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通史:秦陇境内的民族关系

甘肃通史:秦陇境内的民族关系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六、秦陇境内的民族关系(一)招抚吐蕃部族金朝、南宋统治时期,黄河以南、洮水以西的河、洮、岷、叠、阶等地及积石军的东、南部,吐蕃部族众多。青宜可见箭后大喜,率其属下诸部长,籍其境土人民,举族请内属。由于杨仲武的妥善处置,才没有酿成更大的民族纠纷。

甘肃通史:秦陇境内的民族关系

六、秦陇境内的民族关系

(一)招抚吐蕃部族

金朝、南宋统治时期,黄河以南、洮水以西的河、洮、岷、叠、阶等地及积石军的东、南部,吐蕃部族众多。文献记载说:“洮、岷蕃族繁盛”[44],仅古叠州就有四十三族、十三城、三十余万户,阶、岷、叠、宕一带散居着吐蕃十八族。金朝对这一地区的吐蕃部族实行招抚政策,于是诸多部族纷纷归附,巩固了金朝在甘肃的统治。

1.鲁黎族青宜可内属

北宋时,鲁黎族就已居住、活动在叠州一带,其居地“东邻宕昌,北接临洮、积石,南行十日至笋竹大山,盖蛮境也。西行四十日至河外”[45]。北宋大观二年(1108年)四月二十三日,童贯遣统制官辛叔献、冯瓘等统大军“自岷州入洮州南境,逼鲁黎诸族,其首领结毡迎拒官军”[46]。至其首领冷京时,已占据古叠州,拥有四十三族、十四城、三十余万户,成为叠州大族。冷京卒后,其子耳骨延嗣位,势力强大,宋朝不能控制,于是实行羁縻政策,授以官爵。传至六世,至青宜可时,鲁黎族发展得更为强盛,“劲勇得众,以宋政令不常,有改事中国之意”[47]。此时,曹佛留为洮州刺史,他材武智略双全,能结好吐蕃各部。青宜可畏慕曹佛留,呼其为父,要求举族内附。但金朝以宋有盟不许,只是厚赐金帛安抚。

金明昌(1190—1195)年间,吐蕃发生变乱,属羌已彪杀地方官员起事。这时完颜纲奉诏与曹佛留商议平息变乱之事,于是召青宜可与官军合兵击破已彪。后曹佛留迁同知临洮尹,兼洮州刺史,其子曹普贤为洮州管内巡检使。完颜纲屡以事至洮州,曹佛留每次都对完颜纲说“青宜可愿内属”[48],完颜纲屡奏,但因时机不成熟,金主“终不纳”。后完颜纲部署陕西时,金主“密敕经略西事”。此时曹佛留已死,其子曹普贤为怀羌巡检使。完颜纲至洮州,火速召见普贤,授其摄同知洮州事,对青宜可进行招抚。

吐蕃是以部落的形式聚族而居,部落有大小强弱之别,“虽各有鞍甲,而无魁首统摄,并皆散漫山川[49]。部落内部有较强的凝聚力,而各部落之间,“其俗多有世仇,不相来往,遇有战斗,则同恶相济,传箭相率,其从如流”[50]。“传箭”成为吐蕃在彼此隔绝的情况下,进行联系的一种简便易行而且独特的方式。曹普贤用吐蕃所特有的“传箭”方式进行联系,“传箭入羌中”[51]。青宜可见箭后大喜,率其属下诸部长,籍其境土人民,举族请内属。完颜纲奏报青宜可内属之事后,金主授青宜可为叠州副都总管,加广威将军,并下诏曰:“卿统有部人,世为雄长,向风慕义,背伪归朝,愿效纯诚,恒输忠力,缅怀嘉瞩,式厚褒旌。览卿进上所受伪牌,朝廷之驭诸蕃固无此例,欲使卿有以镇抚部族,增重观望,是以特加改命,赐金牌一、银牌二,到可祗承,服我新恩,永为藩卫。”[52]青宜可内属金朝后,金朝又诏令完颜纲“今汝勿以青宜可兵势重大,卑屈失礼,亦勿以蕃部而藐视之”[53]。这充分反映金朝对青宜可归附的重视。

2.葩俄、苽黎、突门等族内附

葩俄族原居地在廓州(治今青海化隆县),是吐蕃大族。《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23载:“崇宁三年,廓州招到大首领洛施军令结并葩俄族阿撒四等计一千余人,管户二十万。”后有一部分迁至兰州

