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朝史:嬴姓背景与青少年的历史告诉

秦朝史:嬴姓背景与青少年的历史告诉

时间:2023-08-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伯益有这等功劳,大禹令其继承了少昊的嬴姓,当了东夷部落联盟的首领。启继承了禹的王位,遂在钧台宴请各地部落联盟首领。一个名为有扈氏的部族,就因启破坏了禅让制的传统,而拒绝出席钧台之会。夏启与伯益率领的东夷部落联盟的战争,终以伯益的失败告终。东夷地区在此前延续了几千年的文明,在华夏部族的大肆摧毁下几近灭亡。

秦朝史:嬴姓背景与青少年的历史告诉

中国历史的第一个世袭王朝起于夏。夏朝的第一位天子为禹,即今人熟知的大禹,大禹因治水而使夏部落兴起,受舜禅让继帝位,成为华夏众部落的首领。大禹时期,禅让制依然存在,故大禹在临逝前,并不想将帝位传给其子启,而欲传给另外一个叫作皋陶的人,可惜皋陶还没来得及接受大禹的禅让,就先大禹而去。大禹悲痛之余,见皋陶之子伯益亦品德出众,远近闻名,便起了让伯益接续帝位的念头,遂派人请伯益出山。

伯益在大禹治水的浩大工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此外,伯益还辅佐大禹开垦荒地,教育民众在地势低洼之地种植水稻,还发明了凿井技术。而在政治方面,伯益建议大禹以恩威并举的策略应对当时叛乱的三苗族,大禹接受了他的提议,放弃武力征伐的策略,实行文教德治,终使三苗归顺。

另外,据说伯益在跟随大禹治水时,关注治水队伍经过的山川水道,以及遇到的珍花异草、奇灵怪兽、异俗趣事,无一不仔细记录下来,成了后来《山海经》的素材。此外,伯益还有一项能力,这项能力虽说不起眼,却成了其后人崛起的机会,那就是畜牧

伯益有这等功劳,大禹令其继承了少昊的嬴姓,当了东夷(大概在今山东省日照地区)部落联盟的首领。嬴姓虽最早可追溯到少昊,但若要从血缘角度来说,嬴姓则应归于伯益一族,所以秦后人都以嬴姓伯益为祖。后来,在历史的演化中,嬴姓部族逐渐分化出十四个氏族,分别为廉、徐、江、秦、赵、黄、梁、马、葛、谷、缪、钟、费、瞿,这也就是历史上所称的“嬴姓十四氏”。

伯益为示谦虚,躲入了乡野,以拒大禹的好意,但根据后来发生的事件可以看出,伯益此举不过是表面功夫而已。而此时大禹的儿子启并不满意父亲的安排,夏后氏辛苦得来的江山哪能随意让给别人。因此,他趁着伯益躲起来的时候,于大禹病危之际直接将王位接了过来,开启了古代中国“家天下”的传统。

启继承了禹的王位,遂在钧台宴请各地部落联盟首领。可是启的继位受人质疑。一个名为有扈氏的部族,就因启破坏了禅让制的传统,而拒绝出席钧台之会。启是个有能力的人,他敢继承禹的位置,自然料到会遭人反对。所以,他毫不迟疑地亮出了他的兵器,因此“启伐之,大战于甘”。战争的结果是有扈氏大败,族众从此沦为牧奴。

夏启借这场战争向天下人表明:天下归启,禅让制已经成为历史。这种行为传到了伯益的耳朵里,伯益就继位问题向启递交了挑战书。因此,夏启集结了军队,往东夷之地进发,以应战伯益。

夏启与伯益率领的东夷部落联盟的战争,终以伯益的失败告终。伯益被杀后,族人将其葬于天台山上。这次夷夏之争的规模非常大,所造成的损失也异常惨烈。东夷地区在此前延续了几千年的文明,在华夏部族的大肆摧毁下几近灭亡。1934年,考古学家于山东日照市境内挖掘出的尧王城遗址,便是当时遭受巨大破坏的证据。同时,因尧王城的覆灭而造成的人口锐减,也为古代中国历史的发展抹上了阴暗的一笔。

伯益在华夏众部落领导权的争夺上输给了夏启。嬴人失利后,其中一支仍然留在现山东地区,而另一支则渡过淮河往南发展,还有一支则选择西行。(www.xing528.com)

史记》记载,伯益有一个玄孙名费昌,继承了伯益率领的部落联盟首领。在费昌即位之时,夏朝走到了它的尽头。此时的夏正处于最后一个君主夏桀当政之时。夏桀是中国历史上出了名的暴君,这个时期可谓昏君佞臣当道。

夏朝的政治混乱逼走了众多清廉的部属,费昌就是其中之一。他叛离夏朝,归顺了商。后来,在商汤的领导下,费昌在鸣条大败夏桀,使得夏朝就此消失于中国的大地上。

关于鸣条之战,《史记》里有写:“费昌‘为汤御,以败桀于鸣条’。”有人说这里的“为汤御”可能指在这场战争中,费昌当了先锋,大败夏桀。然而“为汤御”更有可能指费昌在这场战争中充任商汤所乘战车的驭手,亦即驾车之人。

不管是先锋还是驭手,费昌在灭夏行动中一定出了不少力气,因此费昌的子孙也随着他的职位,世代当了商王的“专用司机”,而嬴姓的这个分支在殷商也因此“遂世有功,以佐殷国,故嬴姓多显,遂为诸侯”。后到了中潏这个人时,商王令其保卫西垂之地。

商朝到了商纣时期,内宫里酒池肉林,政治上宠信佞臣。佞臣中有一人名叫恶来,他是中潏的孙子,蜚廉的儿子,也就是伯益、费昌的后人。

公元前1046年,殷商在纣王这里走到了它的尽头,如同当年商汤对桀一样,以姬发为代表的周族人领导的周联军开到了牧野。在牧野一战中,纣王终因人心向背而惨败,天下再次易主,周朝开始在历史上谱写它的辉煌与衰败。

历史的循环并没有带来氏族的类似命运,与先祖费昌不同,恶来终因其“助纣为虐”的恶名随同纣王死在了牧野之战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