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旧石器时代美术的分析介绍

旧石器时代美术的分析介绍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旧石器时代出土的简单的生产工具—石器,以及同时存在的骨器、木器和后期的装饰品,让我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早期人类的生活已积淀了关于“美”的体验。图一三棱尖状器 旧石器时代中期 1954 年山西省襄汾县丁村出土1万8千年前的周口店山顶洞人的石器打制技术进步不是很显著,但磨制和钻孔的技术却是突飞猛进,已接近新石器时代的水平。山顶洞人已经能用石珠、兽牙、贝壳等材料制成“美”的装饰品。

旧石器时代美术的分析介绍

石器时代出土的简单的生产工具—石器,以及同时存在的骨器、木器和后期的装饰品,让我们惊奇地发现原来早期人类生活已积淀了关于“美”的体验。这种体验主要集中在物件的造型与结构的认知上,如距今四五十万年前的北京人或者叫北京猿人(1927年在中国北京市西南的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石器是用从河床上拣来的砾石(鹅卵石)打击而成的,他们对砾石的边沿加以敲打,做出厚刃,作为敲砸的工具使用;又或者是从石英砾石上打下一层一层石片,做成一种薄刃的刮割用具。这种厚刃或薄刃的造型是通过对石材的结构进行人为的改造而获得的,虽然制成的形状不规整,且无二次加工,但相对于漫长的人类进化而言,这些经验的积累是其意识形态发生改变的重要组成成因。

从距今20万年左右的丁村人(1954年11月在山西襄汾县丁村发现)遗址里出土的石器,明显已略有规则,一部分石片上有了第二步加工的痕迹,并有一定的石器类型。二次加工这个制器步骤甚是关键,它说明人类开始关注形式上的完整。如丁村人的三棱大尖状器(图一)尖刃的对称加工,而同时期的陕西大荔人则选取了色泽优美的玛瑙作为石器原料,增强其形式美感。

距今大约5万至3.7万年的河套人(1922年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伊克昭盟乌审旗萨拉乌苏河河岸砂层中发现)的打制石器的制作技术有了更加显著的进步。石器按照不同的使用目的进行了多种加工,如修理石核台面或是采用间接打击石片法,能打制出较薄的和长形的石英石片,还采用石髓、玉髓作为原料,使器物色彩更加瑰丽多彩。

图一 三棱尖状器 旧石器时代中期 1954 年山西省襄汾县丁村出土

1万8千年前的周口店山顶洞人的石器打制技术进步不是很显著,但磨制和钻孔的技术却是突飞猛进,已接近新石器时代的水平。山顶洞人已经能用石珠、兽牙、贝壳等材料制成“美”的装饰品。人类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之时,就是开始装饰美化自己的身体之时。我们在山顶洞人的遗物中发现除石器外,还有表面磨得非常光亮,上面刻有纹饰的鹿角短棒和磨制得很精致的一端有孔、一端尖的骨针(图二),以及磨制的骨管等,这些石器选料一致、长短粗细一致、磨光面一致,对事物的同一性(同样大小或同类物件穿在一起)有了要求。其中制作水平最高的是一些穿孔的石珠、兽齿、砾石和蚶壳等装饰品,钻孔的表面均匀光滑。钻孔可以说是一种新的结构的发现,它对材料的改变不再局限于外部的呈现,而是开始了内部结构的探索。如傅天仇先生在《移情的艺术—中国雕塑初探》中所说:“钻孔,是人工找到的深度和厚度的劳动。钻孔冲破平面,它是三度空间的第三空间,是雕塑造型的基本因素,这是立体装饰的开始。”而磨制技术则体现出人类对于某些形式(形体的光滑规整等)的特别的偏好与追求。(www.xing528.com)

图二 骨针 长6—7厘米 约18000年前山顶洞人的钻孔技术

另外在山顶洞人遗址还发现一些作染料用的赤铁矿的碎块和碎粒,以及一些用赤铁矿染红的椭圆形砾石。学术界认为,这一时期已经出现了宗教观念。山顶洞人穿戴都用赤铁矿染过,并在尸体旁撒红粉,可见红色对他们来说不仅是生理上的一种刺激或是一定程度的装饰意图(色彩的鲜明突出),还可能包含或者提供某种观念,体现出原始人类的一种趋利避害的宗教心理。

这种宗教心理还体现在我国最早的一件刻划作品上,1987年在河北兴隆发现的距今约1万3千年前的赤鹿角枝残段,上面用阴刻线条表现了三组直线、曲线装饰图案,且刻纹被染成红色,据推测这种无实际操作功能的制作行为可能是为了满足狩猎的巫术仪式的需要,与此同时,我们亦看到我们的祖先自然流露出的对“美”的形式的企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