苽黎族系吐蕃大族,有五部,宋金时期一直居住在临洮。章罗、谒兰冬、铎精三族在北宋河州境内,金时均为积石州(治今青海贵德县)吐蕃部族。金宣宗贞祐三年(1215年),金枢密使仆散端遣纳兰伴僧招谕“临洮苽黎五族都管青觉儿、积石州章罗、谒兰冬及铎精族都管阿令结、兰州葩俄族都管汪三郎等,皆相继内附”[54]。葩俄族都总管汪三郎不仅率其蕃户归附金朝,并进献羊千只。金朝接纳,并优给其值,赐汪三郎姓完颜,后成为西部名将。

突门族是金时临洮吐蕃大族,系北宋时居住在古渭州(治今甘肃陇西县)的吐蕃青唐族俞龙珂(包顺)的后裔。大多在河、岷地区,金朝占领陕西后附金。其首领乌古论长寿(?—1218年)本姓包,袭父包永部族都管。泰和(1201—1208)年间攻宋,任绯翮翅军千户,取img54穰寨及祐州、宕昌、辛城子,以功进官二阶。金贞祐元年(1213年),夏人攻会州,因战有功,升都统,兼充安定、定西、保川、西宁军马都弹压。因战功遥授同知陇州防御事,世袭本族都巡检。贞祐三年(1215年)九月,赐姓乌古论,于是包长寿即乌古论长寿。

金朝对葩俄、苽黎、章罗、谒兰冬、铎精等族的招抚与突门等族的归附,有利于甘肃地区的稳定与民族的融合。

3.平息吐蕃木波部变乱

金朝统治时期,木波成为吐蕃大部,居地在洮水之西,位于陇逋族与庞拜族之间,其辖地广阔。临洮地区西与吐蕃为邻,长期以来,吐蕃木波部与汉族人民错居杂处。金朝“边将贪暴”,实行民族压迫政策,对吐蕃人民进行残酷的压迫与剥削,木波部民不堪忍受,“遂相率为寇掠”[55],被迫进行反抗,因而这一地区民族矛盾尖锐。海陵王完颜亮在位期间,曾将仆散忠义召至京师授命说:“洮河地接吐蕃、木波,异时剽害良民,州县不能制。汝宿将,故以命汝。”[56]授其为临洮尹、兼熙秦路兵马都总管,经营这一地区,安抚吐蕃。继而又遣同知临洮尹杨仲武前去治理临洮。

杨仲武(?—1163),字德威,保安(今陕西志丹县)人。父亲杨遇,勇敢善战,闻名关西,曾任宥州(治今陕西靖边县西)团练使。北宋末,杨仲武谒经略使王庶,毛遂自荐,得到赏识,任用为先锋。宋建炎二年(1128年),金将娄室率军入关,杨仲武与鄜延路兵马都监郑建充皆降金。杨仲武以后在西北地区任职,累官环庆路兵马都监、知宁州(治今甘肃宁县)、同知临洮尹、同知河中府(治今山西永济县西)、陕西西路转运使等。面对洮西地区严重的民族变乱,杨仲武在危急时刻,亲自前往临洮,处理民族矛盾,整顿吏治,严惩侵扰压榨吐蕃部民的贪官污吏,然后带领数名随从奔赴木波族居地,安抚木波部民,同时又进行劝谕,讲清利害关系,晓以祸福,羌人喜悦,寇掠平息。由于杨仲武的妥善处置,才没有酿成更大的民族纠纷。

变乱平息后,由于边将的暴虐,木波部又聚众发动反抗,攻掠熙、河地区。熙河主帅派人告谕木波族,要求他们撤回,木波部民要求杨仲武前来,才肯罢兵撤回。于是金国主诏令杨仲武再次前去处理。当时木波部民皆以为杨仲武不可能再来,及杨仲武再次来到,“与其酋帅相见,责以负约”。木波回答说:“边将苦我,今之来,求诉于上官耳。今幸见公,愿终身不复犯塞。”[57]并且举酒酹天,折箭为誓。杨仲武也遵照吐蕃的习俗举酒饮之,并说:“当更为汝请,若复背约,必用兵矣。”[58]与吐蕃木波部再次订立结好盟约。

