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程序活动所需社会环境不佳

程序活动所需社会环境不佳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②行政执法程序活动环境中领导因素的问题是对依法行政存在偏见,以局部利益作为价值评判标准,把严格执法与保驾护航对立起来。③行政执法程序活动的环境评估指标是法律体系、监督制约机制、行政执法体制及行政执法保障水平。

程序活动所需社会环境不佳

受到“重实体、轻程序”传统的不良影响,迄今为止我国行政执法程序实施所需要的社会环境依然不佳,很多学者对此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①郑传坤、青维富两位学者提出,发展行政执法责任制的社会背景是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法治,受WTO 规则的影响,需要借鉴西方法治行政。[28]②肖金明、冯威两位学者提出,A.执法环境第一类环境是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市场化、民主化、法治化的宏观背景,第二类环境是政治因素,包括执政党政治领导权、国家立法权、国家司法权以及其他政治权力的影响,第三类环境是社会因素,包括社会团体、公共舆论、公民权利等因素的作用;B.行政执法环境评估的第一个指标是法律体系,第二个指标是监督制约机制,第三个指标是行政执法体制及行政执法保障水平。[29]③支振锋教授提出,A.通观全球,只有那些具备经济发达、政治稳定、社会有序、政府有力等各项条件的国家,才有不错的法治,或者能够法治转型成功;B.对于成功的法治转型或法制建设而言,就至少需要考虑三个环节的因素:作为环境性必要条件的国家能力、法律体系完善或制度供给,以及法治运行实践,前两个环节属于法治建设的宏观方面,而运行环节则既有宏观的一面,也有微观的一面,整体上的国家权力行使,包括行政、立法和司法,属于宏观方面:而具体个案中的执法、立法与司法,以及贯穿于公权力行使及公民日常生活的每个公民的守法,则属于法治建设的微观方面。[30]④闫博慧副教授提出,A.行政执法活动是执法主体与外界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既表现为执法环境对执法的制约和执法者对执法环境的适应,又表现为执法环境受制于执法活动和执法活动对执法环境的改造,行政执法环境,是指与行政执法活动相关的、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或作用于行政执法活动的环境因素,它决定了执法的难易程度和落实行政决定的难易程度;B.实践证明,高质量、高效能的执法离不开良好的执法环境作保障,执法环境不好,再完善的法律制度也不可能得到切实的贯彻执行,执法工作中就会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C.政府职能、行政体制、决策机制、行政程序与行政监督制度等都属于架构行政执法环境的重要因素,行政执法环境中的领导因素随着国家法治化程度的提高,各级部门及其领导的法律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国家的要求仍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为有些党政部门和领导干部在理解国家法律及政策方面存在一定偏差:一是对依法行政存在一定偏见,二是以局部利益作为价值评判标准,三是人为地把严格执法与保驾护航对立起来;行政执法环境中的执法人员因素:一是认为执法就是处罚、忽视了行政执法机关担负的服务社会和服务大众的根本职责,二是个别执法者廉洁执法自律意识较差,三是执法队伍适用法律的水平普遍不高,四是不注重依法办案,甚至不遵守办案纪律;行政执法环境中的公众法律意识要素:一是缺乏遵纪守法的自觉性:二是缺乏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改善的途径是加强培训和考核。[31]⑤吕尚敏博士提出,影响执法者行动的正式因素有上级意志、行政相对人的抗辩、法定机关的监督、法律,非正式因素包括行政习惯与经验、大众传媒、利害诱导、亲疏关系。[32]

上述观点解决了行政执法环境包括哪些因素的问题,行政执法法治化环境重要性的问题,对执法环境的具体评估指标也做出了探索,对于行政执法程序活动环境的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和研究。对行政执法程序的活动环境进行总结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行政执法程序活动的环境是与行政执法活动相关的、影响或作用于行政执法程序活动的环境因素,决定了执法的难易程度和落实行政决定的难易程度。行政执法程序活动的宏观环境是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市场化、民主化、法治化,行政执法程序活动的政治环境是政治领导权、国家立法权、国家司法权的影响,行政执法程序活动的社会环境是社会团体、公共舆论、公民权利的作用。②行政执法程序活动环境中领导因素的问题是对依法行政存在偏见,以局部利益作为价值评判标准,把严格执法与保驾护航对立起来。执法人员因素的问题是认为执法就是处罚、忽视了服务社会和服务大众的根本职责,个别执法者廉洁执法自律意识较差,适用法律水平不高,不注重依法办案。公众法律意识要素的问题是缺乏遵纪守法的自觉性,缺乏依法维权的意识。③行政执法程序活动的环境评估指标是法律体系、监督制约机制、行政执法体制及行政执法保障水平。因此,要净化行政执法程序活动的环境就要处理好以下问题:第一,行政执法程序活动的环境包括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宏观环境包括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社会因素,执法时面临的具体环境是微观环境,包括执法程序中的领导因素、执法人员因素、相对人因素、监督因素等。第二,行政执法程序实施必须要考虑程序活动环境的问题。第三,行政执法程序活动的环境评估指标包括立法体系、执法、监督和保障机制,净化行政执法程序活动的环境其实就是要完善行政执法程序的立法体系、执法、监督和保障机制。现在还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第一,不能过于侧重于考虑法治以外的因素,而对于行政执法程序环境中的法治因素及其不足较为忽视。第二,执法环境评估指标过于笼统和整体性,不仅需要细化,还需要系统性总结和归纳。第三,需要从行政执法程序的角度去思索执法程序环境存在的问题以及需要如何改善和解决。(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