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敦煌史迹解读的介绍,

敦煌史迹解读的介绍,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敦煌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敦煌郡的设置绝非偶然,是防御匈奴、巩固西汉多民族统一的封建政权的需要,也是发展社会经济的需要。敦煌郡的产生,不仅是经营西域的需要,也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敦煌郡的产生也是从远古直到西汉近两千年来三苗、羌、戎、大月氏、乌孙、塞种胡人、匈奴、汉等居住在敦煌地区的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敦煌史迹解读的介绍,

敦煌郡的产生不是偶然的

敦煌郡的设置绝非偶然,是防御匈奴、巩固西汉多民族统一的封建政权的需要,也是发展社会经济的需要。

如前所述,敦煌郡连同河西其他诸郡的产生,是西汉反击匈奴战争胜利的产物,没有这一胜利,就没有河西四郡的设置,而创造这场战争胜利条件的决定力量是劳动人民。

敦煌郡的产生,又是西汉封建王朝积极防御匈奴、继续同匈奴奴隶主贵族斗争的需要。因为西汉中央王朝只有牢固地占据河西,才能巩固已得的胜利;只有建立和加强在河西地区的统治,才能割断匈奴与西羌的联系,从而稳定关中形势;才能极大削弱整个匈奴王庭,使其孤立、肢解。西汉也只有牢固占据河西四郡,加强军事设施,才能把河西变成又一个出击匈奴的据点,同北面(河套西、山西、河北)出击匈奴形成钳形包围,夹击匈奴,最后战而胜之。所以正是在河西大捷、河西建郡设县、匈奴削弱的情况下,西汉王朝于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河西大捷之后两年,便组织了第三次反击匈奴的战役——漠北大战。汉武帝下令大发士卒,令大将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各率骑兵五万人,随军私马十四万匹,步兵辎重数十万人,分道深入漠北。卫青出定襄塞外千余里,与匈奴单于接战,单于大败,率数百骑突围远遁,汉兵追至漠北窴颜山赵信城(今蒙古国纳拉特山)。霍去病出代郡(今河北蔚县一带)塞外两千余里,大败匈奴东部兵,一路率军追歼,直抵狼居胥山(今内蒙古自治区苏克特旗以北)。这次大战,匈奴死人八九万,从此“漠南无王庭”;汉兵也死亡数万,损失马匹十一万匹以上,双方损失惨重,但西汉胜匈奴败已成定局。由上可知,敦煌郡和河西其他各郡,都是为适应西汉王朝积极防御匈奴、继续同匈奴贵族做斗争、彻底解除匈奴的威胁、巩固西汉封建统治的需要而设置的。(www.xing528.com)

敦煌郡的设置也是西汉王朝经营西域的需要。历史事实告诉我们:河西走廊、西域诸国都是关系西汉与匈奴本身安危而必争的地区,尽管西汉胜匈奴败的局面已经形成,匈奴在漠南无王庭了,但匈奴还存在,更不会就此罢休。虽然西汉在河西设郡置县建立了统治、斩断了与匈奴的联系,但河西的政局并不稳定,西汉王朝只有继续经营西域,把西域各国从匈奴贵族控制下解脱出来,使西域诸国归附西汉,将其统一在西汉王朝之内,建立起对西域的牢固统治,才能斩断匈奴右臂,使河西局势稳定。匈奴失去西羌的援助,由强变弱;匈奴失去西域的赋税,由富变贫;匈奴失去河西广大游牧地区,由大变小,遭肢解、孤立,势单力薄。可见西汉王朝经营西域,建立对西域的统治,是关系斩断匈奴右臂,稳定河西局势,进而稳定关中局势,彻底解除匈奴威胁,巩固封建统治的全局性的大事,势在必行

何况和田的美玉,大宛的汗血马等早已为西汉统治者所垂涎。而敦煌恰好是经营西域的前哨阵地,自敦煌出两关(阳关玉门关)则直通西域;由两关入敦煌则交连内地;据两关守敦煌则内地与西域畅通;丢两关弃敦煌则内地与西域联系中断。因此设置敦煌郡是经营西域、巩固西汉封建统治的需要。敦煌郡的产生,不仅是经营西域的需要,也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中对敦煌的解释说:“敦,大也,以广开西域,故以盛名。”说明敦煌对开发广大西域地区有重要意义,这是很有见解的。

敦煌郡的产生也是从远古直到西汉近两千年来三苗、羌、戎、大月氏、乌孙、塞种胡人、匈奴、汉等居住在敦煌地区的各族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一个点点沙漠绿洲,交通要道,各族人民聚居与西域早有某些联系的敦煌的出现,也是敦煌及西域各族人民长期交往而形成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