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敦煌史迹】隋朝时期的敦煌,581-618年

【敦煌史迹】隋朝时期的敦煌,581-618年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元581年杨坚建隋,公元589年隋灭南陈,结束了自西晋后近300年的分裂割据、南北对峙局面,中国又走向统一。当时全国有郡190,县1225,户8907546,口46019956。敦煌军民一起抗击上述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的骚扰,保卫河西和陇右安全。大业八年,隋以华容公主嫁高昌。可见裴矩经略西域是卓有成效的,敦煌仍为东西交通枢纽,经略西域重镇,其地位、作用未变。国家的统一,政局的稳定,突厥、吐谷浑的降服,经略西域的成功,都是重要原因。

【敦煌史迹】隋朝时期的敦煌,581-618年

公元581年杨坚建隋,公元589年隋灭南陈,结束了自西晋后近300年的分裂割据、南北对峙局面,中国又走向统一。敦煌改设郡,敦煌郡治敦煌县,下辖敦煌、常乐、玉门3县,有户7779(无人口数)。当时全国有郡190,县1225,户8907546,口46019956。

当时北方的游牧民族突厥(是北朝时敕勒族的一支),控制着西域的中部和北部,另一个游牧民族吐谷浑(原鲜卑族后裔的一支)占据着青海和西域南部。敦煌军民一起抗击上述少数民族割据政权的骚扰,保卫河西和陇右安全。公元605年,太子杨广杀杨坚而登皇帝位,是为隋炀帝,国势已强,出兵击败吐谷浑,西突厥被迫投降,敦煌得到安定,丝绸之路再度被打通。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内史侍郎裴矩经略西域,他“无远不至,监知关市,寻讨书传,采访胡人丹青摹写,为《西域图记》,共成三卷,合四十四国,乃别造地图,穷其要害,纵横所亘,将二万里”。裴矩在《西域图记·序》中写:“发自敦煌,至于西海,凡有三道,各有襟带。北道从伊吾(今哈密)经蒲类海(今巴里坤海)突厥可汗庭,达于西海(指地中海)。其中道经高昌(今吐鲁番)、焉耆、兹龟(今库车)疏勒、度葱岭……至波斯,达于西海(当为波斯湾)。其南道从鄯善、于阗、度葱岭,至北婆罗门,达于西海(当为印度洋)。”这三道“总凑敦煌,是其咽喉之地”。随着使团和商队的出入,西域的佛教典籍和音乐也经由敦煌传入,内地的丝绸、瓷器文化典籍也经由敦煌传入西域乃至更远地区。公元608年,隋炀帝亲祭北岳恒山,西域十余国皆来助祭。公元609年,炀帝西巡至张掖,西域不少国家也来拜见,炀帝遂在鄯善且末置郡。大业八年(612年),隋以华容公主嫁高昌。可见裴矩经略西域是卓有成效的,敦煌仍为东西交通枢纽,经略西域重镇,其地位、作用未变。(www.xing528.com)

隋代是莫高窟的一个重要兴盛期。保留下来的隋窟共70个(不包括后代开窟毁去的残龛)。一个短短37年的朝代,竟开凿了这么多的洞窟,值得探讨。国家的统一,政局的稳定,突厥、吐谷浑的降服,经略西域的成功,都是重要原因。另一个原因则是杨坚、杨广两代笃信佛教,用行政手段弘扬佛教,两次颁舍利到全国各州诸寺包括敦煌的崇教寺(莫高窟)起塔供养,这在历史上也是少有的。再看艺术成就,也有深刻变化。经过了十六国、北朝近300年的文化艺术积累和经验创造,在原有的汉晋传统又受到南朝文化艺术强大影响所形成的地方风格基础上,面临中原与西域两种风格的熏陶,从多方面不断融合、取舍、探索,准备着一个新的艺术繁荣时期的到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