杨仲武二次赴木波居地平息变乱,尊重吐蕃人民习俗,与吐蕃人民结好,妥善解决了民族矛盾,这对于稳定西北地区社会秩序,维护民族团结起了积极作用。

4.结什角附金

结什角(?—1169),系河湟吐蕃首领唃厮啰后裔。唃厮啰去世后,其三子各领其地,政权衰弱。唃厮啰长子瞎毡之子巴毡角始附宋,赐姓赵,名醇忠(一说名顺忠)[59]。醇(顺)忠子永吉,永吉子世昌,皆受宋官爵,为左武大夫,遥领莱州防御使,世袭把羊族酋长。金朝占据陕西后,世昌改授忠翊校尉。不久吐蕃部族内乱,世昌被鬼芦族长京臧所杀,金朝“遣兵执京臧,斩之临洮市,以世昌子铁哥为把羊族都管”[60]。金大定四年(1164年、宋隆兴二年),宋兵攻破洮州(治今甘肃临潭县),铁哥弟结什角与其母到乔家族避难。“乔家族首领播逋与邻族木波、陇逋、庞拜、丙离四族耆老大僧等立结什角为木波四族长,号曰‘王子’”。其地“北接洮州、积石军。其南陇逋族,南限大山,八百余里不通人行。东南与叠州羌接。其西丙离族,西与卢甘羌接。其北庞拜族,与西夏容鲁族接”[61]。结什角感念金朝为其父报仇,“欲弃四族归朝,四族不许”[62],结什角常欲归附。大定五年(1165年)二月,金朝边将移剌成至临洮,使人招谕结什角,于是结什角率木波、丙离、陇逋、庞拜四族举地附金,献马百匹,仍要求每年贡马。

金天会(1123—1137)年间,金夏议和后,金曾下诏以旧积石地与夏国,夏人谓之祁安城。此地有吐蕃吹折、密臧、陇逋、庞拜四部族,合称为庄浪四族。他们虽属夏国,但叛服不定。西夏权臣任得敬曾遣人向金世宗奏告庄浪族反叛,请兴兵翦除。金世宗不知这二族旧属夏国,“以将检会其地旧所隶属,毋擅出兵”[63]为由不许。金大定六年(1166年、夏天盛十八年)十月,西夏权臣任得敬遣兵攻灭吹折、密臧二族,“悉掳其资财、人、畜”[64]。二族被灭后,庄浪四族中的陇逋、庞拜二族恐惧,于是率部投靠结什角,并向金每年进马、驼百匹,金朝也不断遣官员抚绥,赏赐加重。此时,结什角母居于庄浪族中。金大定九年(1169年、夏天盛二十一年)四月,结什角赴庄浪族探母,夏人伺知后,遂出兵围攻结什角,欲招降。结什角不从,率所部奋战,突围而出,但被夏人砍断其臂,身受重伤,部众也多散亡,结什角母也被夏人掳去。不久,结什角伤重而亡,其临死前遗言,请金朝复立乔家族首领。

结什角被袭杀后,任得敬发兵四万,役夫三万,修筑祁安城,“增广其制”。在金朝遣使视察后,命在熙秦邻近宋、夏处增兵防守,这实质上是对任得敬的防备。随着西夏权臣任得敬权势的显赫,阴谋篡位,欲以西夏国主仁孝处瓜、沙,自己据灵、夏之地,并进而要求“分国之西南路及灵州罗庞岭”[65]自立。此时的夏国主仁孝已不能遏制,竟遣使赴金为任得敬求封册。此时,金世宗已清醒地认识到“有国之主,岂肯无故分国与人,此必权臣迫夺,非夏王本意”[66],并以宗主国身份考虑到“夏国称藩已久,一旦迫于贼臣,朕为四海主,宁容此耶?”[67]主张以兵诛杀。当任得敬攻破吹折、密臧二族,袭杀与金结好的吐蕃首领结什角时,实际上就已与金有隙,而他欲篡夏国主仁孝以自立,进一步损害了金对夏之宗主国的地位。正因为这深层的复杂原因,在夏国面临分裂的紧要关头,正是金朝的大力支持,才使夏仁宗设计将任得敬及其同党处死,使夏国转危为安。

(二)秦陇地区的金夏关系

夏仁宗仁孝执政时期,由女真族建立的金国蓬勃兴起,并进而南下攻灭宋朝。金人占领西北地区后,与西夏境地相邻。西夏仁孝为保住自己一国之主的统治地位和夏国的安全,采取了附金的外交政策。在金夏关系大背景影响下,在秦陇这一局部地区,西夏与金朝既有友好往来,也不断发生争斗。

