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雕塑艺术美鉴赏,雕塑艺术的分类及特征

雕塑艺术美鉴赏,雕塑艺术的分类及特征

时间:2023-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5.4.3 雕塑艺术的特点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可归为以下四点。首先是雕塑的形体,雕塑形式美的灵魂是形体美。其三是雕塑在各方面的表现力,通过强调雕塑的主观精神、审美理想等的表现意向,使雕塑的形体更加具有表现力。因此,雕塑作品要与环境协调统一,使雕塑作品不仅作用于环境,还能使环境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综合二者出现新的景观。

雕塑艺术美鉴赏,雕塑艺术的分类及特征

雕塑的产生和发展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连,同时又受到各个时代宗教哲学等社会意识形态的直接影响。雕塑是一种永久性的艺术,古往今来的许多事物经历史长河的冲刷,已荡然无存,而历代雕塑遗产在一定意义上就成为人类形象的历史。3000年前的妇好墓雕刻,使人能追溯中国殷商时代的信仰、制度、文化与艺术。秦始皇陵兵马俑再现了2000多年前统一中国的帝王大军的威仪。 西汉霍去病墓石刻大气磅礴,反映了汉武帝开拓疆域的决心和汉朝国威。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雕塑艺术越来越证明它是时代、思想、感情、审美观念的结晶,是社会发展形象化的历史记载,是一代一代人向往、追求的体现。

5.4.1 雕塑艺术概念

雕塑是将可塑性、可雕性的物质材料(如石、木、金属、石膏、树脂及黏土等)运用起来,通过雕、刻、塑、铸、焊等制作方式来刻画社会生活,表达审美理想,具有三维视觉的实体造型艺术。雕塑是静态、可视、可触的一种三维实体,用来反映现实的是主体的造型形象和空间形式,称为“凝固的舞蹈和诗句”。反传统的四维、五维雕塑、动态雕塑以及软雕塑等在现代艺术中出现,改变时空观念,突破传统的三维的静态,向多维的时空心态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这是时代的发展和观念的变化所促成的。(附录图5.16至附录图5.20)

5.4.2 雕塑艺术的分类

①按所用制作的材料划分,包括石雕木雕、泥塑、陶塑、金属雕塑、玻璃钢雕塑等,在雕塑上施以粉彩的叫彩雕或彩塑。

②按形态划分,包括圆雕、浮雕和透雕(镂空雕)三种。

③按作品题材内容的性质划分,包括纪念碑和纪念性雕塑等。

④按照环境、用途、放置位置划分,包括城市雕塑、园林雕塑、室内架上雕塑、案头雕塑等。

5.4.3 雕塑艺术的特点

雕塑艺术的主要特点可归为以下四点。

1)雕塑的实体性

雕塑的形体雕塑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给予人实在的感觉

首先是雕塑的形体,雕塑形式美的灵魂是形体美。 雕塑的形体比例匀称,结构严谨,形象的动势、情绪与生命力都要通过雕塑的形体来展示。 如罗丹思想者》和马约尔《被锁链锁住的女人》,都是拥有极具感染力的动感语言、强劲生命力和丰富精神内涵的形体。

其次是雕塑的“影像”效果,所谓“影像”效果就是作品形体上大的起伏呈现的总体轮廓。这个“影像”给人的感觉可以是宏伟崇高,可以是宁静沉重,可以是升腾飞跃,也可以是形体结构的美。这是形体“影像”所想要传达出的作品的内容信息之一,也能够给人们带来不同的感受。如大连《锚》,就像一座宏伟升腾的丰碑;马约尔的《河》,以女人体横卧的形体来象征河水流动的“影像”效果。

其三是雕塑在各方面的表现力,通过强调雕塑的主观精神、审美理想等的表现意向,使雕塑的形体更加具有表现力。如摩尔的《斜卧像》,给人以如山般厚重和自然的奇妙感受;而布朗摩西《永无休止之柱》则让人们感受到作品中所蕴涵的神秘力量。

最后是雕塑的体积有一种量感。这种量感直接影响着观赏效果与主题。 如四川《乐山大佛》的体积之大和陕西《秦始皇兵马俑》的数量之众多,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瀑布》的范围之宽广。这些雕塑作品的量感都是构成迫人气势和宏大气魄的重要因素,也是表达作品内容和主题的重要因素。又如无锡《小阿福》,其中面人泥人的小巧,则给人以玲珑可爱的审美感受。

