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18世纪后期法国封建制度的危机及革命风暴

18世纪后期法国封建制度的危机及革命风暴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旧制度的危机18世纪后期,法国是欧洲大陆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但社会经济结构已发生了重大变化,阶级、阶层矛盾逐步显现出来,瓦解着封建制度和王权大厦的基石,“旧制度”陷入深刻的危机之中,聚集着蓄势待发的革命风暴。农奴制度到15世纪在法国已经瓦解,农奴取得了人身自由,农奴份地变成了自由农民的永佃田。路易十六继位以来,法国封建制度进入到腐朽没落阶段。

18世纪后期法国封建制度的危机及革命风暴

1.旧制度的危机

18世纪后期,法国是欧洲大陆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但社会经济结构已发生了重大变化,阶级、阶层矛盾逐步显现出来,瓦解着封建制度王权大厦的基石,“旧制度”陷入深刻的危机之中,聚集着蓄势待发的革命风暴。

法国当时农业仍占据主导地位,但发生了重大变化。农奴制度到15世纪在法国已经瓦解,农奴取得了人身自由,农奴份地变成了自由农民的永佃田。永佃田是农民自由占有的,可以耕种、出租甚至出售,领主永不收回,只附加缴纳货币或实物地租、负担杂税杂役等一些封建义务。领主直接领地,或将土地出卖,或以小块形式出租经营。永佃田制度、租佃经营方式催生了资本主义性质的农业,有的自由农通过租地、买地,扩大耕种面积,雇佣短工种植,并将农产品出售,成为资本主义性质的富农。但这种富农由于自身财力的局限,难以壮大其规模,因而终归是一种小农式的资本主义。所以,总的来看,法国的土地集中程度不高,小农经济盛行,封建因素在农村根深蒂固。

法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较大发展,在大陆各国中处于领先水平。采矿业、冶金业、奢侈品制造业、纺织业最为发达,葡萄酒、服饰、家具等畅销欧洲。在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对外贸易大幅增长,金融业发展迅速。(www.xing528.com)

农村的变化和工商业的发展带动了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长期以来,法国保持着森严的等级制度,全国划分为三个等级:天主教僧侣为第一等级;封建贵族为第二等级;资产阶级、城市平民、工人和农民为第三等级。三个等级的社会地位各不相同。“僧侣以祷告为国王服务;贵族以宝剑为国王服务;第三等级以财产为国王服务。”第一、第二等级为特权等级,霸占了教会、政府、军队等职位,享有不纳税的特权。但是,第一、第二等级中又可以划分为不同的阶层。第一等级中,高级僧侣出任主教,出身贵族,维护封建制度;而下层教士一般担任乡村教师,出身平民,同情第三等级,倾向于革命。贵族等级中宫廷贵族最保守;买来爵位贵族化的资产阶级与封建制度有着内在联系,也不赞成革命;只有少部分没有贵族化的工商业资本家倾向革命。第三等级中,金融资产阶级从国王那里获得特许状、专卖权、包税权,主张改革,而不主张革命;工商业资产阶级主张经济、贸易自由,反对特权;农民备受教会、国王、贵族的压迫,革命性极强;城市小业主、小店主、手工工场工人备受封建势力和大金融资本家的压迫、剥削,被称为“无套裤汉”,革命性也极强。

总的来看,革命之前的法国,社会矛盾尖锐而复杂。在诸多矛盾中,以国王为代表的贵族势力同工商业资产阶级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这一矛盾具体表现为:财政负担日趋加重的王室为开辟新的财政来源,试图从工商业资产阶级那里多征税,结果工商业资产阶级不仅反对,还要求限制专制特权,允许贸易自由,为自己发展壮大开辟道路。

路易十六继位以来,法国封建制度进入到腐朽没落阶段。官僚体系庞大,宫廷官员腐化堕落,财政不堪重负。特别是英法七年战争中,法国战败,丧失了加拿大、路易斯安那、塞内加尔、印度等殖民据点,从殖民地获得的收入大大减少。再加之北美独立战争时期,法国派兵帮助北美作战,军费开支加大。多种原因导致王室财政入不敷出,为此路易十六先后更换五任财政总监,也未能扭转形势。1787年2月至5月,路易十六召开显贵会议,要求以土地税代替人头税,所有臣民包括贵族都要纳税,以缓解财政紧张状况,但遭到贵族的拒绝,巴黎高等法院也拒绝为新税法登记。路易十六逮捕了两名法官,贵族和教会支持法院,提议召开三级会议讨论纳税问题,这就是所谓的“贵族革命”。财政危机日益恶化,围绕税收问题,王室、贵族、工商业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尖锐,一场革命即将来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