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甲午战争:清廷派议和大臣与日本进行终战谈判

甲午战争:清廷派议和大臣与日本进行终战谈判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旅顺地区的第一师团、混成第十二旅团则转向北,经复州向盖平、营口方向攻击前进,逐渐与自鸭绿江方向西进之第一军取得联络,形成了向北威胁奉天、向西威胁山海关的态势。更糟糕的是,自平壤败退以来,清军几乎是无战不败,而日军伤亡甚微。[7]在这重重困难下,清廷乃决定派出议和大臣,与日本进行终战谈判。且冬季已经到来,清廷上下普遍认为严冬有利于本土作战的清军,而不利于劳师远征的日军。这就引出了日本的终战指导问题。

甲午战争:清廷派议和大臣与日本进行终战谈判

伴随着旅顺的失守,北洋海军唯一的船坞和维修厂丢失,被迫南撤威海。11月14日(十月十七日)凌晨3时,丁汝昌定远、镇远、济远、靖远平远、广丙六舰自旅顺抵达威海湾。[4]入口时,因航道浮标错位,造成镇远触礁,舰体8处擦伤。当晚,北洋海军左翼总兵、镇远管带林泰曾自杀谢罪。镇远抢修到次年1月7日(十二月十二日),仍有三处擦伤,“共长三十英尺,宽自二尺至六寸不等”,因天寒水冷,无法修复。且已修复之处系以木撑临时修补,船速只能维持在7节。[5]这对北洋海军之后的行动造成了极大拖累。

同时,日军业已将朝鲜、辽东、山东三个半岛中的两个控制。在旅顺地区的第一师团、混成第十二旅团则转向北,经复州向盖平、营口方向攻击前进,逐渐与自鸭绿江方向西进之第一军取得联络,形成了向北威胁奉天、向西威胁山海关的态势。

更糟糕的是,自平壤败退以来,清军几乎是无战不败,而日军伤亡甚微。这已充分暴露出清军难以应对现代化战争的弱点,故而汉纳根才提出大量雇用西洋军事顾问,编练十万新军的计划。但对清廷而言,要做到这一点,真是谈何容易。正如负责新军接洽工作的胡燏棻在旅顺失守一周后指出的那样:

然募洋将二千员,约需费四百万两;购买十万军械等项,约需费二千余万两;华洋员弁及兵夫薪饷,岁约需费二千一百余万两:统共需银四千余万两,而购买快船尚不在内。臣深知饷力艰难,何能筹此巨款?是以再三斟酌,改练三万人,洋将军械亦从减议办,然综计所需已非一千余万两不能应付,日后养兵之费,尚难为继。刻下舍借洋款别无他策,将来偿还殊不容易。[6]

胡燏棻还怀疑汉纳根“此次建言本意,似欲多购船械,为牟利起见”。他更担心:“事权过重,所用洋员过多,积久难以铃束。”[7](www.xing528.com)

在这重重困难下,清廷乃决定派出议和大臣,与日本进行终战谈判。[8]但同时,北洋海军毕竟仍未覆灭,定远、镇远两大铁甲舰犹在。且冬季已经到来,清廷上下普遍认为严冬有利于本土作战的清军,而不利于劳师远征的日军。所以,翁同龢等人并未担忧日本不接受议和或虽议和但不停战的后果,反而担心日本援引国际惯例,借和谈来停战,安全过冬。[9]

于是,清廷最终形成的定策是边谈边打,寄希望于能利用寒冬季节、本土作战的优势,痛击日军,从而为终战争取一个较有利的谈判地位。此即光绪对宋庆所传达的期望:“乘此寒令,南船冻阻,北贼亦畏冷怯战,获一大捷,则大局转机即在指顾。”[10]

此种安排,在战略上尚属得当,能否成功,则取决于:(1)日本是否乐于在严冬季节边谈边打。(2)清军的反击能否达成预期效果,日军又会采取何种反制行动,清军有无对策。

这就引出了日本的终战指导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