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王嬴政的一统梦,青少年读秦朝历史

秦王嬴政的一统梦,青少年读秦朝历史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秦王政二十六年,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灭亡之后,秦王嬴政终于实现了他的一统梦想。他们认为秦王嬴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其功绩不仅仅胜过以往任何一个秦国君主,而是“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而后,在李斯的提议下,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并废除其他异体字。

秦王嬴政的一统梦,青少年读秦朝历史

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最后一个诸侯国齐国灭亡之后,秦王嬴政终于实现了他的一统梦想。此时,咸阳宫里喜气腾腾,上方的云彩如两条巨龙在为之旋舞,和着宫殿里面升腾而起的音乐,向整个大地发出了咸阳为帝的贺词。

秦王嬴政在将整个大地拥入他的怀抱之后,便觉得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头衔来搭配自己,以区分自己和春秋战国的诸侯,正如他所言:“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所谓“皇帝”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提出来的。

接到秦王嬴政议称号的命令后,所有的大臣都绞尽脑汁,只为求一个能彰显秦王嬴政那伟大功绩的字眼。为此,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以及李斯等大臣便聚在一起商议了起来。他们认为秦王嬴政“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其功绩不仅仅胜过以往任何一个秦国君主,而是“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为此,他们援引了古代三皇的尊称,所谓“古有天皇,有地皇,有人皇,人皇最贵”,人皇即泰皇,因此他们便建议秦王嬴政以“泰皇”作为称号。

秦王嬴政对此并不是很满意,既然“泰皇”古时就有人用过,那他再用这个称呼有什么意义呢?这样一来,怎么能将自己那难以形容的功绩区别于他人呢?因此,秦王嬴政弃用了“泰皇”的建议,但是他保留了一个“皇”字,然后自己在后面加了一个“帝”字,这样“皇帝”一词便出现了。而秦王嬴政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皇帝,毫不谦虚地将自己称为“始皇帝”。自此,秦王嬴政换了一个名字,人们都称他“秦始皇”。

除了确立“皇帝”这一称号,秦始皇还取消了谥号,同时还霸占了“朕”这个字。此后,“朕”从人人可用之词,变成了古代中国皇帝的自称。至于“制”和“诏”专指皇帝命令、“玺”专指皇帝的大印,等等,它们都用一种独占的称谓区分了皇帝和一般人,一起为秦始皇的“君权神授”提供着力量。

在中央机构的设立上,秦始皇吸取了战国时期设置官职的具体经验,建立了一套相当完整的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www.xing528.com)

在地方政权上,秦始皇采纳李斯等人的提议,改分封制为郡县制。郡县制因其对于中央集权的有效作用,成了历代王朝在地方管理制度上所仿效的先例。

文化以及日常生活习惯上,书同文、度同制、行同伦和车同轨等都是很重要的改革。书同文即统一文字。当时七国并立,地方文化各有差异,文字也因此而不同,这在管理上无疑会形成一个巨大的障碍。为此,李斯以战国时秦人通用大篆作为基础,同时吸取了齐鲁等地通行的蝌蚪文笔画简省的优点,独创出一种形体匀圆齐整、比划简略的新文字,称为“秦篆”,又称“小篆”。而后,在李斯的提议下,秦始皇下令将小篆作为官方规范文字,并废除其他异体字。而度同制、行同伦、车同轨的意义和书同文大致相当,前者是统一度量衡,中者是建立起统一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后者是统一马车两车轮的间距。

这些在文化习惯上的统一为中央管理清除了大量因差异而引起的障碍,使得中央的管理更加行之有效,同时也在统一文化的基础上凝聚了百姓的心,为中央集权的巩固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此外,关于货币政策的改革也在经济范畴上为中央管理提供了有效的帮助。

秦始皇统一后的所有措施,其目的一来为彰显自己的伟大功绩,二来也试图以一种行之有效的政策来加强中央的权威,从而服务于中央集权。这些措施因其所具有的实效性,在秦以后的每个朝代里基本都存在着它们的影子,每个朝代只是在秦制的基础上进行一些修改,从而在皇权的巩固上更进一步,而它的基本模版都出自秦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