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流行病学:持久免疫力与预防接种的相关性

流行病学:持久免疫力与预防接种的相关性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预防接种可提高人群免疫力而降低易感性,但不能保护完全不发病。(四)流行特征人间鼠疫流行均发生于动物间鼠疫之后,发病取决于当地啮齿动物中的流行强度和人与之接触的机会。流行季节与鼠类活动和鼠蚤繁殖情况有关,腺鼠疫多发生在夏秋季,肺鼠疫流行多见于冬季。

流行病学:持久免疫力与预防接种的相关性

(一)传染源

多种啮齿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和贮存宿主,以黄鼠属和旱獭属最重要。除啮齿动物外,其他如猿、狼和狐狸野生动物,猫、犬、羊、猪、家兔骆驼等家畜和某些家禽亦可能成为传染源。人间鼠疫的传染源以家鼠为主,其中以黄胸鼠及褐家鼠最常见。在鼠疫的自然循环中,人类只是意外的宿主。由于鼠蚤叮咬或蚤粪及其呕吐物污染皮肤经搔抓侵入,亦可在剥死兽皮时感染。

各型鼠疫患者均可作为人间鼠疫的传染源。其中肺鼠疫患者痰中可排出大量鼠疫杆菌,经呼吸道飞沫而致人间传播、迅速流行,成为重要传染源。腺鼠疫患者脓肿破溃或败血症鼠疫患者早期亦可经血液传播。

(二)传播途径

1.媒介传播

人间鼠疫是以鼠蚤为媒介,形成“野鼠→家鼠→鼠蚤→人”的传播方式,鼠蚤叮咬是主要传播途径。

2.直接接触

鼠疫可通过破损皮肤或黏膜直接接触患者含菌的痰/脓液或动物的皮、血和肉而感染。

3.呼吸道传播(www.xing528.com)

肺鼠疫可通过含菌的痰、飞沫或尘埃,经呼吸道传播,并可迅速造成人间的大流行。

4.消化道传播

通过进食患病动物,经消化道感染。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持久的免疫力。预防接种可提高人群免疫力而降低易感性,但不能保护完全不发病。存在一定数量的隐性感染,2010年在陕西省鼠疫疫区共检测出阳性血清12例,阳性率为1.12%,其中在疫点乡镇发现阳性血清5例,阳性率为1.20%。

(四)流行特征

人间鼠疫流行均发生于动物间鼠疫之后,发病取决于当地啮齿动物中的流行强度和人与之接触的机会。流行季节与鼠类活动和鼠蚤繁殖情况有关,腺鼠疫多发生在夏秋季(6~9月),肺鼠疫流行多见于冬季(10月以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