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素和杨广的诗歌:中国文学史中的重要篇章

杨素和杨广的诗歌:中国文学史中的重要篇章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实上,杨素写景,本来就吸收了南朝诗人的艺术经验。《赠薛播州》无疑是杨素的代表作。杨广爱好文学,史载其即位前后诗风有别。可见杨广即位之后,所作诗歌,风格取向随题材、功用而定,并非专走轻侧、艳丽一路。杨广的“艳情篇什”,主要指受梁、陈宫体影响甚深的作品。

杨素和杨广的诗歌:中国文学史中的重要篇章

一、杨素的诗歌

杨素(?—606),字处道,弘农华阴人。在北周时,曾被大冢宰宇文护引为中外记室,后转礼曹,加大都督。杨坚为相,素深自结纳,得为汴州刺史。入隋,拜御史大夫,因平陈有功,封越国公,转内史令。仁寿初为尚书左仆射,后因助杨广“夺嫡”,于大业元年(605)迁尚书令,次年拜司徒,改封楚国公。

杨素今存诗四题六首(另有一题仅存诗两句),全是五言诗,题材、风格则可分为两类。一类写征战题材,风格豪迈、雄壮,有贞刚之气,如《出塞》诗,其一云:

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

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东。

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

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

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

兵寝星芒落,战解月轮空。

alt息夜斗,骍角罢鸣弓。

北风嘶朔马,胡霜切塞鸿。

休明大道暨,幽荒日用同。

方就长安邸,来谒建章宫。

其二云:

汉虏未和亲,忧国不忧身。

握手河梁上,穷涯北海滨。

据鞍独怀古,慷慨感良臣。

历览多旧迹,风日惨愁人。

荒塞空千里,孤城绝四邻。

树寒偏易古,草衰恒不春。

交河明月夜,阴山苦雾辰。

雁飞南入汉,水流西咽秦。

风霜久行役,河朔备艰辛。

薄暮边声起,空飞胡骑尘。

二诗用五言乐府形式,借写汉将出塞之事反映现实军旅生活。不单用细节写出塞外荒寒、险恶的战地景象和肃杀、冷落的气氛,还写出汉将“横行万里外”的英雄壮举和“忧国不忧身”、“慷慨感良臣”的忠勇精神。其刚劲风格和寓豪气于惨烈景象之中的表现手法,对薛道衡等人的和诗深有影响。

杨素另一类诗写思友之情,风格偏于优柔、从容,有咏叹之美。此类诗尽为赠人诗,而且全是写给薛道衡的。如《山斋独坐赠薛内史》二首其一云:

居山四望阻,风云竟朝夕。

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日出远岫明,鸟散空林寂。

兰庭动幽气,竹室生虚白。

落花入户飞,细草当阶积。

桂酒徒盈尊,故人不在席。

日暮山之幽,临风望羽客。

《赠薛内史》云:

耿耿不能寐,京洛久离群。

横琴还独坐,停杯遂待君。

待君春草歇,独坐秋风发。

朝朝唯落花,夜夜空明月。

明月徒流光,落花空自芳。

别离望南浦,相思在汉阳。

汉阳隔陇岑,南浦达桂林。

山川虽未远,无由得寄音。

前诗写“望”友,后诗写“待”友,都显得诗人思友心切。其抒情性强,显然得益于巧借自然景象来表现诗人心境的孤寂、索寞,和对友人的由衷思念。诗中写景,无论选材、描摹,还是设色、用字,都颇见工力。有些句子,论体物之生动,出语之凝练、准确,并不亚于大谢、小谢的写景名句。事实上,杨素写景,本来就吸收了南朝诗人的艺术经验。难得的是,他并未停留在雕琢外形的层面上,而能现形出神,使之成为内含情思的意象。在赠诗中,影响最大的是《赠薛播州》十四章。史载“素尝以五言诗七百字赠番州刺史薛道衡。……未几而卒,道衡叹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岂若是乎!’”(《隋书·杨素传》)此诗前三章写隋朝开国事,接着四章写二人交往情事,后七章写对对方的思念。杨素暮年“特为帝所猜忌,外示殊礼,内情甚薄”。以至“素寝疾之日,帝每令名医诊候,赐以上药,然密问医人,恒恐不死”(《隋书·杨素传》)。故心情落寞,思友心切。后七章中“养病愿归闲,居荣在知足”,“所欲栖一枝,禀分丰诸已”一类剖明心志的话,和对道衡转任播州的同情,大概就是薛氏所谓“其言也善”。不过,后七章写离别之思,确实情真语真。如第十章云:

北风吹故林,秋声不可听。

雁飞穷海寒,鹤唳霜皋净。

含毫心未传,闻音路犹夐。

唯有孤城月,徘徊独临映。

吊影余自怜,安知我疲病。

第十二章云:

所欲栖一枝,禀分丰诸已。

园树避鸣蝉,山梁遇雌雉。

野阴冒丛灌,幽气含兰芷。

悲哉暮秋别,春草复萋矣。

鸣琴久不闻,属听空流水。

第十四章云:

