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揭秘苏州宝带桥:无栏杆奇迹

揭秘苏州宝带桥:无栏杆奇迹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宝带桥,又名长桥,与赵州桥、卢沟桥等合称为我国十大名桥。其实,宝带桥的建造,同我国历史上的漕运关系十分密切,江、浙一带,自古为鱼米之乡,历代帝王无不以此作为征敛财赋重地。宝带桥采用这样的桥墩,易于变形,属于柔性墩之列。戈登在与太平军作战时,拆掉了宝带桥最大的一孔,结果使北部26孔全部坍倒,造成严重损毁,但在刚性墩以南的26孔却安然无恙,未受波及。

揭秘苏州宝带桥:无栏杆奇迹

“借得它山石,还摒石作梁。直从堤上去,横跨水中央。白鹭下秋色,苍龙浮夕阳。涛声当夜起,并入榜歌长。”这是元代僧人善住对宝带桥的描绘。100多年前的英国人摆劳有本书叫《中国旅行记》,也说道:“此种世间不可多见之长桥,惜于夜间过之。”然而,既长且雄壮的宝带桥,为什么没有栏杆?

宝带桥,又名长桥,与赵州桥卢沟桥等合称为我国十大名桥。横卧在距苏州城3公里的古运河和澹台湖之间的玳玳河上。它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至十四年(816-819),是驰名中外的多孔石拱桥

宝带桥桥面宽阔平坦,下由53孔联缀,孔长249.8米。全长317米,宽4.1米。北端引道23.4米,南端引道43.06米。桥堍成喇叭形,下端宽6.1米。桥两端各有一对威武的青石狮,北端还有四出碑亭和五级石塔各一座。石塔高4米,以整块青石雕凿而成,底座正方形,刻海浪云龙纹;塔檐。塔剎也均以石块刻成。在26与27孔间水盘石上,也有同样石塔一座。整座宝带桥狭长如带,多孔联翩,倒映水中,虚实交映,如苍龙浮水,又似鳌背连云。

造型十分漂亮的宝带桥,自建成时起就没有栏杆,为什么会这样?按理说,这样长的桥一般都是有栏杆的,为了造型的美丽自不必多说,人走在桥上,万一疏忽跌落桥下怎么办?

其实,宝带桥的建造,同我国历史上的漕运关系十分密切,江、浙一带,自古为鱼米之乡,历代帝王无不以此作为征敛财赋重地。到唐代,漕运空前繁忙。但苏州到嘉兴的一段运河,地势较低,为南北方向,满载粮食的漕船,秋冬季节要顶着西北风行进,不背纤是很困难的。可是,纤道在澹台湖与运河交接处,却有个宽约三四百米的缺口,“以为免舟之路”,成为“东南之要道”,于是需填土作堤。可是如果填土作堤,也就切断了诸湖经吴淞江入海的通路,且路堤又会被汹涌湍急的湖水冲决,因此最好的办法是以桥代堤。时任苏州刺史的王仲舒,为保证漕运的顺利畅通,决定下令广驳纤道,建桥湖上,并且捐出自己玉质宝带以充桥资,宝带桥也因此得名。宝带桥正是为适应这种需要而兴建起来的,主要作为运河“挽道”的宝带桥,不宜建成如驼峰隆起的石拱桥,而应采用跨径小的多孔、狭长和平坦的桥型。为了宣泄诸湖之水,桥墩也筑得较窄狭。这样,玉带浮水之姿的宝带桥就呈现在水乡河面上了。不设桥栏,也是为了更方便纤夫们。古代桥工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因地制宜地建成了这座美如长虹的名桥,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勇敢和智慧。

宝带桥

宝带桥建成后,唐、宋、元、明、清5代曾多次重建、重修。康熙九年(1670),桥为“大水冲圮”,3年后修复。道光十一年(1831),由林则徐主持修理,费“工料银六千六百两有奇”。然后林则徐维修后32年,到了同治二年(1863)九月二十八日晚上,宝带桥在几声巨响中从中间一孔开始,往北一孔接一孔崩塌,共倒塌了27孔。刚修理不久的宝带桥怎么会突然倒塌的?(www.xing528.com)

