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秦汉雕塑艺术——汉代奴婢和伎乐俑是艺术的巅峰

秦汉雕塑艺术——汉代奴婢和伎乐俑是艺术的巅峰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代奴婢和伎乐俑最具艺术性,早期汉俑多模仿战国时期木俑形象,身躯扁平,拱手直立,下部衣裙作喇叭形,并施加彩绘,造型较为简单。图十五击鼓说唱俑 灰陶制 高55厘米 东汉 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崖墓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现存汉代石刻、石雕艺术非常突出,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刻及园林、陵墓装饰雕刻上,如霍去病墓前雕刻。

秦汉雕塑艺术——汉代奴婢和伎乐俑是艺术的巅峰

1974年3月,在骊山脚下的秦始皇陵东的西杨村村民抗旱打井时,在陵墓以东三里的下和村和五垃村之间,发现规模宏大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现今考古发掘出来的秦始皇兵马俑是一个共有4处,约2万多平方米的土木结构建筑群,它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按出土排列复原,应有武士俑7000个,驷马战车100余辆,马匹100余匹,这些秦俑像一支军容整齐的军队,显示出一种超乎寻常的威势,令人肃然起敬。同时,秦俑造型具有高度写实性,能清楚地体现出不同的相貌特征和复杂的内在性格。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身高1.85米左右,最高的近2米。陶马高1.5米左右,身长2米左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2000多年,

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这部伟大的雕塑艺术的巨作,显示出秦代杰出的艺术创造能力。

西汉前期,从皇帝到某些军功显赫的将领、诸侯王或贵戚,也用陶塑兵马俑随葬,以炫耀生前地位与权力,1950年在陕西咸阳东郊狼家沟汉惠帝安陵第11号陪葬墓的从葬沟中,发现数十件陶塑彩绘武士俑,分射击俑和步兵俑,射击俑,昂首侧身、举臂投射状,姿态极为生动。

秦汉陶俑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兵马俑,二是奴婢、伎乐俑,三是动物俑。汉代兵马俑以咸阳杨家湾和徐州狮子山出土的陶塑兵马俑为代表。从整体布局、俑的头饰和衣着看,秦俑与汉俑之间有一定联系,但又有相当大的差别。汉俑体型小,均半米以下,手中所持多为象征性兵器。汉代奴婢和伎乐俑最具艺术性,早期汉俑多模仿战国时期木俑形象,身躯扁平,拱手直立,下部衣裙作喇叭形,并施加彩绘,造型较为简单。后期汉俑在制作上由模制发展为捏塑,可以用双脚直立,可以四面围观,面部表情和全身的姿态、动作配合得非常巧妙。汉俑面部表情非常生动,如西安霸陵文帝刘恒皇后窦氏陵旁从葬坑出土的陶侍女俑、西安白家口西汉墓彩绘舞俑、洛阳烧沟出土的杂技俑、济南无影山西汉墓出土的乐舞杂技陶俑盘等都表现得较为传神。东汉时期,陶俑题材扩大,对生活题材尤为偏爱,如四川成都天回山出土的击鼓说唱俑(图十五),将民间艺人表演时的兴高采烈、得意忘形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神情也刻画得惟妙惟肖,为东汉陶塑代表。(www.xing528.com)

图十五 击鼓说唱俑 灰陶制 高55厘米 东汉 出土于四川成都天回山崖墓 中国历史博物馆

现存汉代石刻、石雕艺术非常突出,表现在大型纪念性石刻及园林、陵墓装饰雕刻上,如霍去病墓前雕刻。西汉初年,匈奴经常南下烧杀抢掠,汉高祖刘邦率兵征讨,竟差点被匈奴俘虏。汉武帝时,出了一位抗击匈奴的年轻名将霍去病,他从18岁起随大将卫青出击匈奴,先后6次击败匈奴军,为西汉解除北方边患立下了赫赫战功,不幸的是他24岁时便英年早逝。他去世后葬于茂陵,其墓设计成林木葱葱、怪石横卧的山形,象征着霍去病建立功勋的祁连山。一些用巨石雕刻得古朴浑厚、似是而非的动物石刻《马踏匈奴》、《跃马》、《卧马》、《伏虎》、《怪兽吃羊》、《野猪》等置放其中,营造出茫茫祁连山林中野兽出没的幻觉,表现出霍去病建立功勋的艰难和非凡武功。其中,《马踏匈奴》高1.68米,长1.90米,运用寓意和象征的手法,以战马足踏垂死挣扎的匈奴败将概括出整个雕塑群。它由巨石雕凿而成,是一件浮雕,线刻兼施的圆雕,突出了表现对象的主要特征,形象生动,浑然一体,是迄今为止我国最早的纪念碑式的石雕巨作。

此外,东汉石刻人像、石兽,尤其是大型石辟邪,较有特色。佛教自西汉末传入我国,东汉时期,我国已经出现了佛教雕像。特别是四川乐山麻浩崖墓享堂后壁上放的浮雕坐佛像,连头高39厘米,头顶肉髻,身披袈裟,结跏趺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