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舞蹈艺术美鉴赏,舞蹈艺术概念及特征介绍

舞蹈艺术美鉴赏,舞蹈艺术概念及特征介绍

时间:2023-04-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舞蹈是用千姿百态的舞蹈动作为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借以抒发感情的,因而,人们称舞蹈为人体动作的艺术。因此,虚拟性和象征性也是舞蹈艺术的又一重要特征。5.3.4 舞蹈艺术审美1)人体是舞蹈艺术的物质基础舞蹈与其他的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例如,舞蹈《洗衣舞》,是藏族姑娘在江边为解放军洗衣服的舞蹈。2)长于抒情,拙于叙事舞蹈就其本性来说是抒情的艺术。

舞蹈艺术美鉴赏,舞蹈艺术概念及特征介绍

舞蹈起源于劳动,与诗歌音乐结合在一起,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各具风格的舞蹈,其中民间舞蹈占有重要地位。作为社会意识形态,舞蹈总是鲜明地反映出人们不同的思想、信仰、生活理想和审美要求,既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

艺术形式,也具有宣传教育的社会作用。

5.3.1 舞蹈艺术概念

舞蹈以人体为表现工具,通过有节奏、有组织和经过美化的流动性动作来表达情意。 它是一种表情性的时空艺术。由于舞蹈是用千姿百态的舞蹈动作为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借以抒发感情的,因而,人们称舞蹈为人体动作的艺术。

5.3.2 舞蹈艺术的分类

①按专业划分,包括古典舞、芭蕾舞、民族舞现代舞、当代舞、国标舞、踢踏舞爵士舞等。(附录图5.11、附录图5.15)

②按照舞蹈的表现形式划分,包括独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歌舞剧、舞剧等。

③按舞蹈种族划分,包括维吾尔族舞、藏族舞、蒙古族舞、朝鲜族舞、傣族舞、苗族舞等。(附录图5.12至附录图5.14)

5.3.3 舞蹈艺术的特征

1)律动性

进入舞蹈有形的外壳中,钻进去,往里再往里,那里可能是绵长深邃的长阶。 但当你觉得慢慢接近最底层时,你一定已然化为乌有。 长阶亦无,而唯其无,仿佛更是无所不在。 在找不到长阶之底,同时也找不到你自己时,你们就同成为了无所不在又绝不解说、不必解说、不存在的解说和不解说的震颤,唯有源于人类生命的灵性及与之同在的那种震颤。 它有时弱、有时强,有弛、有张,有柔、有刚,有涩、有畅。它就是律动。

2)动态性

动态性是舞蹈艺术最基本的特性之一。 动态性,就是指舞蹈通过人体的躯干的及四肢做主要工具,并以各种动作姿态或造型来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和人物的精神世界并塑造舞蹈形象。这种有节律和美化的人体动作,并不是一般的动作简单地堆砌和罗列,而是以一种形象化的舞蹈语言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舞蹈创作者的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主要是靠这些动态性语言得到充分的体现,并且创造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 因而,有人也称它为动作的艺术。

3)强烈的抒情性

舞蹈是人类在表现感情最集中、最激动时的表达形式。 人的形体动作最能抒发激动时的心态,表达丰富的内在情感。诗人闻一多说过:“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足的表现。”我们从古代文物和历史资料中便可知晓,原始人的舞蹈状态及形式,主要是抒发他们内心的激情,表现其生命的无限活力。舞蹈的这种特点,充分体现出了它的强烈抒情性。

4)虚拟性、象征性

舞蹈和其他表演艺术的又一不同之处是其虚拟性和象征性。 舞蹈的虚拟性、象征性是在生活的基础上,依据舞蹈的特有长处,形象、概括地反映出生活的本质,为舞蹈艺术开拓了更为宽广的表现途径。人们通过虚拟、象征的舞蹈形象能够产生联想,从美的艺术享受中获得心灵上的感应和净化。因此,虚拟性和象征性也是舞蹈艺术的又一重要特征。

