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杨素失宠,太子杨广危机重重

杨素失宠,太子杨广危机重重

时间:2023-09-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素这样做,就是盼着国家有事,以便趁机提高其地位。表面上很体贴杨素,显示对他的尊崇,但实际上是剥夺了他的权力。隋文帝让柳述取代杨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人素来不和。杨素作为朝中第一人,和杨广关系甚好,朝中大臣大多忌惮他。但受到隋文帝宠信的柳述却不吃这套,多次在公开场合奚落杨素。杨素的失宠,给太子杨广带来了深重的危机感。他更担心的是群臣看到杨素失势,有更多人见风使舵,站出来为杨勇说话。

杨素失宠,太子杨广危机重重

说起权力,朝中炙手可热也最有权势的无疑是杨素,他在改立太子中出了大力,接着为独孤皇后处理后事做出了突出贡献,深得隋文帝的信任,不仅坐稳了朝臣的第一把交椅,他的弟弟杨约、叔父杨文思、杨文纪以及族父杨异,都是尚书,位列公卿。他的几个儿子没有什么功劳,也都官至柱国、刺史。

杨素就这样形成了政治小圈子,在朝中飞扬跋扈,朝廷内外没有不怕他的,生活上则非常奢靡高调。“家僮数千,后庭妓妾曳绮罗者以千数。第宅华侈,制拟宫禁。”家童有几千人,后院披罗挂绮的乐妓小妾也以千计。杨素府第华丽奢侈,规模体制竟然模仿皇宫。

杨素这样做,当然有人看不惯,大理寺卿 梁毗上书隋文帝,弹劾杨素说:“窃见左仆射越国公素,幸遇愈重,权势日隆,所私皆非忠谠,所进咸是亲戚,子弟布州,兼州连县。天下无事,容息奸图,四海稍虞,必为祸始。夫奸臣擅命,有渐而来。王莽资之于积年,桓玄基之于易世,而卒殄汉祀,终倾晋祚。陛下若以素为阿衡,臣恐其心未必伊尹也。”核心意思是说杨素作威作福,结党营私,任人唯亲,所有大臣都看着他的脸色行事,这样下去,恐生大乱。

隋文帝对此最初的态度是非常生气,下令将梁毗关了起来,并亲自质问他,没想到梁毗毫无惧色,对隋文帝说:“素既擅权宠,作威作福,将领之处,杀戮无道。又太子、蜀王罪废之日,百僚无不震悚,唯素扬眉奋肘,喜见容色,利国家有事以为身幸。”这段话讲得更具体,他以废太子杨勇和蜀王杨秀为例,两人被废黜的时候,百官们无不感到震惊,只有杨素表现出一副扬眉吐气、兴高采烈的样子。杨素这样做,就是盼着国家有事,以便趁机提高其地位。

隋文帝听后的表现是“帝无以屈也,乃释之”,仔细琢磨梁毗说得有道理,于是释放了他。在这点上,隋文帝还是清醒的,如果继续听之任之,杨素很可能尾大不掉,威胁社稷。

于是,从此隋文帝对杨素的态度大为改变,“素自此恩宠渐衰”,下令说:“仆射国之宰辅,不可躬亲细务,但三五日一度向省,评论大事。”仆射是国家的重臣,无须亲自处理那些细小的事务,只须三五天到官署一次,讨论一些国家大事就行了。表面上很体贴杨素,显示对他的尊崇,但实际上是剥夺了他的权力。毕竟朝中的大事都是皇上说了算,而管理朝中日常事务是宰相的职权之所在。

只是朝中事务繁杂,如果不用杨素,总是需要其他人来做事,维持整个朝政的正常运转。隋文帝精挑细选,选中了自己的女婿柳述。柳述娶了隋文帝最小的女儿兰陵公主杨阿五为妻。在隋文帝所有女儿中,这位兰陵公主最受宠,爱屋及乌,柳述在所有的女婿中也最为隋文帝看重,一路提拔到了兵部尚书。

