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宋夏灵州之战的西夏钱币研究成果

宋夏灵州之战的西夏钱币研究成果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明西夏流通的主要是北宋货币,反映了宋夏在经济上的密切关系,也是西夏在经济上对宋朝有所依赖的体现。三是这些窖藏钱币,基本上都是蒙古灭亡西夏的残酷战争中,逃难的西夏百姓埋藏的。宋军先胜后败,官兵死伤十多万,损失异常惨重。宋军20多万人马围攻灵州城18日不能下。这两次战争,虽说规模远逊于灵州之战,但也完全有可能波及红寺堡,再一次造成震动。

宋夏灵州之战的西夏钱币研究成果

三、西夏窖藏钱币与宋夏灵州之战

上面,我们谈到西夏钱币窖藏。钱币是生活必需之物,也属贵重物品。为什么要埋藏起来?是什么时间埋藏的等问题?需要回答。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宁夏、甘肃、内蒙古、陕北等西夏故地,发现了不少西夏钱币窖藏。其中经文物部门清理的就有近20处,每处窖藏,多则数百公斤,少则数十公斤,而铁钱窖藏所出铁钱,更多达数千公斤。这些西夏窖藏钱币,是从未有过的西夏钱币资料。学术界对这些窖藏钱币潜心研究的成果,极大地提高了我们对西夏钱币价值的认识。归纳起来,最为重要的有:一是基本上搞清楚了西夏钱币的种类和品种,有汉文、西夏文两种;主要是铜钱,还有铁钱;主要是小平钱,还有折二大钱;年号最早的是“福圣宝钱”,最晚的是“光定元宝”,其间还有“大安”“贞观”“元德”“天盛”“乾祐”“天庆”“皇建”等9个年号的18种钱币(见表1-1、1-2、1-3)。二是这些窖藏钱币,都是当时的流通货币,最早的是西汉的“半两”“五铢”,最晚的是西夏的“光定元宝”,还有少量北朝、五代、辽金钱币;其中80%~90%为北宋钱,唐“开元通宝”也不少,西夏钱币仅占2%~3%。说明西夏流通的主要是北宋货币,反映了宋夏在经济上的密切关系,也是西夏在经济上对宋朝有所依赖的体现。三是这些窖藏钱币,基本上都是蒙古灭亡西夏的残酷战争中,逃难的西夏百姓埋藏的。

这里所说的西夏钱币窖藏,与一般意义上的窖藏有所不同。所谓窖藏,大概有两种:一种日常百姓的窖藏,如菜窖、果窖、粮窖或是放置物品的窖等;一种是官僚、财主、富裕人家储藏金银珠宝的窖藏。但不论哪种窖藏,都与人们的起居息息相关的,一般说来,不会超出宅第范围,还要进行构筑。前者要求通风向阳,有利于藏品的保护和开启方便;后者则多建在深宅大院,要求坚固隐蔽,珍宝还要装在箱奁之内,再行入藏。但西夏钱币窖藏,与通常的窖藏有很大的不同:一是不在生活区内,而在远离生活区的深山峡谷和荒漠之地;二是从严格的意义上说,它不能算是窖,而只是临时挖掘的一个土坑。也就是说,人们在遇到某种危及生命和财产安全的突发事故时,不得不采取的一种临时措施。可以想见,人们在战乱中逃难时,会随身携带钱币和生活必需品,设法转移到安全地方。但是,有时会遇到更为严重的危及生命的事情,沉重的钱币没法带上,只好匆匆忙忙地临时挖一个土坑,将钱币埋藏起来,以待太平时回来把钱币起出继续使用。然而,由于某种原因,致使主人难以按原来的设想返回,埋钱的地方也就成了无人知晓的场所。经过七八百年后,又被我们偶然发现,这就是学术界所说的西夏钱币窖藏。红寺堡钱币窖藏,就是其中的一个。