2)雕塑的象征性、寓意性

雕塑作品的象征性和寓意性不可能像绘画那样,进行复杂而精细的描绘和环境空间的表现。因此,雕塑作品大多形象单纯,故通常赋予雕塑形体和体积以象征性和寓意性来表现作品主题。一般雕塑作品多借助人体来象征某种思想,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和审美观念,如罗丹的《思想者》、马约尔的《地中海》等。也有用某些装饰性较强的人物、动物形象,赋予象征性和寓意性,如常见的龟、狮、龙、马等形象。 此类作品有西汉的《马踏匈奴》、卡诺瓦的《爱神之吻唤醒了灵神》等。

3)材料的使用与内容合适性

重视作品的材质与内容的关系,不同的雕塑材料和如何运用材料,直接关系到作品内容的体现。例如,《宋庆龄雕像》,利用大理石的洁白来表现纯洁与高雅的伟大女性。 又如《思想者》,深沉的内容与青铜的铸造相吻合。 再如《欢乐柱》,用侗族地区的木材雕刻而成,使人感到浓烈的亲切感和乡土气息。

雕塑家还要注意显示雕塑作品内容和材质的美感,使材质自身的审美价值在雕塑作品中显示出来。例如,汉代石雕《霍去病墓石雕伏虎》,将花岗石料的自然形态稍作加工,使其神形得以体现,气势雄浑,充分显示出石质材料的属性和特征。 又如印钮《鳖》,巧妙地运用玉石材料中的色斑精雕细琢成鳖,其余部分保持玉石的原貌特征,使雕塑富有情趣。 因此,各种材料在雕塑制作时都能充分体现出作品内容和材质的美感,如大理石雕塑《大卫》、玻璃钢雕塑《马球手》、彩泥雕塑《自在观音》、铸铁雕塑《守护神将》、金属雕塑《红色的花瓣》等。

4)雕塑作品与环境的协调统一性

大多的雕塑作品是为某一特定环境制作的,置于室外的雕塑就要与日影、天光、地景、建筑等产生联系,并受到这些环境因素的制约。 因此,雕塑作品要与环境协调统一,使雕塑作品不仅作用于环境,还能使环境成为作品的组成部分,综合二者出现新的景观。 所以,在欣赏雕塑作品时,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研究。

(1)注意作品与场景的适应性

不同的公共场所的场景,都有不同的文化心理与背景。 纪念雕塑具有庄严、肃穆、建筑性、宏伟性等特点,如奥地利的《斯特劳斯纪念碑》。 园林雕塑适应园林的宁静优美,给人以亲切感、舒适感,富有装饰性的特点,如意大利的《木雕群》。

(2)注意与建筑形式的关联性

雕塑风格应与建筑风格相一致。一般来说,现代建筑前的雕塑就应具有现代建筑的风格,古建筑前的雕塑就应与古建筑风格相适应,如法国的《大拇指》、美国的《火烈鸟》。

(3)注意借景构成关系

利用环境和景物来丰富雕塑作品的表现力。例如,丹麦哥本哈根海滨公园的《美人鱼》,雕塑倚坐在水边礁石上,使礁石、海水、天光、倒影都成为表现作品内涵必不可少的部分。(www.xing528.com)

(4)注意心理诱导的作用

起心理诱导作用的是雕塑的大小、形体,放置的位置与底座的高低等。 例如,《自由女神像》以高底座和高仰视的方式使人产生崇高感,而低底座的平视方式则令人感到亲切,如罗丹《加莱义民》。它不用高底座,平放于地面的原因是让加莱市民感到英雄就在他们中间。而《红色立方体》是美国海上保险公司门前的抽象雕塑,一角着地的立方体给人一种不安全的危险感,其形式的心理诱导作用就是雕塑所要表现的内容。

5.4.4 雕塑艺术的审美特征

雕塑的审美特征如下。

(1)具有一定尺度体量的占有三维空间的形体

苏珊· 朗格说:“雕塑使自身的结构处于三维空间,也就是能动空间的表象之中。”与绘画欣赏不同,人们在不同的距离、不同的角度所观赏到的雕塑作品是不同的。

(2)简洁单纯的造型

雕塑造型简单纯洁,具有高度的整体性。 一般雕塑作品不注重局部变化和个别细节问题,有时为了突出主体造型甚至只用必不可少的道具,完全不用背景或只用很少的背景,其揭示主题的主体造型用无情节的或简明的规定情景(除了部分浮雕)。