1.金夏友好往来

早在金天会元年(1123年、夏崇宗元德五年)以前,西夏与辽国一直保持友好关系。在辽国行将灭亡时,夏崇宗乾顺依然声称奉辽“主之命,军州及土地、人民权令守护”[68],公开表明对辽国的支持。金太祖遣完颜宗望赴阴山与夏国议和,并对西夏援辽抗金的举动予以宽容与谅解。金天会二年(1124年、夏崇宗元德六年),夏接受金的议和条件,向金进誓表,并表示愿以事辽之旧例向金称臣,金则将“下寨以北,阴山以南、乙室耶刮部吐禄泺之西”[69]大片土地割赐给西夏。从此,金夏两国便正式建立了以君臣相称的政治关系。

夏仁宗即位后,继续奉行其父制定的睦邻友好政策。这一时期,是金夏关系最为稳定、健康发展时期,金向西夏展开大规模的榷场贸易。金天会十二年(1134年、夏正德八年)及天眷元年(1138年、夏大德四年),夏崇宗乾顺曾请金于陕西诸地置榷场通市,金一直未允。夏大庆二年(1141年、金皇统元年)正月,夏遣使至金贺正旦、贺万寿节,西夏乘此“请置榷场”[70],于是金熙宗允许在兰州、保安(治今陕西志丹县)、绥德(治今陕西绥德县)三处设置。尔后,又继续在陕西沿边诸州置场,共有东胜、净、环、庆、兰、绥德、保安等州及来远军[71]诸处。

夏仁宗仁孝长子纯祐即位后,继续奉行其父仁孝时期的外交政策,夏金保持友好和睦的交往。纯祐时期,除沿用贡使贸易外,又争取复开了保安、兰州榷场。榷场贸易是夏金贸易的主要形式,地点主要设在东胜(治今内蒙古托克托县西城关镇)、环州、兰州、保安、绥德五处。由于西夏在榷场输出的物品主要是来自西域的珠玉、硇砂、香料与西夏特产的柴胡、苁蓉、大黄等中药材以及马、羊、驼等畜产品,而金国输出的是绢帛、铁器、瓷器、纸张、书籍及其他日常用品,这种贸易曾引起金国的不满。金大定十二年(1172年、夏乾祐三年),金国主以“夏国以珠玉易我丝帛,是以无用易我有用”[72]为由,减罢保安、兰州榷场。金大定十七年(1177年、夏乾祐八年),夏国主仁孝曾表请复置,金以“保安、兰州地无丝枲”[73]为由不许。金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夏乾祐十二年),仁孝再次上表请复置,金又以“保安、兰州无所产,而且税少”[74]为借口,再次予以拒绝。金承安二年(1197年、夏天庆四年)九月,夏国主纯祐遣使赴金国贺天寿节,并再次奏告请复榷场事,金章宗“以夏使朝辞,诏答许复保安、兰州榷场”[75]。至此,恢复了封闭25年之久的两处贸易市场。从榷场的设置充分显示出,环、庆、兰州等沿边地区成为西夏设置榷场的重要地点,也是西夏与金国之间经济上互通有无、友好交往的重要表现。

2.金夏战争

(1)金朝前、中期的金夏战争

金朝前、中期,金夏之间因种种原因,有过摩擦与争斗。金天会五年(1127年、夏正德元年)三月,金单方面与夏、楚划定边界,楚废齐立,金又单方面给夏、齐划界[76]。夏国对金的划界规定并不承认。金天会十年(1132年、夏正德六年),夏向金请环、庆二州。金天会十一年(1133年、夏正德七年),夏攻金怀德城。金天会十四年(1136年、夏大德二年),夏又连续攻取金之乐州、西宁州,金天会十五年(1137年、夏大德三年)九月,并向金“乞河外诸州”,金国以“积石、乐、廓三州与之”[77]。据《金中杂书》载:“今年(按:金废刘豫时,为天会十五年,1137年)正月间,陕西帅司申报夏国大军压境,并密封夏国榜来。时四太子方在东京,虑腹背受敌,几乎失措,大急,先发割界文字前往陕西,方解此事。”[78]显然金国为缓和金夏之间日益尖锐的矛盾,不得不多次割地予夏。这一系列发生在甘肃、青海地区的事件,导致了一连串的武装冲突,给刚建立的金夏关系蒙上一层浓厚的阴影。

