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帝国的铁血反击与中国原生文明

秦帝国的铁血反击与中国原生文明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分封制大论战后秦帝国的铁血反击此后两年,秦帝国大政连连,复辟活动暂时沉寂了。这两人的逃亡,涉嫌违反刚刚颁布的新法令,被上报到了始皇帝案头。案情文件报告到了帝国最高层,始皇帝下令依法治罪。案情报到咸阳,始皇帝下令御史赶赴现场查究。在实行连坐制度的秦帝国,这是极其罕见的现象。这是秦帝国在整个反复辟过程中最为铁血性的一次镇压,一次杀戮。

秦帝国的铁血反击与中国原生文明

4 分封制大论战后秦帝国的铁血反击

此后两年,秦帝国大政连连,复辟活动暂时沉寂了。

决通川防、开凿灵渠、进军岭南、反击匈奴、修建长城等,一项接一项的大规模建设,一个接一个的大规模胜利,使帝国气势如日中天。在这两年中,地下复辟活动暂时地销声匿迹了。可是,仅仅在暂时沉寂两年之后,一场最大的复辟暗潮便拉开了序幕。由此,导致了帝国铁血镇压政策的出台。

(1)复辟思潮公开化:公元前213年关于分封制的朝会大论争

丞相王绾第一次提出分封制,已经过去八年,分封制却被再度提起。这件事本身就具有不合常理的蹊跷性。在缺乏直接史料的情况下,我们也无须对这种隐秘的联结细节做进一步探究了。关于这次大论争的内容,我们也已经在此前展现过了。

这里,我们要强调两个方面的基本事实:

其一,这次大论争之后,意识形态领域的各个流派与复辟思潮之间的关系已经非常明白了。仅仅从学术思想的流派看,构成复辟思潮的,并不是天下所有的学术流派,而仅仅是主张复古并推崇分封制的儒家学派、《吕氏春秋》学派,以及王道学派等。其中,以王绾等大臣为首的《吕氏春秋》学派,与王道学派提出分封制,属于政见分歧,与地下复辟势力没有实际呼应。只有儒家学派的分封制主张背后,与旧贵族复辟势力有着极为复杂的实际联结。为此,帝国决策层对文通君孔鲋,以及博士群中的儒家士子,有了高度的警觉。

其二,这次朝会大论争,最终推出了焚书令、禁议国事令、取消议事制度令三大思想镇压政策。随着这三项法令的迅速颁布与实施,帝国对地下复辟活动的基本政策空前明确化。这就是:铁血镇压,毫不手软。

(2)铁血政策第一波:焚书坑儒

这样的开场结束之后,帝国的铁血政策空前明朗。

所有在国都咸阳的官方博士,以及非官方士子,都已经明白无误地感觉到了,也意识到了。为此,大论争结束之后,咸阳的儒家士子群、博士官中的儒生博士,以及与儒生一起攻击过帝国大政的方士群,都纷纷开始逃亡。官居文通君的儒家领袖孔鲋,首先逃亡了。其后,方士卢生与儒家博士侯生,又在散布流言后逃亡了。再后,儒家博士淳于越、叔孙通等,也纷纷逃亡了。

在逃亡人士中,博士侯生、方士卢生两人,牵涉出了一宗重大犯罪事实。

这两人的逃亡,涉嫌违反刚刚颁布的新法令,被上报到了始皇帝案头。

案件的起因是:方士卢生与方士徐福一起,担任始皇帝的长生顾问。两人利用邪术,为始皇帝进行身体护理,很可能曾经有一时功效,从而骗取了身体状况开始衰弱的始皇帝的信任。于是,始皇帝从皇室拨付了巨额钱财,支持两人寻求仙药。多年之后,却一无所获。同时,卢生以修炼长生术为名,介入政治,主张始皇帝行迹神秘化,要以神仙真人自居,要隔绝于大臣。始皇帝末期,相信了这两个方士,行迹神秘化了。

可是,博士官禀报的卢生言论,非但全面攻击始皇帝的政绩、人格、勤政等政治作为,而且连仙药邪术不能实现,也归罪于始皇帝,说始皇帝“贪于权势如此,未可为求仙药”。面对如此颠倒事实的攻击,始皇帝终于大怒,紧急召集大臣们澄清此事。

始皇帝的愤怒说法,翻译成今天的话是这样的——

朕原先收缴了天下不中用之书,又将天下文学之士与方术之士召集到咸阳,本来是要谋划天下太平的!可是,方士们提出,要炼制丹药,要寻求长生不老药!几年来,耗费了数以百万计的钱财,始终没有药出来!钱财哪里去了?

都徒然满足了奸人之利!现今,卢生还诽谤我,攻击我不德。对这些人要查!有人在传播妖言,惑乱民众!