(3)概括而纯粹的主题

雕塑艺术的观念和主题含义凝练集中,具有较强的概括性。雕塑经常用于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但它本身并不擅长传达细微的表情变化和表现复杂的叙事内容。 黑格尔指出,雕塑与绘画不同,绘画拥有一种“丰富的表情手段”,而雕塑没有,正如我们常说的:“雕刻——雕不出眼睛和流露灵魂的目光。”

(4)理想性和寓意性的内涵

一般来说,雕塑艺术是用来表现正面的思想内容和理想化的人物造型。 雕塑艺术所富含的理想、寓意、象征内涵与雕塑本质上高度的概括性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如此,才使雕塑造型有了较普遍的意义。

(5)静中见动的张力效应

雕塑虽然出现的形式是以静的方式,但是动作或运动却是构成雕塑(特别是人体雕塑)必不可少的因素。鲍列夫说:“雕塑永远表现动态。甚至完全地静止在雕塑中也被看作是一种内在运动,一种不但在空间上、也在时间上持续和伸展的状态。”雕塑具有动人心魄的张力是从富有内蕴和潜在动能的瞬间造型,与观照中产生的运动感和生命幻象之间的差异中造成的。

[拓展阅读]

故宫展出“天下第一吻”汉代石雕 揭秘汉朝雕塑

故宫博物院的90周年院庆时,展出了四川出土的“天下第一吻”汉代石雕,合江、荥经也有类似造型的石刻、雕像进入公众视野。男女相拥亲吻,这个在后世觉得有点不太适合公开谈论的题材见诸汉墓,也不免让人对那个朝代产生更多好奇,想象那个时候的社会生活究竟是怎样的情形……

雕塑家解读汉陶俑

栩栩如生 拙朴天成

雕刻艺术家朱成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在收集汉陶俑、画像石。 随着藏品的增多,他把自己收藏的历代石刻、雕像办成了一座石刻艺术博物馆

在朱成的博物馆里,他先带着记者参观了不同陶俑、陶器和画像石,然后在他临河的工作室,泡了一壶绿茶,缓缓坐下。谈起自己的藏品,这个雕刻艺术家说:“汉代的陶俑也好,画像石也好,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古拙而质朴。它不追求精确的比例,但是栩栩如生,生动而有感染力。”

俑是明器更是艺术品

俑是中国古代坟墓中陪葬的塑像。“我原来没刻意做一个博物馆,有幸收集到一些汉代普通人的墓葬出土文物,我感受到一种灵魂栖息在母形的建筑里面,需要一个场所保存和展示。”朱成收藏了几百件汉墓出土的陶器,既有形形色色的陶俑,也有住房、粮仓、灶台、井、猪圈等生活设施。

朱成年近七旬,从事雕塑三十余载。 一开始,他只是出于兴趣,时间久了,他渐渐发现,别人避之不及的明器,其实是艺术珍品。“陶俑是汉代工匠的自由表达,几乎不受宗教、模板等条条框框的限制。工匠创作人格化而非神格化,陶俑形象活泼生动,值得细细品味。”

造型表达传神

1957年出土于成都市天回山的击鼓说唱陶俑,是四川汉代陶俑的代表作之一,四川博物院展示着它的复制品。说唱艺人头上戴帻,额前配花,袒胸露腹,两肩高耸,着裤赤足,左臂环抱一扁鼓,右手举槌欲击,张口嬉笑。四川博物院副院长谢志成评价:“虽然说唱俑的头部和四肢不成比例,但创作的随性,更让俳优形象活泼生动。”

朱成的博物馆里收藏了几个类似的陶俑。 他以舞乐俑为例,还原手艺人的独具匠心:“汉代是四川艺术的一个高峰。手艺人紧紧抓住了舞者神情面貌的精彩瞬间予以精心刻画,始终瞄准舞者的曼妙身姿、步态予以传神表达。特别是对面部、腰部、袖部的重点塑造,使得一个个舞俑尽管历经二千余年沧桑岁月的风雨洗刷,于今人看来同样受到心灵的震撼和视觉的冲击……”

资料来源:节选自《华西都市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