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南京民国工业:对外贸易与发展

南京民国工业:对外贸易与发展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外贸易构成了工业发展的国际市场环境,通过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的考察可以辨析这个阶段国际市场环境对中国国内工业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见表4—5。表4—5中国对外贸易值和指数1913=100资料来源: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第337页。进口的下降为中国国内工业让出了市场,减轻了竞争压力,有利于国内工业的发展。

南京民国工业:对外贸易与发展

对外贸易构成了工业发展的国际市场环境,通过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的考察可以辨析这个阶段国际市场环境对中国国内工业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见表4—5。

表4—5 中国对外贸易值和指数(1927—1936) 1913=100

(www.xing528.com)

资料来源:郑友揆:《中国的对外贸易和工业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第337页。

如表4—5所示,1927—1936年的10年间,中国进出口在1928、1929年达到了该时期最高值,从此就开始下降,1931年起,进口速度下降加快,而出口则稳定在物量指数120左右。总体来看,这个阶段进口显著下降,从1929年的最高物量指数139.9直线下降到1936年物量指数只有77.9。进口的显著下降主要是两个方面原因造成的,一是1931年世界经济危机波及中国市场,中国经济进入衰退,同时该时期白银大量外流,使中国银根紧缩,也影响到了进口;二是南京政府不断地修订国定税则,其保护性色彩逐渐加深,税率的提高也抑制了进口的增加。进口的下降为中国国内工业让出了市场,减轻了竞争压力,有利于国内工业的发展。

该时期外贸的变化还表现在进出口商品结构的变化上。在进口商品中,1927年,以棉布、米谷、砂糖棉花为多,1931年以棉花、棉布、小麦、砂糖、五金为多,1936年则以五金、机器、车辆、化学产品、棉花等为多。[23]棉布的进口在1936年减到了只占进口总额的2.2%,而五金的进口在1936年上半年增至占进口的10.3%。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表明我国工业的发展,尤其是消费品工业的发展,在某些产业已经基本实现了进口替代;同时也显示工业结构较为落后,尤其是基础工业落后,对西方工业国具有依赖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