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夏钱币研究成果的介绍

西夏钱币研究成果的介绍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元德通宝”平钱有真书、隶书两种,但罕有出土,传世极少。如前述笔者曾得到隶书“元德”一枚,并据此撰写了《隶书“元德通宝”论考》一文[36],对“安南钱”论进行了反驳,认定为西夏钱。现在,报道出土真书“元德”,岂不令人又是一快!真书“元德”,是清嘉庆之后第一次报道出土,在西夏钱币研究中其重要意义显而易见。

西夏钱币研究成果的介绍

三、 真书“元德通宝”小议

《陕西金融·钱币研究》1990年3期,刊载郝朝元《“元德通宝”与“圣宋元宝”母钱》一文,说在内蒙古伊克昭盟出土真书“元德通宝”平钱一枚,径22.1毫米,穿4.5毫米,重3.95克,“生坑绿锈,异于诸谱”,并附钱拓(图3-6)。“元德通宝”平钱有真书、隶书两种,但罕有出土,传世极少。1987年,内蒙古乌审旗陶利窖藏出土隶书钱3枚,是西夏钱币一大发现,笔者曾著文《一座重要的西夏钱币窖藏》[32]进行评述。现在,又有明文报道出土真书钱,是西夏钱币又一重要发现,令人兴奋,值得重视。郝文中谈及此钱仅50余字,出土时间,具体地点,是窖藏还是墓葬,有无其他文物共存等,都一字未提,会使人产生一些疑问,但从钱拓品相及出土地区看,笔者确信这是一枚真品。当然,作者如能将上述问题在报道中交代清楚,那就更无可怀疑了。

img234

图3-6 伊盟出土真书元德通宝

“元德通宝”平钱,最早著录于初尚龄《吉金所见录》卷十三“宋伪品·西夏”,其中“元德通宝”条有真书、隶书各一品,如前述钱图系摹刻,字文失真,粗看二者一大一小,字文差别不大。仔细查看,则大钱隶“宝”非常清楚,二者外郭宽窄也有明显差别。又该书“西夏梵字钱”条称,清代金石学者刘青园,在凉州(今甘肃武威)发现“土人掘地,得古钱数瓮”,其中就有西夏“元德”等钱。将这两条联系起来看,《吉金所见录》所著录的“元德”真、隶两品,都曾经在凉州窖藏出土。

《吉金所见录》明明白白著录“元德”有真、隶两种,但是,晚出的钱谱论著,人们对西夏是否有这两种钱,却是有争议的。一般说来,晚出的钱谱,特别是优秀的钱谱,都重视并且审慎地吸收和承袭前谱的成果,然后加入新的内容,成为新谱。具体到“元德”钱,在《吉金所见录》之后,有的钱谱如《钱志新编》《古泉汇》,承袭真书钱,省去隶书钱;有的钱谱如《古今钱略》《泉货汇考》,干脆不予著录;甚至连号称收录弘富,影响很大的日本《东亚钱志》,也省而不录。这或是省去一种,或是省而不录,我看都不是一时疏忽,而是对《吉金所见录》的修正和否定。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较有影响的出版物,如彭信威《中国货币史》,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史纲要》,肖清《中国古代货币史》等,都将“元德”钱列为西夏货币,但并未说有真隶两种,看来,在这一点上也是模糊不清的。另外,对隶书“元德”,丁福保《古钱大辞典》列入西夏钱,后出的《历代古钱图说》,又改为安南钱,以致20世纪80年代初还有人著文认为是安南钱 [33]

“元德”钱的著录如此混乱,是有其历史原因的。初氏《吉金所见录》虽著录为正品钱,但却说其钱“模形字画有唐宋遗制,虽与以下诸钱(按:指“天盛”“乾祐”等)不类,似非伪者也”。蜚声清代泉坛的翁树培,在其《古泉汇考》中称,“何此钱之轮郭文字酷似宋太宗‘太平’钱欤!夏钱多作‘元宝’者,此云‘通宝’,殆以年号有‘元’字欤。培疑此钱,当为夏钱”[34]。应该说,他们的看法是正确的,初、翁二氏,观察入微,说“元德”钱有“唐宋遗制”,“酷似宋钱”,十分中肯。其实,这正是西夏早期钱币的特点,内蒙古林西县出土的“大安通宝”亦是这样的。而西夏钱字文规整、清新峻逸的风格,是“天盛”时形成的。由于他们不能从理论上认识到这点,又看到其与“天盛”“乾祐”等钱“不类”,便不敢十分肯定,提出一“似”一“疑”。正是这模棱两可的一“似”一“疑”,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人们在撰修新钱谱时,对“元德”钱自然“收”也可,“省”去也无不可。