原来1860年6月初,太平军无锡挥戈东下,势如破竹,大败清军,一鼓作气而占领苏州,引起了清皇朝的极大震动。于是加紧拼凑反动武装,伺机反扑。3年后,江苏巡抚李鸿章派出淮军,勾结英国人戈登所统领的“常胜军”洋枪队,恶狠狠地向苏州一带的太平军猛扑过来。太平军在苏州外围筑了许多营垒,宝带桥附近就是当时一组重要营垒的所在地,它同娄、葑两门外所筑的炮垒形成犄角之势,守卫着苏州城的东南。清军几次攻打娄、葑两门不下,吃了苦头,才意识到宝带桥地势的重要。于是,在1863年9月28日凌晨,他们对宝带桥的太平军营垒发起了突然袭击。太平军官兵顽强作战,英勇抗击,但终因寡不敌众,被迫弃营后撤。

这次战役中,戈登坐在“飞而复来”号轮船上指挥洋枪队作战。为了使他的坐轮得以通过宝带桥去进攻桥西的太平军营垒,悍然下令将桥的大孔拆去。结果,造成全桥一半桥孔的连续倒塌。《庚癸纪略》对此事记载道:“十九日,捉民夫拆宝带桥两拱,坍去25拱,压死兵勇五人。又令打捞水草,开河道,通火轮船。”

那么拆桥之事为什么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而且当时的方志上都没有很好地记载,成了一个谜案?原来是当时的拆桥者有意隐瞒的。一些中国人不明真相,以为是太平军拆的桥。如姚济在他的《小沧桑记》中,记录1863年10月4日时说道:“闻宝带桥被贼拆去。”而《苏州府志》和《吴县志》云:“咸丰十年毁,同治十一年工程局重建。”根本没有搞清楚桥是哪一年被拆的。

不过,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索,为什么戈登拆了一个桥孔而其他26个桥孔也跟着纷纷倒塌?也许当年戈登也是不想把事情搞得这么糟,拆一孔竟塌了半座桥。要解释这个问题,必须讲到宝带桥特殊的桥墩。

宝带桥的南北两端立脚于岸边的巨大桥台之上,52座桥墩屹立于水中,支撑着河上各孔。当时建桥者没有砌筑既宽又厚的实体墩,因为这样做会阻碍泄洪,同时费工耗料,并增大墩身的自重,地基的承载能力可能也会受不了。宝带桥的桥墩采用了木桩,桩顶置基础石,其上安放墩身,拱圈的下端即嵌在墩上预留的沟槽里。桥址接近湖口,河底土壤较弱,采用打入众多的木桩,挤实桥墩下的土壤,提高基础的承载能力。同时,木桩又把桥梁的重量传到较深较坚实的地基上,保证桥墩的可靠性

宝带桥采用这样的桥墩,易于变形,属于柔性墩之列。只要一孔的拱圈上有荷载,就要牵动两边的桥墩产生变形,从而把力和变形传到其他各孔上去,一孔受力波及全桥。在正常情况下,连拱的桥墩两边都受到从拱脚传来的水平推力,不致将柔性墩推倒。但如有一孔坍毁,和它相连接的两个桥墩就要失去均衡,有倾毁的危险,严重时甚至引起整桥全毁。当时建造者为了减少株连的孔数,将一个或若干个桥墩修筑得比其他各墩更为厚实坚强,在某些孔因故倒坍时,这些墩能抵抗单向推力,对其他若干孔起保护作用。宝带桥从北端起的第27号桥墩是由两个桥墩并立而成的,上面还放置着“镇妖”石塔,它就是刚性墩。戈登在与太平军作战时,拆掉了宝带桥最大的一孔,结果使北部26孔全部坍倒,造成严重损毁,但在刚性墩以南的26孔却安然无恙,未受波及。原来,刚性墩成了南部26孔的可靠屏障。可见,桥墩中体现出我国古代能工巧匠的惊人智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