那么,红寺堡窖藏又是在什么时间、什么背景下埋藏的?前面提到在这批钱币中,最晚的是北宋徽宗的“崇宁通宝”(1102~1106),西夏钱币中只有惠宗的“大安宝钱”(1074~1085),而没有常见的诸如“天盛元宝”“乾祐元宝”“天庆元宝”“皇建元宝”“光定元宝”等钱。这就是说,窖藏的下限,只能在12世纪初,而不可能在其后。这座窖藏,与笔者所见的其他窖藏不同,是西夏前期的窖藏。(www.xing528.com)

那么红寺堡钱币窖藏,是遇到什么突发事件才埋藏的呢?应该说与战争有关。查诸资料,西夏时期,与辽金有战争,与蒙古有战争,而与宋朝(北宋)的战争最多,直至宋室南迁。著名的有三川口之战(今陕西志丹县南)、好水川之战(今宁夏隆德县北)、麟府之战(今陕北神木、府谷一带)和定川寨之战(今甘肃镇原西北)等等,而这些战争大多远离红寺堡,不会引起红寺堡西夏人的恐荒。而与红寺堡地区有关的战争,一是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灵州之战”,一是宋哲宗元祐七年(1092年)章楶讨荡韦州之战。

宋神宗即位后,支持王安石变法图强的政策,早有“讨灭夏国”之心。正好元丰四年(1081年),擅权国政的梁氏,因反对国主秉常恢复汉礼,将其囚禁,从而造成国内大乱。宋神宗遂借口“弱主被囚”,兴师问罪,调集50万大军,分五路进攻西夏,以期直捣兴、灵,灭亡夏国。这次战争史称“灵州之战”,从8月到11月,历时3个多月,是宋夏之间规模最大、最为残酷的一次战争。西夏梁太后点集十二监军司兵马,采取坚壁清野、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战术,大败宋军。宋军先胜后败,官兵死伤十多万,损失异常惨重。

在宋朝五路大军中,实际到达灵州只有两路:以泾原(治渭州,今甘肃平凉,辖今陇东、固原一带)副总管刘昌祚为首的一路,从泾原出兵,沿葫芦河(今清水河)北上,一直进到尝移口(今同心北),取鸣沙州,得夏国“御仓”粮食百万石,进而兵临灵州城下。这时,可以节制刘昌祚的环庆(治庆州,今甘肃庆阳)经略使高尊裕,也从庆州杀到灵州。宋军20多万人马围攻灵州城18日不能下。夏军一面坚守灵州,一面“绕出大军(宋军)之背,扼绝粮道”,并于“清远军、韦州、鸣沙州、烽火平”出兵邀击[16];夏人又“决七级渠以灌”宋师,宋军大败。宋朝“自离灵州,日有贼兵追袭,为贼杀伤十过二三”,致使“军器什物弃毁满野,多烧兜牟以造饭,枪杆、弩桩、箭笴、彭排之类,皆以充薪。所持兵刃,则以采柴木,无不钝缺”[17]。这里所引点滴记载,不难看出战争规模之大,斗争之惨烈。尽管史载战争涉及韦州、鸣沙一带,但可以想象,数十万人参与的战役,战争场面一定很大,波及范围一定很广。地处两地中间、地势平坦的红寺堡,绝非世外桃源,很可能也是战场之一,当地的西夏百姓,也会惊魂不定,赶快离堡出逃。这或许就是在红寺堡遗址北8~10公里处的荒滩上,发现西夏钱币窖藏的直接原因吧。

另外,惠宗天安礼定二年(1086年),年仅三岁的崇宗乾顺接位,母后梁氏和国舅梁乞逋把持国政,屡屡挑起宋夏之间的战争。夏天祐民安二年(1091年)。十一月,宋环庆经略使章楶令环庆路都监张存等,“统兵出界,攻讨韦州”等地,斩获“首级千一百四十八,生擒二人”[18]。天祐民安三年(1092年)十一月,章楶又令“环庆路第七将折可适统兵……讨荡韦州监军司贼众,斩首七十级,生擒四人,获马、牛、羊、骆驼等凡二千一百三十余口”,夏军惨败[19]。这两次战争,虽说规模远逊于灵州之战,但也完全有可能波及红寺堡,再一次造成震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