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舞蹈艺术-多姿多彩的边疆舞蹈

中国舞蹈艺术-多姿多彩的边疆舞蹈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戴爱莲,中国当代舞蹈艺术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边疆舞蹈的开创者、著名舞蹈艺术家和舞蹈教育家。边疆舞蹈作品打开了中国民族舞蹈的宝库。为促进中外舞蹈艺术的交流,她曾先后访问了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将中国的边疆舞蹈介绍给外国人,让外国人了解到中国除了有梅兰芳的剑舞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

中国舞蹈艺术-多姿多彩的边疆舞蹈

戴爱莲,中国当代舞蹈艺术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边疆舞蹈的开创者、著名舞蹈艺术家和舞蹈教育家。人如其名,戴爱莲为人热情、直爽、刚正、坦诚,心如莲花般纯净无瑕。她的舞蹈创作更是像极了她的为人,清新雅丽,透露出积极向上的审美品格

戴爱莲祖籍广东,1916年出生在风光旖旎的加勒比海特立尼达岛。从小,戴爱莲就显示出极高的艺术天赋。幼年时期,她在当地白人开办的舞蹈班学习舞蹈,后来随母亲到英国求学,学习欧洲古典芭蕾。由于父亲的生意破产,戴爱莲不得不半工半读。为了赚取生活费和学费,她当过模特、做过临时演员,还曾经刷过地板。在英国学习一段时间的芭蕾舞后,戴爱莲觉得古典芭蕾缺乏表现力,不能充分将现代人的思想与情感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后来,她接触到德国表现主义舞蹈家玛丽·魏格曼的舞蹈,这让她耳目一新。于是戴爱莲开始学习现代舞。在学习现代舞的过程中,戴爱莲逐渐发现现代舞虽然优点诸多,但在技术训练上缺乏系统性。于是,她大胆提出将现代舞和芭蕾舞在技巧上进行相互融合的见解。然而,当时的现代舞和芭蕾舞之间有着严格的界限,两者之间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再后来,戴爱莲有幸接触到库特·尤斯舞团的现代舞,开始对把人体技术与内在情感紧密结合的方式迷恋不已,并在自己的舞蹈实践中吸收这一方法。戴爱莲还学习了拉班舞谱及拉班舞蹈理论,这些都为她日后进行舞蹈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39年底,戴爱莲回到祖国,并受到宋庆龄的亲切接待。回国不久后,戴爱莲结识了一位中国漫画家叶浅予,两人迅速坠入爱河,并在宋庆龄的主持下结为伉俪。婚后不久,戴爱莲和丈夫叶浅予一同去了广西,最后到了重庆。1941年,戴爱莲、吴晓邦和盛婕三位舞蹈家在重庆举行了舞蹈专场义演,他们的精彩表演被当时的媒体誉为“新舞蹈的先锋”。

戴爱莲在舞蹈创作上努力耕耘,创作出多部佳作:《东江》描述的是广东渔民在劳作时受到敌人的突然袭击,渔民们虽然流离失所、无家可归,但不忘仇恨、继续前行。《卖》讲述了旧中国父母无法养活自己的儿女,不得不卖掉亲生骨肉的悲惨故事,是对当时社会的无声控诉。《思乡曲》描述的是一位妇女家园被毁、亲人被害,她虽然伤心痛苦,但仍然坚信胜利一定会到来。《朱大嫂送鸡蛋》以秧歌为舞蹈的动作元素,表现了军民的鱼水深情。(www.xing528.com)

回到中国后的几年,戴爱莲受到周恩来等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鼓励。这也让戴爱莲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有责任和义务将中国舞蹈发扬光大。于是,戴爱莲开始不断地搜集民间舞蹈素材。因为在她看来,民间舞蹈才是中国舞蹈的根。戴爱莲去过广西,进过瑶寨。瑶族的独特风俗给戴爱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以此作为舞蹈创作的素材,编创了第一部少数民族舞蹈——《瑶人之鼓》。戴爱莲还学习过昆曲、桂剧,根据桂剧中的经典剧目创作了舞蹈——《老背少》。1946年,戴爱莲在重庆举办了一场“边疆音乐舞蹈大会”,表演的舞蹈涵盖了藏族羌族、维吾尔族、汉族彝族、瑶族六个民族10多部舞蹈作品。由于其精湛的创作和精彩的表演,这场舞蹈大会连演了十几场,场场爆满。

边疆舞蹈作品打开了中国民族舞蹈的宝库。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戴爱莲较早地将民族民间舞蹈搬上舞台,使人们看到了中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为促进中外舞蹈艺术的交流,她曾先后访问了英国、德国、美国等国家,将中国的边疆舞蹈介绍给外国人,让外国人了解到中国除了有梅兰芳的剑舞外,还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戴爱莲的舞蹈才能不仅表现在创编方面,还表现在舞蹈教育方面。她从20世纪40年代起就开始从事舞蹈教育工作;新中国成立后,戴爱莲先后担任了华北大学三部舞蹈队队长、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团长、中央歌舞团团长和北京舞蹈学校校长等职。在教学中,她一直致力于拉班舞谱在中国的传播。在几十年的舞蹈教育工作中,戴爱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舞蹈工作者及专业舞蹈人才。她不愧是中国新舞蹈艺术的开拓者,为新中国的舞蹈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