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通史:北宋中期秦陇地区的战略地位

甘肃通史:北宋中期秦陇地区的战略地位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韶的《平戎策》中,凸现出秦陇地区的地域优势与战略地位,这里成为北宋开边拓疆的基地,在北宋中、后期西部经略中具有重要地位。

甘肃通史:北宋中期秦陇地区的战略地位

二、北宋中期秦陇地区战略地位

(一)局势变化

宋朝自立国后,就与辽、西夏鼎峙对立。而此时散处于河陇地区的吐蕃部族及其政权的兴起,使宋朝君臣意识到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于是,先采用羁縻怀柔政策,对吐蕃“抚宁部落,务令安集”[14],后来由于西夏不断攻宋,宋王朝西北边防压力随之增大,便进而发展为对吐蕃的笼络联合,不断加封吐蕃各部首领,并在经济上不断援助,用各种手段结其欢心。宋朝吏部尚书张齐贤进一步提出“以蛮夷攻蛮夷,中夏之上策也”[15],主张结好吐蕃以攻西夏。这就是熙河之役前,北宋对吐蕃的基本政策。这种政策在当时确曾获得一定成功,凉州吐蕃潘罗支,青唐吐蕃唃厮啰等均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宋朝的盟友,宋王朝初步达到利用吐蕃牵制西夏的目的。

宋神宗即位后,励精图治,锐意改革,起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并支持他在政治、经济、军事诸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当时的宋朝廷,革新时弊、富国强兵的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因此经略河湟,兼制西夏,收复汉唐旧境,开拓经营西北边疆,成为王安石等革新派的一项重要的战略防御目标。此时,宋朝国内及西夏、吐蕃形势发生很大变化。宋朝经历了近百年的对夏战争,防卫体系已渐趋稳固,军事上显示出对夏步步进逼的态势。西夏却失去了元昊时期的军事鼎盛之势,军事力量大为削弱。此时在河湟地区建立政权的吐蕃,由于西夏的威逼已渐趋衰弱,内部矛盾也逐渐显露。李立遵与唃厮啰之间的斗争一刻不息,而厮啰父子之间的矛盾也日益激化,厮啰长子瞎毡,次子磨毡角皆叛其父,各自抚有部族,分据土地,各立文法。唃厮啰家族分裂为三部分,“分牵制事,力不得齐一”[16],削弱了牵制西夏的力量。唃厮啰后期,宋夏订立“庆历和议”,西夏对宋边境压力减轻,宋夏关系暂时缓和,宋王朝放松了对吐蕃的笼络联合,于是吐蕃开始进犯宋朝边境。嘉祐二年(1057年),吐蕃瞎药、木征、唃厮啰连衡更出,岁为边患,而且木征、瞎药“谋立文法”,阴与夏人联络。“连婚契丹,合从夏戎”[17]。在此形势下,北宋中期熙宁、元丰年间,宋王朝着力开拓西部边疆,采取断西夏右臂的战略方针,开辟西线战场,这是宋朝实施两面夹击西夏的重要举措。

(二)地域优势与战略地位

北宋中期熙宁年间,以王韶所上《平戎策》对宋朝开边政策影响极大,成为宋神宗及其后嗣者制定政策的依据。王安石以为王韶的《平戎策》是奇谋,于是“乃有熙河之役”与北宋后期的河湟之役。

王韶的《平戎策》中,凸现出秦陇地区的地域优势与战略地位,这里成为北宋开边拓疆的基地,在北宋中、后期西部经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其重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www.xing528.com)

第一,秦陇地区的蕃部是宋朝羁縻笼络的重点。

宋熙宁年间,甘肃的洮、河、宕、叠、武胜军等地的吐蕃,自唃厮啰死后,其子董毡嗣位,虽立文法,但只能安集河、湟间,而近边诸族自为种落。“其在疆场之外者,皆强梗顽硬,不为吾用。在内地者,又分离散处,不相统一”[18]。而洮河间诸州并无大族为主,虽有辖沁及溪巴乌等,各恃众自立,然文法所及者,皆不过一二百里。鉴于此种情况,王韶认为可以并合而兼抚之,建议朝廷,宜选择“通材明敏”、“周知羌人情意”之士,令他们朝夕出入于其间,往来巡行,视察疾苦,平其冤滥,治其郁结,如同汉朝的护羌校尉。如有不服者,即以恩信羁縻,授予官职,使其倾心向慕,欢然有归伏之意,然后“激作而用之,则十数万之兵不出疆场而可集矣”[19]。并建议朝廷遣使赴河州与摩正计议,使其入居武胜军或渭源城(今甘肃渭源县),与汉界相近,选一员有文武材略者与摩正同居,渐以恩信招抚诸族,并“辅以汉法”,使甘肃境内吐蕃部族习用汉法,渐同汉俗,为宋朝所用。

第二,秦陇地区是宋政府重点经略之地。

武威以南至洮、河、兰、鄯州这一带,即今甘肃临夏、甘南、兰州及青海西宁地区,泛称为河湟地区,也是汉陇西(治今甘肃临洮县)、金城(治今甘肃永登县)郡地。这里土地肥沃,宜于耕牧,而沿边蕃部荒闲土地很多,且蕃部贵货贱土,其土地易于买卖,若宋政府以恩信招抚,其土地皆可市易而致。鉴于此种情况,北宋熙宁年间,在这里招募弓箭手,打破传统的招募办法,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一是土地“不须地段相连”,一段三二十亩以上者,即三五段便可招一名弓箭手。二是不须全段献地招纳,田地隘狭,可以随地段多少,大约耕百亩者即献十亩。采用这样的方法,解决了土地缺乏、人员不足的困难,并从沿边族帐中招募弓箭手一万人,将他们散居在十余万帐之间,既可使“羁游无事之民耕蕃部荒闲之地”,又可以“禁其背叛,结其心腹”[20],使蕃部为宋朝所用。

第三,秦陇地区的蕃兵是宋朝御夏的重要军事力量。

甘肃泾原、秦凤、环庆地区的蕃兵为宋朝守边御夏,“自来各有成法,使之战斗与守境”,皆与汉兵无异,往往“御敌杀将,立功塞外”[21]。在熙河开边中,宋政府曾征调环庆、秦凤路兵士赴熙河地区屯驻,加强防守。要使蕃兵为宋朝所用,“须令有合有离,离之所以弱其势,合之所以齐其力”。为了加强对甘肃境内蕃兵的管理,于是大臣们建议朝廷选择有文武材略者,从各路蕃兵中选出可教者,固其部族,合其心力,使他们相互勉励,奋勇杀敌,乐为宋用。并将每路蕃兵分为十部,每部设都巡检一人,选择蕃官中有才能识略、为众所服者担任,以汉官一员为都大提举总领。这样蕃人畏其首领而以汉官总其权任,自然不敢作过,沿边十万余蕃兵“不费官中粒食而可为心腹之用”[22],成为宋朝御夏固边的重要军事力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