于是,一场以勘问方士群、博士群为主的“妖言罪”清查开始了。

御史大夫冯劫派出的御史们,很快便查出了基本脉络:方士群在大肆谋取奸利的同时,又与儒生们一起攻击帝国政治,攻击始皇帝,主张复古分封。同时,方士群、儒生群又相互举发。结果是,涉嫌妖言惑众罪者达460余人。案情文件报告到了帝国最高层,始皇帝下令依法治罪。(www.xing528.com)

最终结果是,大约在这一年的秋冬时节,460余名方士与儒生被坑杀了。

其间,帝国上层只有长公子扶苏提出过反对坑杀的意见。扶苏的反对理由有两点:其一,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需要凝聚人心;其二,儒生诵法孔子,重法绳之,恐天下不安。后来的事实证明,扶苏的意见是冷静的,也是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形的。可是,始皇帝非但没有听从扶苏意见,反而将这位皇储贬谪到九原做监军去了。

(3)铁血政策第二波:对复辟势力挑战的再镇压

坑杀事件,经过儒生群与地下复辟势力的联手改编,事件真相完全变形了。最重要的改编是,事实上以刑治方士为重点的坑杀事件,占坑杀人数绝大多数的方士被抹去了,坑杀事件被简化,传为坑杀儒生460余人。流播天下的事件名称,变成了“坑儒”。连同此前的焚毁诗书令,合称为“焚书坑儒”。

谣言大起之下,一场更为匪夷所思的精神战出现了。

坑杀案的第二年,也就是紧随其后的公元前211年,东郡(今日河南濮阳地带)之中心地带,从天上落下了一块巨大的陨石。陨石被发现之时,上面赫然写着一行大字——“始皇帝死而地分!”案情报到咸阳,始皇帝下令御史赶赴现场查究。

可是,查不出任何结果。

在实行连坐制度的秦帝国,这是极其罕见的现象。它至少说明,地下复辟势力已经达到了很缜密的程度,几乎能够消除一切作案痕迹。同时也说明,地下复辟势力的威慑力已经达到了使民不敢开口的地步。面对这一公然挑战,始皇帝再次发怒了,立即依据连坐法下令,全部杀尽了陨石周围数里的人口,并以熔铁炉燔销熔化了这块巨大的陨石。

这是秦帝国在整个反复辟过程中最为铁血性的一次镇压,一次杀戮。

在陨石血案发生的同时,天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动荡迹象。

这一年的骊山,发生了修造始皇帝陵墓的部分苦役犯的暴动逃亡事件。这群苦役犯的领袖人物,叫做黥布。他们在逃入昔日楚国的高山大川后,不久就公开为盗——起义了。

这一年,也同时发生了一次劳役逃亡事件。东海郡沛县的泗水亭长刘邦率领的劳役队伍,在开往骊山的途中,大多纷纷逃亡。刘邦死罪,不敢告官,便索性领着最后一群劳役精壮,逃亡到芒砀山藏匿了。四年后大泽乡起义,天下大乱,刘邦一伙人才从山中走出,举起了反秦武装的旗帜。

(4)铁血政策第三波:镇压东南复辟势力

始皇帝末期,六国贵族纷纷逃亡聚结在昔日楚吴越地带,复辟势力弥漫东南。

公元前210年,始皇帝三十七年的最后一次大出巡,其实质目的,是铲除东南地区的地下复辟势力。这时的六国旧贵族已经大量逃亡昔日的楚吴越之地,或是藏匿于震泽——今日太湖周边的山水之间。逃亡旧贵族与楚国旧贵族相互通连,复辟活动非常活跃。

历史上的神秘说法却是,有人告知始皇帝,“东南有天子气”。于是,始皇帝巡视东南,要消灭这股天子气。从当时复辟势力制造的如同乱雨纷飞的种种政治谣言看,这则关于天子气的预言,显然是后来者编造的。

这次大出巡,始皇帝首先直接进入云梦泽,再进入长江;登临庐山之后,沿江巡视昔日吴越之地,在丹阳、会稽等地多有滞留。名义上,始皇帝是在祭祀大禹,祭祀舜帝,并宣教秦政;实际上,却是在部署铲除复辟势力的秘密藏身之地。

虽然,这些具体的细节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了,但基本的事实是,始皇帝在丹阳等地期间,曾经派出军队连续行动,搜捕金陵、朱方、云阳三邑。之后,始皇帝下诏,将金陵邑改名为秣陵——草料之地,将朱方邑改为丹徒——囚犯之地。如此仇恨蔑视的改名,只能说明一个事实,东南地带的复辟势力引起了始皇帝的愤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