在泉界为什么有人提出隶书“元德”是安南钱,而对真书“元德”不置一词,笔者认为主要是受《古泉汇》的影响。在清代钱谱中,《古泉汇》被认为是“集古钱之大观”的著作,其影响远远超过其他钱谱。受此影响,因而人们认为真书钱是夏钱;而被“抛弃”了的隶书钱,则正好又具有安南钱肉薄缘宽的特点,于是便有人将其附会为安南钱。《历代古钱图说》,将隶书钱“元德”改为安南钱,正是当时泉界这一认识的反映。

“元德”钱出土太少了。清嘉庆年间有两次出土记录,一次即刘青园发现的凉州窖藏,一次是凉州开河所得小瓶中装有“元德”等钱[35]。自此以后,直至20世纪80年代初,历经170多年,再无出土消息。出土品少,传世品也少(绝大多数传世品也是出土品)。没有新的出土品就很难做出新的研究和判断,这点,古人、今人都是一样的。

根据1980年至1990年的资料分析,真书“元德”比隶书“元德”还少。有鉴于此,这里介绍两条资料。

其一,笔者曾在山西省博物馆见到“仿品”一枚(图3-7),径22毫米,穿5毫米,字文、钱风与伊克昭盟出土者全同,但细察“元德通宝”四字,每字与出土品皆有细微差异,而“仿品”的“德”字,比出土品“德”字更大。“仿品”所据不详,但应是根据真品仿制,唯与出土品稍有差异。

img235

图3-7 晋博元德通宝

img236

图3-8 “葆庭审定”元德通宝

其二,《历代古钱图说》“西夏”条载有一品(图3-8),据图径24.6毫米,穿5.8毫米,钱图右下角有“葆庭审定”印。戴葆庭先生是著名泉家,收藏弘富,精于鉴别,此品经戴审定,当属真品。与伊克昭盟出土者比,此品大样广穿,字文笔锋有力,真中带行,当为另一版别。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文物考古事业的发展,新的钱币品种时有出土,促进了钱币学的发展。就以西夏钱币而言,诸如西夏文“福圣宝钱”,隶书“大安通宝”,折二“元德重宝”,背“西”“天盛元宝”铁钱,行书“乾祐元宝”,篆书“光定元宝”等,都是很了不起的发现,丰富了西夏钱币的内容,促进了钱币学、西夏学的发展。

如前述笔者曾得到隶书“元德”一枚,并据此撰写了《隶书“元德通宝”论考》一文[36],对“安南钱”论进行了反驳,认定为西夏钱。1989年第3期《内蒙古金融》报道,1987年内蒙古乌审旗陶利西夏钱币窖藏出土3枚,则起到了一锤定音的作用,最后解决了隶书“元德”的归属问题[37]。现在,报道出土真书“元德”,岂不令人又是一快!

真书“元德”,是清嘉庆之后第一次报道出土,在西夏钱币研究中其重要意义显而易见。此前,虽不见有人说真书“元德”非西夏钱,但也无十分肯定者,人们对此钱仍在“疑”“似”之间。伊克昭盟真书“元德”的出土,使人疑虑顿失,可以十分肯定地说,这是地地道道的西夏钱。真书“元德”钱此前尚未见有专文论及,本人不揣浅陋,写了此文,不当之处,尚祈方家指正。

【注释】

[1]吴宗信:《三道营子窖藏古钱清理简报》,《中国钱币》1982年第2期。

[2]董鹿生、王保国:《臆说“大安通宝”钱》,《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专刊》1999年第1期(总第81期)。

[3]吴宗信:《“大安通宝”浅析》,《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续刊》1985年;《中国钱币》1985年第4期。

[4]韩仁信:《说三道营子大安通宝为辽钱》,《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专刊》1995年第3期。

[5]2004年《中国钱币》第3期,发表了庞雷《大安通宝是辽钱》一文。此文了无新意,仅据“林西品”论“林西品”,以出土该钱的窖藏为辽代窖藏,而其附近又有多处辽代遗址,根本不考虑其他地方的出土品,就得出该钱为“辽钱”结论,是很难具有说服力的。

[6]林泉:《再谈“大安通宝”》,《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专刊》1996年第1期。该文将西夏文“宝钱”译为“通宝”,“大安宝钱”译为“大安通宝”,似欠妥当。“宝钱”二字是西夏文的准确汉译,文义清楚,不会产生歧义,没有必要再来一次汉译。“宝钱”是西夏钱币的特点之一,不应随意改变。