5)造型性

舞蹈动作并不是对生活中自然形态的简单模仿,而是遵循舞蹈艺术规律进行提炼、加工、美化的舞蹈语言的基本单元。 通过舞蹈动作组成的舞蹈组合——舞蹈语言在人们的眼前是瞬间即逝的,如果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就不可能发挥出舞蹈艺术的魅力及功能。舞蹈的造型性便是让舞蹈动作能在连续流动的过程中给人一种明晰的美的感受,并在停顿和静止的片刻呈现舞蹈内在的含义和韵味。

造型性的特点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静有序,二者皆美。 它能充分地展现处人体的动作及线条的美,集中反映内在的精神。舞蹈的造型中,能显现出浓郁的感情色彩和个性特征。一个个清晰柔美的舞姿,给人以幽静、高雅之感;一个个健壮粗犷的动作,给人以阳刚、英武的印象。如说话时语气的轻重缓急和抑扬顿挫,目的就在于让对方更好地听清每一个词和每一句话,也使说话人真正的意思得以正确表达。(www.xing528.com)

5.3.4 舞蹈艺术审美

1)人体是舞蹈艺术的物质基础

舞蹈与其他的艺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明显的区别。 其根本的区别,在于舞蹈采用直接的、有生命的、运动中的人体作为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手段。 人体,则是舞蹈美的物质基础。雕塑的人体,是没有直接生命的、静止的;绘画中的人体,是虚拟的、静止的,也没有直接的生命;电影中的人体,虽然是运动的,但却不是直接的。它的另一个区别,就在于舞蹈主要不是为了模拟生活,而是为了抒发感情。它与音乐虽然同样是抒发感情,但音乐却是直接地诉诸听觉,而舞蹈,则是直接诉诸视觉。 它与戏剧虽然同样以人体动作来作为传达的手段,但戏剧中对白等表现手段,则可以直接通过对话来说明人物的名字和地点的名字。 而舞蹈,主要是为了让观赏者从人体的舞姿和旋律中,感受和联想情节与故事。 戏剧人物动作则强调的是模拟生活,因此要求服从于一定人物性格、规定情景;而舞蹈则更加重视的是强调形体美,所服从的也主要是情感方面的规律。

例如,舞蹈《洗衣舞》,是藏族姑娘在江边为解放军洗衣服的舞蹈。其中提炼、美化、加工了一些生活中的洗衣服的动作,但并不是模拟洗衣的过程,也并不要求模拟得十分逼真,而只是通过一些经过了美化的人体动作,来表现藏族人民对解放军的深情厚谊。 其中,尽管有模拟洗衣的动作,但却不是主题。它们和藏族踢踏舞以及动听的民歌等结合在一起,既表现了藏族姑娘的感情,又反映出新生活的诗情与画意。总之,舞蹈是利用人体来作为表演的物质手段,通过有节奏、有韵律、运动的优美的形体动作,即用经过提炼、组合以及美化了的人体动律,来抒发感情、反映生活的艺术。

2)长于抒情,拙于叙事

舞蹈就其本性来说是抒情的艺术。古人对舞蹈的抒情性早就有所研究。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从这几句话来看,古人把舞蹈看作是抒发感情的最高形式。从表演的形式来说,舞蹈往往采用象征、比拟的手法,通过优美的人体动作去抒发感情,让观众从中去体味这种感情,而不是靠台词、讲述复杂曲折的故事去感染观众。比如,舞蹈家陈爱莲创作的《荷花舞》就是用美妙的舞蹈手段、优美的人体动作、诗一般的激情、绘画似的意境、音乐般的旋律,创造出有血有肉的形象,来抒发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强烈感情,激起观者对大自然、对祖国、对和平更加热爱的感情,显示出美的魅力。

舞蹈没有台词,一般只有音乐、场景的烘托与配合。这就使得舞蹈有了更加广阔的表现感情的天地。例如,舞剧《天鹅湖》第二幕中,王子与天鹅公主初次相遇时,那一大段古典双人舞,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舞蹈动作,细腻地表现了奥杰塔从恐惧、提防和抵御到放心、信赖,继而萌发爱情的过程。这一腼腆、害羞的复杂感情变化过程,感染力非常强烈,称得上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3)虚拟象征性和直观即时性相结合