隋文帝让柳述取代杨素,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两人素来不和。杨素作为朝中第一人,和杨广关系甚好,朝中大臣大多忌惮他。但受到隋文帝宠信的柳述却不吃这套,多次在公开场合奚落杨素。处理公务的判词有些不合杨素的心意,杨素有时叫他修改,柳述命人回复说:“告诉仆射,尚书不同意。”一而再再而三,两人结下很深的积怨。也因为如此,隋文帝觉得他是一个非常合适的人选,命他参掌朝廷机密。

杨素的失宠,给太子杨广带来了深重的危机感。因为杨素是他的同盟军,而柳述则是他非常讨厌的人。他和柳述结下梁子,是因为兰陵公主的择婿问题。杨阿五的第一任丈夫是隋文帝好友、北周重臣王谊之子王奉孝,不幸的是王奉孝因病早亡。杨阿五在父亲最需要的时候下嫁连姻,婚姻却遭遇不幸,她的公公王谊后来又被隋文帝赐死,本来就爱怜小女的隋文帝夫妇充满愧疚,于是下决心为她再选一门好亲。(www.xing528.com)

最先进入隋文帝法眼的是 萧玚,他是杨广王妃萧氏的弟弟,也就是杨广的小舅子。杨广在父皇和母后面前极力撮合这门婚事,隋文帝夫妇开始答应了,但不巧遭逢萧玚的父亲萧岿去世,按照礼制,萧玚要守孝三年,这样一来,兰陵公主再嫁的事情就被暂时搁置下来了。

等到隋文帝平定天下,兰陵公主即将十八岁,婚事再也不能耽搁了。但此时半路杀出个程咬金,萧玚又多了一个竞争对手——柳述,他是隋文帝宠臣柳机的长子。隋文帝为了谨慎抉择,请出了名相士韦鼎,看完两人的面相后,韦鼎说:“萧玚有封侯之兆,但无贵妻之相;柳述面相显贵,不过恐怕守不住富贵。”隋文帝认为有自己在,哪里有什么富贵是守不住的,于是说“富贵由我”,将兰陵公主下嫁柳家。

杨广本来以为公主婚事毫无悬念,但没想到被柳家截了胡,再加上柳述与杨素交恶,这使得杨广对这位妹夫非常厌恶。而更令杨广担心的是柳述和废太子杨勇的关系素来不错,如果他受到重用,会不会为杨勇说话,杨广心里一点底都没有。

很快,让杨广担心的事情就发生了,有人看出风向要变,站出来为杨勇和高颎公开翻案。此人是贝州长史裴肃,他上奏说:“臣闻事君之道,有犯无隐,愚情所怀,敢不闻奏。窃见高颎以天挺良才,元勋佐命,陛下光宠,亦已优隆。但鬼瞰高明,世疵俊异,侧目求其长短者,岂可胜道哉!愿陛下 录其大功,忘其小过。臣又闻之,古先圣帝,教而不诛,陛下至慈,度越前圣。二庶人得罪已久,宁无革心?愿陛下弘君父之慈,顾天性之义, 各封小国,观其所为。若能迁善,渐更增益,如或不悛,贬削非晚。今者自新之路永绝,愧悔之心莫见,岂不哀哉。”

裴肃为高颎、杨勇和杨秀喊冤,希望他们能重出江湖。对于高颎,裴肃认为他有大功,过错和功劳相比不值一提,希望隋文帝“录其大功,忘其小过”,不要让这样杰出的人才白白闲置。至于杨勇和杨秀,裴肃认为应该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各封小国,观其所为”,如果表现不错,可以提升他们的地位;如果不知悔改,再剥夺爵位也不晚;如今不给他们机会,也就看不出他们是否有悔改之心。

隋文帝对裴肃上奏的态度耐人寻味,如果放到过去,估计早已大发雷霆,搞不好裴肃的人头也会落地,但如今他却表示道:“裴肃忧我家事,此亦至诚也。”裴肃关心我的家事,是一个忠臣,于是召裴肃入京觐见。

杨广听闻这个消息,心里感到极度不安,不知父皇是什么意思。他对臣下说:“使勇自新,欲何为也?”他更担心的是群臣看到杨素失势,有更多人见风使舵,站出来为杨勇说话。众口铄金,到那时保不齐隋文帝又会改主意,毕竟自己两个最重要的同盟独孤皇后和杨素,一个已经死了,一个靠边站,会产生什么样的变数,还真不好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