在夏主完颜亮执政初期,金夏关系尚未破裂,然而完颜亮仗恃金朝的强大,制定了不合时宜的侵宋决策,决定平宋之后,以兵由陕西定夏国。宋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西夏天盛十三年),由于西夏“怨金叛盟,夺其所予地”[79],于是西夏两次主动遣使赴宋,沟通已中断多年的夏宋联系。当宋将吴璘遣使檄夏国书要求合兵攻金时,西夏一反原先“终不报”的态度,而是积极回书响应。在回吴璘的信中说:“尔众士既造于南土,我小国当应于西偏……誓将灭其众而犁其庭,相与寝其皮而食其肉。”[80]从这封夏国文书中,我们可以看出西夏对金之怨恨,要与宋联合,以实际行动投入对金战争。正如《金史·西夏传》所载:“正隆末伐宋,宋人入秦、陇,夏亦乘隙攻取荡羌、通峡、九羊、会川等城寨。”金大定二年(1162年、西夏天盛十四年)三月,西夏乘金兵攻宋之隙,“夏人二千余骑至菜园川俘掠,又二百余骑寇马家巉”[81]

(2)金朝后期的金夏战争

金朝后期,金夏之间战争频繁。金卫绍王永济即位后,夏国主安全遣使向金求援,金拒绝出兵援助,致使金夏双方矛盾激化,终于爆发了一场长达十余年之久的战争。从夏皇建元年至夏光定十二年(1210—1222)期间,夏对金的军事进攻一直未停,夏对金进行疯狂的报复,金陕西边境州军城寨均遭到夏军的攻掠。

金大安二年(1210年、夏皇建元年)十一月,西夏侵金的泾(治今甘肃泾川县)、邠(治今陕西彬县)二州,围平凉府。金之庆阳、德顺、平凉皆为陕西重地,金人恃西邠为要塞。自夏兵屡至,诸州皆缮城积粟,团结士兵为备。夏国主遵顼闻蒙古兵直入中都,以兵万余扰邠、岐(治今陕西岐山县)。金陕西安抚使檄同知转运使韩玉募兵万人赴援,夏兵不能胜。时遵顼遣兵围平凉,闻韩玉引兵至北原(又名积石原,在今陕西眉县西北渭河北岸),疑金军大至,遂解围。

金至宁元年(1213年、夏光定三年)六月,夏侵金保安州,攻破后,杀州刺史,然后又围庆阳府,杀同知府事等官,知庆阳府蒲察郑留出兵力战,夏人遂退归。十一月,夏国主遵顼知金主永济被弑,国中大乱,于是乘机出兵突攻会州(治今甘肃靖远县北)。金都统徒单丑儿率军拒战于窄土峡,副都统乌古论长寿先登陷阵,夏人不能抵挡,走东关堡,再战复败。十二月,遵顼率骑兵数万攻破巩州,执节度使夹谷守中至平凉城下劝降,被杀于平凉城下。平凉守城按察副使卢庸登城拒战,矢尽,募人取夏兵所射城上箭以济,夏军不能攻克。

金贞祐二年(1214年,夏光定四年)八月,西夏攻金庆阳府(治今甘肃庆阳市西峰区)、原(治今甘肃镇原县)、延安(今陕西延安市)诸州。十一月,兰州僧人程陈僧聚众叛,败金人于龛谷(今甘肃榆中县南20里小康营),遣伪统制董九招西关堡都统王狗儿。王狗儿杀董九,起兵抗拒,程陈僧要求西夏支援,于是夏国主遵顼遣兵三千援助。

