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傣族民间舞蹈:多姿多彩的中国舞蹈

傣族民间舞蹈:多姿多彩的中国舞蹈

时间:2023-11-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傣族人民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傣族人民的服装也极具特色。傣族被认为是亚热带地区最懂得美的民族之一,因为其爱好艺术,并且能歌善舞。“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典型的基本体态特征,不仅体现在上身的三道弯,还有手臂和腿部的三道弯。由此可见,傣族民间舞蹈安详、舒缓的动律,来自傣族人民劳动、生活的环境。傣族的表演性舞蹈有“孔雀舞”“大象舞”“鱼舞”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孔雀舞”与“大象舞”。

傣族民间舞蹈:多姿多彩的中国舞蹈

傣族因其神奇的热带雨林与灿烂的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每年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不计其数。在我国,傣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等地,既拥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也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傣族人民普遍信仰小乘佛教宗教对傣族人的文化、思想等各方面,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提及傣族,不得不说的便是其著名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在傣历6月下旬或7月初(公历4月中旬)举行。泼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妇女们各挑一担水为佛像“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戏,边泼边歌,相互祝愿。在泼水节期间,还会举行各种传统娱乐活动和歌舞晚会。人们都会穿着艳丽的民族服装,以示对节日的重视。傣族人民的服装也极具特色。傣族男子一般上身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身穿长管裤,以白布或青布包头。傣族妇女的服饰一般以窄袖短衣、筒裙为主。

傣族被认为是亚热带地区最懂得美的民族之一,因为其爱好艺术,并且能歌善舞。“三道弯”是傣族舞蹈典型的基本体态特征,不仅体现在上身的三道弯,还有手臂和腿部的三道弯。这种身、手、腿“三道弯”的体态造型是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服装特色以及宗教信仰密切相关的。“一顺边”的舞姿同样源于人们的劳动生活,这种舞姿就如傣族姑娘挑水、挑谷时的步态和形态。由此可见,傣族民间舞蹈安详、舒缓的动律,来自傣族人民劳动、生活的环境。在典型的傣族剧目作品中,“三道弯”和“一顺边”两者融合,相互配合,充分展现了傣家姑娘柔美的线条以及傣族舞蹈特有的安详、舒缓的律动特点。

傣族舞蹈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代表性舞蹈可分为自娱性、表演性和祭祀性三大类。

关于傣族自娱性舞蹈,极具有代表性的有“嘎光”和象脚鼓舞。“嘎光”傣语意为“围着鼓跳舞”,在德宏、西双版纳和云南其他地方流传。其表演形式自由,表演时间和地点随意,人人都可以参加,是一种民族风格很强的自娱性舞蹈。参与者在鼓声乐声中自由地跳舞,膝盖有规律地屈伸,身体前仰后合,特别突出傣族舞蹈独特的“三道弯”和“一顺边”的特点。近年来,在社会高速发展的促成下,诞生了一种新形式的“嘎光”,即“新嘎光”。“新嘎光”的步法变化很大,动作整齐,节奏明朗欢快,各种颤动比“嘎光”少,最受青年人的喜爱。象脚鼓舞在傣语里也被叫作“光黑拉”“烦光”,是由男艺人表演的自娱性舞蹈,一般在德宏、西双版纳、思茅、临沧等地流传。舞蹈所用的道具——象脚鼓有大小之分。大型鼓常用于伴奏,舞者把大鼓扛在左肩上,用拳、掌、指轻敲重打,形成节奏平稳、抑扬顿挫的“鼓语”,边敲边变换姿势,与舞者交相辉映。小型鼓的末端系有孔雀翎的饰品,主要用于鼓舞的表演。在演出的过程中,舞者的舞姿、韵律和鼓的节奏、音色、音量及摆动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人鼓合一的境界。年轻男子们经常在一起比赛击鼓跳舞,以此来展现他们的青春活力。灵巧活泼的舞蹈动作,体现了傣族人民的乐观和幽默。(www.xing528.com)

傣族的表演性舞蹈有“孔雀舞”“大象舞”“鱼舞”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孔雀舞”与“大象舞”。而舞蹈中,孔雀与象的象征意义往往远超过舞蹈本身,包含着多种文化因素。在种类繁多的傣族舞蹈中,孔雀舞是人们最喜爱、最熟悉的舞蹈之一,也是最具特点的表演性舞蹈,流传于德宏、西双版纳及景谷、孟连、耿马等傣族聚居区。过去舞蹈表演者多为男性,表演时舞者头戴宝塔形金冠及面具,身背孔雀架子道具,以象脚鼓、镲等乐器伴奏。孔雀舞有独舞、双人舞、三人舞及歌舞剧的表现形式。舞蹈的内容多为表现孔雀飞跑下山、漫步森林等动作,感情内敛含蓄,舞蹈语汇丰富,舞姿富于雕塑性。舞蹈动作多保持在半蹲姿态下均匀地颤动,身体及手臂的每个关节都有弯曲,形成了特有的“三道弯”舞姿造型。手形及手的动作也较多,同一个舞姿和步伐,不同的手形或手的动作,就有不同的美感和意境

傣族的祭祀性舞蹈,虽只在民族杂居区流传,但与前两种舞蹈都不相同,多以各村寨集体性表演为主,无特定的传承人传授和编制,只是口传身授。在进行节庆或宗教祭祀活动时,祭祀性舞蹈用来烘托气氛,具有较强的地方民族特色。如元阳县的傣族村寨流传的“祭祀鼓舞”,在祭祖活动时,以鼓为伴奏,师娘在祭台上边唱边舞,群众在台下自由舞动,动作较简单。石屏县的“跳龙舞”在祭龙树的活动中进行,由男巫女巫带头起舞,村民们和着节奏参与舞蹈,舞蹈没有固定的形式和队形,情绪高昂,庄重热烈。新平县送葬时跳的“狮子舞”,以唢呐锣鼓伴奏,表演风格有吸收汉、彝族舞蹈音乐的明显痕迹。总的来说,傣族祭祀性舞蹈有一种独特的古朴韵味,气势磅礴,豪迈壮观,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是傣族舞蹈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刻地体现着傣家的宗教信仰和民族特色。

傣族民间舞蹈的艺术风格特点集中体现在:下肢动作多保持半蹲状态,身体与手臂每个关节都弯曲,形成“三道弯”;舞姿富有雕塑般的美感;舞蹈时膝部均匀地颤动,上身随着膝部的颤动而摆动;脚跟向后踢时快而有力,落地轻盈安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