[7]理泉、陈永中、杨森:《大安通宝为西夏铸币辨》,《中国钱币》2005年第3期。该文称,(清)孟麟《泉布统志》著录“大安通宝”一品。此说有误,经请国家图书馆桂花女士帮助核查,该书并未著录该钱。该文又将西夏文“大安宝钱”,称为“大安元宝”,极为不妥。该文还说,中宁县鸣沙古镇“属(西夏)白马强镇军司娄博贝所辖”,为常识性错误;据研究,“白马强镇军司”在今内蒙古阿拉善左旗吉兰泰盐池北。还有所谓中宁出土的“大安通宝”,为“西夏献宗德旺年代所藏无疑”,也欠分析。

[8]庞文秀:《阿拉善盟发现的西夏货币述评》,《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专刊》2002年第2期。(www.xing528.com)

[9]所谓“夏州政权”,是指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以夏州(今陕西靖边白城子)为中心建立的地方割据政权(881~1038)。夏州政权的发展与壮大,为西夏王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0]西安、林西、定边诸品,见《中国钱币大辞典·宋辽西夏金编·辽西夏金卷》,中华书局,2005年。靖边、同心、中宁诸品,见理泉等《大安通宝为西夏铸币辨》,《中国钱币》2005年第3期。

[11]杨森:《西夏钱币汇考》,宁夏人民出版社,2007年。

[12]朱活:《古钱新典》中“大安元、通宝”和“三道营子窖藏辽钱”两条,三秦出版社,1991年。

[13](日)平尾聚泉:《辽钱泉谱》,转引自《古钱大辞典·下编》第1355页;又见日本《昭和泉谱》。

[14]西安市文物管理处、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西安市文物管理处藏西夏文物》,《文物》1982年第4期。

[15]林泉:《再谈“大安通宝”》,《内蒙古金融研究·钱币专刊》1996年第1期。

[16]据表1-3统计,上述诸省51个地点发现了西夏钱币,其中,大部分出土在两宋、辽金的窖藏中。出土了几乎所有的西夏文和汉文钱币。

[17]见本书第二章第六节《浅议朝鲜发现西夏文“乾祐宝钱”》。

[18]见本书第八章第三节《从宁夏盐池县萌城乡西夏窖藏钱币谈高丽“三韩通宝”》。

[19]西夏钱币似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为隶书、直读、通宝;后期,也即“天盛元宝”后,都是楷书(或行楷)、旋读、元宝。

[20]辽朝除年号钱外,还有多种其他钱币,此处不论。

[21](清)金锡鬯:《晴韵馆收藏古钱记述》卷四,转引自张功平等编:《辽代货币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46~47页。

[22]彭信威:《中国货币史·辽的钱币》,上海人民出版社,1965年,第546页。

[23]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史纲要·辽国钱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66页。

[24]见本章第二节《“元德通宝”论考》。

[25]张可中:《清宁馆古泉丛话》,转引自张功平等编:《辽代货币文集》,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76页。

[26]丁福保:《古钱大辞典·下编》第137(1446)页“元德通宝”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2年。每页有两个编号:一为原编号,一为影印时统编号。下同。

[27]丁福保:《古钱大辞典·下编》第137(1446)页“元德通宝”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2年。

[28]丁福保:《古钱大辞典·下编》第137(1446)页“元德通宝”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2年。

[29]载《内蒙古金融·钱币增刊》,1985年。

[30]吴宗信:《“大安通宝”浅析》,《内蒙古金融·钱币续刊》1985年;《中国钱币》1985年第4期。吴宗信:《三道营子窖藏清理简报》,《中国钱币》1986年第2期。

[31]我们的期待已经实现了。1987年,内蒙古乌审旗陶利西夏窖藏出土隶书“元德”钱3枚,进一步证明了笔者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参见本书第八章第二节《一座重要的西夏钱币窖藏——内蒙古乌审旗陶利窖藏》。又,2011年,宁夏同心县田老庄乡发现大型西夏钱币窖藏,内有隶书“元德通宝”多枚,且品相极优(《宁夏钱币通讯》2011年第三期)。

[32]载《甘肃金融·钱币专辑·增5》,1989年;《中国钱币》1990年第2期摘要转载。

[33]唐石父:《四朝钱币研究管见》,《内蒙古金融·钱币增刊》,1985年。

[34]丁福保:《古钱大辞典·下编》第137(1446)页“元德通宝”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2年。

[35]丁福保:《古钱大辞典·下编》第137(1446)页“元德通宝”条,中华书局影印本,1982年。

[36]见本章第二节《“元德通宝”论考》。

[37]见本书第八章第二节《一座重要的西夏钱币窖藏——内蒙古乌审旗陶利窖藏》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