衔悲向南浦,寒色黯沉沉。

风起洞庭险,烟生云梦深。

独飞时慕侣,寡和乍孤音。

木落悲时暮,时暮感离心。

离心多苦调,讵假雍门琴。

诗以情胜,而情显于景,景生于情。三章借景抒怀,因“离心”悲情而引出哀景,以及时用顶真句法,均与前引赠诗相同。其实,《赠薛播州》正是诗人在艺术上不断总结、不断探索的产物,如全诗十四章,每章都是十句,且情意完整,可以自成单元。又各章除首尾四句外,中间六句多作偶对,而用字多合音律。其结构形式,对五言律诗体制的定型是有促进作用的。《赠薛播州》无疑是杨素的代表作。从诗史角度看,它的产生,显现出隋诗发展中欲合南北诗风之长而自成一格的趋向,实为隋诗杰作,唐人即称其“词气宏拔,气韵秀上,为一时盛作”(魏徵等《隋书·杨素传》)。

二、杨广的诗歌

杨广(569—618),一名英,小字阿alt,杨坚次子。开皇元年(581)立为晋王,曾在平陈战役中建立功勋。后以阴谋夺嫡,得立为太子,五年后(605)弑父自立,是为炀帝。炀帝在位穷奢极欲,荒淫暴虐,民不堪命,纷纷揭竿而起。义宁二年(618),炀帝为宇文化及所杀。

杨广爱好文学,史载其即位前后诗风有别。其实,他初习艺文即学庾信诗风,后遇柳alt,“遂变其体”。即位后偏爱南朝诗风,但也不乏劲健之作。如其《饮马长城窟行》云:

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www.xing528.com)

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

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

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

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

北河秉武节,千里alt戎旌。

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

拟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

千乘万骑动,饮马长城窟。

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

缘严驿马上,乘空烽火发。

借问长城候,单于入朝谒。

浊气静天山,晨光照高阙。

释兵仍振旅,要荒事方举。

饮至告言旋,功归清庙前。

诗有注,谓“示从征群臣”,所作与征战有关,自当有利于鼓舞士气,故诗风劲健。而其诗与此诗风格相近的,还有《白马篇》、《纪辽东》二首、《冬至乾阳殿受朝诗》、《云中受突厥主朝宴席赋诗》等。可见杨广即位之后,所作诗歌,风格取向随题材、功用而定,并非专走轻侧、艳丽一路。沈德潜说“炀帝艳情篇什,同符后主,而边塞诸作铿然独异”(《说诗晬语》上),讲的正是杨广即位后的诗作概况。

杨广的“艳情篇什”,主要指受梁、陈宫体影响甚深的作品。史载炀帝“大制艳篇,辞极淫绮。令乐正白明达造新声……掩抑摧藏,哀音断绝”(《隋书·音乐志》)。今存诗,如《喜春游歌》其二谓“步缓知无力,脸曼动余娇。锦袖淮南舞,宝alt楚宫腰”,《江陵女歌》谓“雨从天上落,水从桥下流。拾得娘裙带,同心结两头”,当属此类。不过,此类诗作也不能全视为淫靡之音。如常为人所诟病的《春江花月夜》两首: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夜露含花气,春潭瀁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

虽语涉艳情而境界不俗,非陈后主同题诗所能比。杨广写诗,善于用景,善于写景。名篇如:

求归不得去,真成遭箇春。

鸟声争劝酒,梅花笑杀人。

——《幸江都作诗》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

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

——《失题》

洛阳春稍晚,四望满春晖。

杨叶行将暗,桃花落未稀。

窥簷燕争入,穿林鸟乱飞。

唯当关塞者,alt露方沾衣。

——《晚春

故年秋始去,今年秋复来。

露浓山气冷,风急蝉声哀。

鸟击初移树,鱼寒欲隐苔。

断雾时通日,残云尚作雷。

——《悲秋》

夏潭荫修竹,高岸坐长枫。

日落沧江静,云散远山空。

鹭飞林外白,莲开水上红。

逍遥有馀兴,怅望情不终。

——《夏日临江》

此类诗篇在写法上受到过梁、陈宫体诗中咏物写景之作的影响,造景用语似乎更为精致。其五言四句或五言八句一首,且出语讲究对偶、平仄,对唐人五绝、五律的定型自有借鉴作用。

隋代文学之士,除卢、薛和二杨以外,尚有李德林、李元操、魏澹、虞世基、柳alt、许善心、孙万寿、潘徽等人。在隋代文学作品中,还有许多民谣很有价值。如《挽舟者歌》写炀帝三征高丽、三幸江都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大业长白山谣》写起义军的生活和他们与官军勇敢战斗的精神,前者凄怆,后者豪迈,在艺术上亦各有特色。歌云:

我儿征辽东,饿死青山下。

今我挽龙舟,又困隋隄道。

方今天下饥,路粮无些小。

前去三十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烟草

悲损门内妻,望断吾家老。

安得义男儿,烂此无主尸。

引其孤魂回,负其白骨归!

——《挽舟者歌》

长白山前知世郎,纯著红罗绵背裆。

长矟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上山吃獐鹿,下山吃牛羊。

忽闻官军至,提刀向前荡。

譬如辽东死。斩头何所伤!

——《大业长白山谣》

此外,隋末诗中,还有一首无名氏的《送别》诗: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诗中字句平仄已与七绝相合,而用语明白、爽朗,大有唐人七绝风韵。胡应麟即言:“至此,七言绝句音律,始字字谐合,其语亦甚有唐味。右丞‘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祖之。”(《诗薮·内编》卷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