金贞祐三年(1215年、夏光定五年)正月,夏国主遵顼遣兵攻环州(治今甘肃环县),并进而围积石,被金都统姜伯通所拒,不克而还。二月,又破安乡关,金都统曹记僧、万户忽三十抵御,不得进,于是转攻环州,被金刺史乌古论延寿等率军击败于环州境内。九月,金主遣河州提辖曹记僧、通远军节度使完颜狗儿讨程陈僧,以绝内援。遵顼出兵救援,与金军激战,互有胜负。已尔,西夏以轻兵袭西关堡(今甘肃兰州市西20里),围第五将城,与金万户杨再兴相持数日而解。十月,西夏又集合右厢精兵八万围临洮府,金陕西宣抚副使完颜胡失剌来援,夏兵伏渭源(治今甘肃渭源县),胡失剌兵败被俘,临洮被西夏攻破。后金将陀满胡土门又修复临洮城,陈僧遣使请攻,遵顼遣兵数万,合陈僧兵复围临洮,扼渭源堡(今甘肃渭源县),半月内外不通,城中粮食不支,人心不稳。陀满胡土门以忠义勉励军民,人心振奋,并且杀城中给西夏做内应者二十人。夏军又攻熟羊寨(今甘肃陇西县西北40里),围定羌州(应为定羌城,今甘肃临夏广河县),皆被金军击败。五月,西夏遣兵于来羌城(今甘肃临夏县东北)界河修桥,以通兵路,被金军元帅右都监完颜赛不遣兵焚毁。十一月,夏主遵顼复遣兵四万围金之定西(今甘肃定西县南27里),被金军击败,夏兵被斩首者二千余级,失马八百匹,器械无数。

金兴定元年(1217年、夏光定七年)正月,西夏随蒙古攻金,途经宁州(治今甘肃宁县),被庆阳总管庆山奴伏兵邀击。兰州地当金、夏之冲,金水军千户李平苦金军提控贪暴,杀之叛金。遣使至夏,陈可取状。六月,夏国主遵顼令兵应援。十月,金人伐宋,金军五千出巩州(治今甘肃陇西县),至盐井故城,夏兵三百据其地,金军袭击尽歼。金兴定二年(1218年、夏光定八年)七月,西夏又发兵攻龛谷寨(今甘肃榆中县南20里处小康营),被金提控夹谷瑞率副将赵仿击败而还。夏国与质孤堡(今甘肃兰州市东50里)接壤,夏国主遵顼“遣兵久屯其地以窥龛谷”[82],十一月,金夹谷瑞在质孤堡潜兵击败西夏。

金兴定四年(1220年、夏光定十年)二月,遵顼以兵围镇戎军(治今宁夏固原市),数日得以解围。八月,夏国主遵顼又遣兵万众围会州,破城后,擒郭禄大,守将乌古论世显降,关右大震。金主命陕西行省与夏国议和,遵顼不从,又以兵三万复犯龛谷,被夹谷瑞击退后,乃从高峰镇进围定西,环城为栅,并执乌古论世显劝降,其兄乌古论长寿不顾,偕刺史爱申阿失剌、提控温敦永昌分兵出战,夏军退走,失兵马器仗甚众。九月,夏兵略绥平寨、安定堡后,进攻西宁(治今甘肃会宁县东30里张城堡),金行元帅府事赤盏合喜发兵救援未至,夏人移兵临洮,乌古论长寿先伏兵五千于定西险要之地,夏兵迎战不利,时逢西宁已被夏军攻破,于是并攻定西。乌古论长寿乘城拒战,矢石如雨,夏兵死者数千,受伤者众,于是解定西之围。夏大将你思丁、兀名二人献计说:“巩州,帅府所在。破巩州,则临洮、积石、河、洮诸城不攻自下。”[83]西夏主遵顼遣枢密使宁子宁、嵬名公辅率兵二十万攻巩州。赤盏合喜遣兵拒敌,一日十余战,夏兵退回南冈。不久,又以精骑三万围城,赤盏合喜出城奋战,夏兵败退,副将刘押、甲玉等被擒。宁子宁遣使入四川约宋出兵合击金。但合攻不成,杀伤者万计,遂焚攻具,拔寨自安远寨(今甘肃甘谷县北安远乡)退师。赤盏合喜预先在要地设伏邀击,夏兵死伤惨重。

金兴定五年(1221年、夏光定十一年)二月,金人议取会州,但兵未发,夏人已从会州入境,陕西行省元帅白撒设伏险要以拒,鄜延元帅府亦伺便出兵缀于后,夏兵不敢进,旁攻搜嵬堡,被宁远节度夹谷海寿击败。十二月,夏国发兵数十万,分三道攻龛谷寨及定西、积石诸州,“金之边境悉为残破”[84]

