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王嬴政清醒反应,引起秦国普遍反响

秦王嬴政清醒反应,引起秦国普遍反响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秦王嬴政清醒纠错这场空前的大败,在秦国引起的普遍反响,史料没有明确记载。这一影响,从秦王嬴政的迅速反应中得到了充分证明。秦王嬴政的第一个实际行动,是立即赶赴频阳,会见已经归隐的王翦。可是,秦王嬴政没有停留在寻常明君的地步,不是下令召见,而是立即亲自赶赴王翦家乡。秦王嬴政立即回答:“为听将军计耳。”否则,秦王嬴政不可能将第一次战败的副将再派做王翦副手。

秦王嬴政清醒反应,引起秦国普遍反响

3 秦王嬴政清醒纠错

这场空前的大败,在秦国引起的普遍反响,史料没有明确记载。

可见的踪迹仅仅只有六个字——“始皇闻之大怒”。从事实上说,这次巨大失败必然会引起秦国社会的普遍震惊。否则,秦王嬴政“大怒”何来。但是,以秦国久远的耕战传统,以此时秦国的深厚实力,以及连续统一四国所锤炼的强大自信心,这种震惊不会是恐慌性的畏惧感,而是一种大大出乎预料的意外感。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场失败,对于秦统一中国的精神意义是巨大而深远的。它给这个即将成型的强悍而骄傲的帝国,及时敲响了一个警钟——即或是具有正义性的统一战争,也是残酷的,广袤的楚国更是不能忽视的。这一影响,从秦王嬴政的迅速反应中得到了充分证明。

秦王嬴政的第一个实际行动,是立即赶赴频阳,会见已经归隐的王翦

请注意,以当时的急迫形势,以秦国的法度,以君主制时代的基本礼仪,秦王若能在此时下令紧急召见王翦商讨,就已经是非同寻常的明君了。可是,秦王嬴政没有停留在寻常明君的地步,不是下令召见,而是立即亲自赶赴王翦家乡。这一行动的实际内涵,是明确地向王翦认错,以实际作为检讨自己。

秦王嬴政的第二个实际行动,是向王翦坦诚会商。(www.xing528.com)

这次会商谈话,基本内容有两方面:一则明确检讨自己,二则动员王翦出山担任灭楚统帅。检讨自己,嬴政是两句话:“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我没有采纳将军的谋划,任用李信,果然使秦军遭受了辱没。动员王翦,则是从说明形势开始的:“今闻荆兵(楚军)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楚军已经步步进逼了,将军纵然有病,能忍心丢下我不管吗?显然,秦王嬴政的反省与决策,这时都已经很明确了。

王翦的反应,分为两段,很有大政治家的风范。

首先,王翦基于此前的称病归隐,过渡性地婉言谢绝,请秦王另外遴选贤才。秦王自然明白王翦称病的真实原因,立即一句话揭过:“已矣!将军勿复言。”——过去的事了,将军不要再说了。这一反应的潜在含义是:我从来没有将你的称病归隐,看做是真正的老了病了,你是出于国事歧见归隐的,现在只说国事。

其次,王翦坦诚地坚持重申了自己的主张。在秦王已经明确要任用王翦的情况下,身为重臣名将的老统帅,王翦自然不会置国家困局于不顾,再三迂腐推辞。王翦只申明一点:“大王必不得已用老臣,非六十万人不可。”秦王嬴政立即回答:“为听将军计耳。”——我来,为的就是听你的谋划啊。潜在意思很明确:我不可能不听你的。

至此,君臣两人心照不宣,王翦再度出山,担任秦军第二次灭楚战役的统帅。这次,副统帅仍然是蒙武。对蒙武的再度任用,透露出三则背景事实:一则,王翦主张任用蒙武。否则,秦王嬴政不可能将第一次战败的副将再派做王翦副手。二则,蒙武在第一次战役中没有重大缺失。甚或,曾经对李信的作战方略提出过反对意见。三则,蒙武在第一次对楚作战中的经验,对秦军具有重要意义。以持重作战闻名的王翦,不可能忽视第一次失败所隐藏的有用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