虚拟性、象征性都是舞蹈的主要表演手法,也是舞蹈审美的重要特征。

首先,用人体的动作和姿态,来代替日常生活中的言谈话语,用“音乐”——“舞蹈台词”,来作为人物交往和刻画性格的台词,这本身就是一种虚拟象征。这种虚拟和象征,是以生活为基础的,能概括并且凝练地反映生活的本质,因而得到广大观众的承认、赞赏。 如我国的《绳波》三人舞,采用的道具就是一条绳子。 当演员把绳子抽成圆圈,滚向对方时,象征着爱情的信息;当演员跳旋转双人舞,而绳子缠身时,它又象征联结命运的纽带;当三个人一块欢快地跳绳时,人们又看到了一个满是天伦之乐的家庭。舞蹈虽然只有几分钟,却用虚拟和象征的手法,激起了观众感情的波澜。

其次,舞蹈的虚拟象征性还表现在它不同于体操杂技。 舞蹈、杂技、体操同是以人体来作为主要物质基础,但体操与杂技展示人体美,是为了让观众观赏人体的矫健、灵巧。 而舞蹈,却是把人体美作为一种手段,或者叫媒介,通过人体美,目的在于向观众表露人的一定的思想感情,反映一定的主题思想,而不是单纯地为了炫耀技巧。 舞蹈、杂技和体操,都强调形式美。但是,杂技和体操是直接通过形式美,使观众获得美感;而舞蹈,却是永远要把动作和舞姿置于情感逻辑的统帅之下,形式必须要服从内容。 否则,为形式而形式,片面追求形式美,就会破坏了舞蹈的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就会失去舞蹈的真实性。

例如,在舞剧《睡美人》中,紫丁香仙女指引王子去寻阿芙乐拉公主时,编导安排了一段王子在幻觉中出现(即在观众面前展现)的双人舞,让公主本人登台与王子跳舞。 而《灰姑娘》,则采取特殊的舞台处理,来表现强制辛德蕾拉必须在12点钟以前回家的意思:仙女朝时钟一指,从时钟里跳出了12个身上分别标有从1—12数码的小矮人,他们就是表示告诫灰姑娘必须12点以前回家。如此等等,都离不开直观即时性的表演。

[拓展阅读]

中国古典舞的起源

中国古典舞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 它融合了许多武术、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 它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

中国有着悠久和灿烂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对于中国舞蹈的历史而言,不论在历史文物、文字史料,还是在戏曲的具体表演形式中,都有大量的记载和遗存。 在中国舞蹈史书中就系统地论述了从原始舞蹈“舞”的起源,到历代舞蹈的表演形式、舞目、功能、思想内容等。 中国古典舞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自周代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代五代宫廷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乐舞人员,并对流行于民间的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进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发展,形成了宫廷舞蹈。其中如周代的《六代舞》(包括《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菠》《大武》六个乐舞),唐代的《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乐部伎》《大曲》等,异彩纷呈,各领风骚。中国宫廷舞蹈,是历代统治者愉悦享乐、歌功颂德的一种重要工具,以女乐为主。由于宫廷舞蹈以统治者的审美情趣而创作,其一部分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风格上的绮靡、内容上的消极。但大部分还是由艺人们在中国民间舞蹈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所以不乏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美之处。宋元之后,由于战乱频繁,文化受到破坏,舞蹈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汉唐时代的许多著名舞蹈失传了。 在传统舞蹈基础上形成的宋代舞蹈,以戏曲的形成和发展逐步代替了歌舞艺术。元代,宫廷乐舞与民间歌舞,乃至“白戏”“滑稽戏”“角抵戏”等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戏曲艺术形式。戏曲艺术要求唱、念、做、打相结合,具有舞蹈、音乐、美术、杂技、文学、说白等多种因素,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戏曲中的舞蹈,含有中国传统舞蹈的精华。它根据人物情节需要,吸收了某些生活动作,并加以改造,加强和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元、明、清三代以后,社会矛盾相对复杂,复杂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许多素材,使舞蹈进一步得到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20世纪50年代初期,舞蹈工作者为发展、创新民族舞蹈艺术,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鉴中华武术,进行了研究、整理、提炼,再参考芭蕾训练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同时,编排演出了《宝莲灯》《小刀会》等作品。

资料来源:摘自新桥小学古典舞专题学习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