金元光元年(1222年、夏光定十二年)九月,西夏攻金德顺城,破城后,大掠宁安寨(今宁夏西吉县西北白城子乡上白城子)与神林(今甘肃静宁县东北)诸堡。

从夏皇建元年至夏光定十二年(1210—1222),夏对金的军事进攻一直未停,金陕西边境州军城寨均遭到夏军的攻掠。正如吴广成所言:“夏自安全衔失援之憾,构怨于金,遵顼继之。平凉、巩、会间无岁不扰。”[85]在这场长达十余年的战争中,秦陇地区作为夏金之间纷争的重要场所,饱受战争的祸害,经济发展受到影响。

【注释】

[1]《金史·太祖纪》。

[2](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105,宋纪一百五,建炎三年五月戊寅条,中华书局,1957年。

[3]《宋史·李纲传上》。

[4]《金史·宗翰传》。

[5]《金史·宗翰传》。

[6]《金史·宗翰传》。

[7]《金史·太宗纪》。

[8]《金史·睿宗纪》。

[9]《金史·睿宗纪》。

[10](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142《炎兴下帙》。

[11](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38,建炎四年冬十月庚寅条。

[12](宋)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卷147《炎兴下帙》。

[13]《金史·睿宗纪》。

[14]《金史·宗弼传》。

[15]张博泉:《金史简编》,辽宁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164页。

[16]《金史·地理下》。

[17]《金史·地理下》。

[18]《金史·地理下》。

[19]《金史·地理下》。

[20]《金史·傅慎微传》。

[21]《金史·食货一》。

[22]《金史·食货二》。(www.xing528.com)

[23]《金史·徒单合喜传》。

[24]《金史·哀宗纪上》。

[25]《金史·哀宗纪上》。

[26]《金史·世宗纪上》。

[27]《金史·世宗纪上》。

[28]《金史·世宗纪上》。

[29]《金史·章宗纪》。

[30]《金史·庞迪传》。

[31]《金史·食货志五》。

[32]《宋史·吴璘传》。

[33]《金史·虎高琪传》。

[34]《金史·白华传》。

[35](金)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卷8《太宗文烈皇帝》。

[36](金)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卷36《屯田》。

[37]《金史·石盏女鲁欢传》。

[38]《金史·石盏女鲁欢传》。

[39]《金史·卢庸传》。

[40]《金史·卢庸传》。

[41](金)宇文懋昭:《大金国志》卷12《熙宗孝成皇帝四》。

[42]《金史·卢庸传》。

[43]《金史·完颜仲德传》。

[44]《长编》卷247,熙宁六年十月辛卯条。

[45]《金史·完颜纲传》。

[46](清)黄以周:《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卷28,大观二年五月壬子条。

[47]《金史·完颜纲传》。

[48]《金史·完颜纲传》。

[49]《宋史·宋琪传》。

[50]《宋史·宋琪传》。

[51]《金史·完颜纲传》。

[52]《金史·完颜纲传》。

[53]《金史·完颜纲传》。

[54]《金史·仆散端传》。

[55]《金史·杨仲武传》。

[56]《金史·仆散忠义传》。

[57]《金史·杨仲武传》。

[58]《金史·杨仲武传》。

[59]关于结什角之父与所赐姓名,文献记载不同。《宋史·吐蕃传》载,结什角系唃厮啰长子瞎毡之子巴毡角后裔,赐姓名赵醇忠。《金史·结什角传》载,结什角系唃厮啰三子董毡之后裔,赐姓名赵顺忠,疑“醇”、“顺”为音讹。今依《宋史·吐蕃传》所载。

[60]《金史·结什角传》。

[61]《金史·结什角传》。

[62]《金史·结什角传》。

[63]《金史·结什角传》。

[64]《西夏书事》卷37。

[65]《西夏书事》卷37。

[66]《西夏书事》卷37。

[67]《西夏书事》卷37。

[68]《大金吊伐录》卷1《白札子》。

[69]《金史·西夏传》。

[70]《金史·熙宗纪》。

[71]《金史·食货志五》。

[72]《金史·西夏传》。

[73]《金史·西夏传》。

[74]《金史·食货志五》。

[75]《金史·章宗纪二》。

[76]《大金吊伐录》卷4《与楚计会陕西地书》。

[77]《西夏书事》卷35。

[78](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25,绍兴九年春正月丙申条。

[79]《宋史·夏国传下》。

[80]《西夏书事》卷36。

[81](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198,绍兴三十二年三月癸亥条。

[82]《西夏书事》卷40。

[83]《西夏书事》卷41。

[84]《西夏书事》卷41。

[85]《西夏书事》卷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