抽象的概念变成直观、可感知的物象,学生很轻松的明白了“直线”的内涵。运用多媒体能够创设多种情境,有故事性的情境、活动化的情境、生活化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优化教和学的作用。

掌握功能:多媒体优化数学课堂教学

1.多媒体动态演示助力知识建构

多媒体的动态演示能够实现传统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动态效果,帮助学生在已有的感性认识基础上,构建新知。

动态演示为学生提供感性经验,大多用于概念、规则和知识的应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只能借助图形、文字说明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与结束过程,往往使学生处于似懂非懂状态中。在教学时,采用计算机动态演示的教学方式,能将传统教学中不易展示的图形、图象的变化、较为抽象的概念等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促使学生理解知识,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化静为动,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线段、射线、直线”这节课中,“直线”的概念过于抽象。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只能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或者拿一根线绳拉直,作描述性的讲解。由于提供给学生认知的材料没有充分体现出直线的特征,学生很难形成正确的表象,更难抽象出“直线能向两端无限延伸”的本质特征。根据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表现形式的直观现象,图文声像并茂的优点,尽量把抽象的教学内容用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为此,教师应用多媒体技术,在屏幕上首先出现一个“点”,“点”缓缓向两边延伸成直线。教师强调:“像这样能向两端无限延伸的线叫直线”。由于电教手段的应用,静态的图形变成动态的,抽象的概念变成直观、可感知的物象,学生很轻松的明白了“直线”的内涵。

又如,在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立体图形”,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仅依赖于课本中的图案和学生的想象就显得力不从心。而借助计算机,用Flash动画的形式,反复演示点—无数点—线—无数条线—面—无数面—体,向学生形象直观地展示点、线、面、体之间的联系,有效地提高了课堂质量。

2.多媒体情境创设提升教学成效

多媒体能够创设生动逼真、贴近生活的数学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自主的对问题深入地探究与理解。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因为只有在一种原始的情境、生活的情境、活动的情境、游戏的情境中,才能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系,从而比较容易调动起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经验、策略、模式、感受和兴趣。这样便能使学生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得与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而对问题深入的理解。如果数学只是建立在机械性和抽象性上,学生能调动起的只是一些外显的表面的知识技能技巧,知识很难达到内化,灵活的思维进不了学生的心灵深处,这样的学习只能是一种记忆的复制。

运用多媒体能够创设多种情境,有故事性的情境、活动化的情境、生活化的情境,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优化教和学的作用。

(1)故事化情境

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为此,把教材中的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小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八年级课程“谁的包裹多”一课中,教材给出的问题情境是一头老牛和一匹老马驮包裹的场面,并通过它们的对话给出二者所驮包裹数的关系,让学生通过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教师运用多媒体这样设计: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动物王国里一片忙碌的丰收场景。学生顿时被画面所吸引,注意力特别集中。这时,老牛和老马驮着包裹走来,老牛已是气喘吁吁,而老马却似乎毫不费力。(老牛到底驮了多少包裹?学生开始质疑),同时传来老牛和老马的一段对话。“累死我了!”“你还累,这么大的个,才比我多驮2个。”“哼,我从你背上拿来1个,我的包裹数就是你的2倍。”多媒体结合动画、声音,绘声绘色地给学生创设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故事情境,在这种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的乐趣。(www.xing528.com)

再如,教学“时,分的认识”,怎样让学生能够直观地、形象地感受时针和分针走动的节奏快慢,到底是怎样一个概念呢?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拿一个实物钟,让学生来观察,这样的确很贴近生活,但是如何作到更加有趣味,更加有情境呢?一位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这样一组动画:龟兔赛跑,小兔子跑了一圈,乌龟才跑了一大格,这样学生很清楚的知道,分针走一大圈,时针就走一大格,于是得到1小时=60分钟。在接下来的动画上,教师并没有做成像实物钟那样的时钟,他将此改造了一下,将每个数字都改成了一棵小树,将学生带进了一个故事情境中,学生的兴趣非常浓厚,自主地去观察发现,清晰地感受到时与分之间的关系。

(2)活动化情境

例如,在学习完圆的概念后,教师用计算机出了这样一道题 :你能用学习的知识说明汽车的车轮为什么做成圆的吗?一会儿屏幕上出现了一片绿地,一只小猴子坐在一辆方形车轮的小汽车中,一上一下的颠簸前进,学生见了哄堂大笑。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猴子为什么会感觉颠簸呢?一名学生回答说:“因为它的车轮是方的,有棱有角,跑起来自然会感到颠簸”。教师说:“难道坐在没棱没角的车轮的车上就不会感到颠簸了吗?请同学们再看看屏幕。” 屏幕上一只小猴子又坐在椭圆形车轮的小汽车上走来,仍见小猴子随着车轮的转动上下颠簸。“这是为什么呢?”老师的提问,再定向聚集起学生的思维。此刻学生思维真正被激活,开启了心智,学生经过热烈的讨论,运用所学的知识回答了老师的提问:因为在同一个圆上所有半径长度都一致,车轮做成圆形的,在滚动时,车轴与地面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这样车子前进时就会保持平稳,所以车轮要做成圆的。老师肯定了学生的答案后,再次引导学生看屏幕,一只小猴子坐在圆形车轮的小汽车上,在悦耳的音乐伴奏下平稳前进。车轮向前滚动时,车轴“画”出了一条与地面平行的“直线”鲜明地提示了车轴与地面距离始终保持不变的道理。多媒体创设了活动化情境,给学生带来了欢乐,在轻松的氛围中更进一步掌握规律,理解新知,并能留下永恒的记忆。

(3)生活化情境

在《课标》中指出: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来学习,理解数学,让数学生活化。有一位老师在教学“打折销售”一课时,安排设计了这样一个生活化情境。

屏幕上放映出学生熟悉的“家乐福服装超市的购物场景,并伴有简短的介绍。

教师:你们想知道哪些服装的价格呢?

学生:我想看看运动服的价格。

这时教师轻点鼠标,屏幕上出现了运动服专卖柜台。上面清晰地标注着各种款式运动服的价格,并在旁边挂有:“特价筹宾8折”。

教师:这些服装每件到底卖多少元呢?巧妙地将知识点定位在打折销售上,让学生思考、讨论。接下来,教师又向学生显示了一些服装的销售情况。多媒体帮助学生将超市搬进了课堂,将生活气息带入了课堂,让学生在教室里也能充分感受生活,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真正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实现了从生活中学习数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