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山水画-敷色创作,赞美大自然,表现淋漓尽致

中国山水画-敷色创作,赞美大自然,表现淋漓尽致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以看出这幅画仅用了两种笔法,就把作者对大自然的一种赞美,表现得淋漓尽致。首先用点厾的方法,将每个山头上有些杂乱的小山石整理归类,有多有少地点出山头树林,密处郁郁忽忽,疏处孤傲独立,使每个山头各具特点、各展风貌。待水墨干后,用淡淡的赭石色,在山脚边轻轻地涂一层,为后面整座山的绿色铺一个底色。

中国山水画-敷色创作,赞美大自然,表现淋漓尽致

三、敷色大写意创作

这是一幅直接用散笔画的山水画,用笔是这幅画的关键。在符号中可以看到,基本上只有两种笔法:一种是用侧锋,由倒推走笔到顺锋拉散线的拖笔,形成一条由慢到快、由粗到细有节奏变化的线条;一种是点厾的笔法,有推点、有拉点、有厾点等。可以看出这幅画仅用了两种笔法,就把作者对大自然的一种赞美,表现得淋漓尽致。画前要很好地研究符号中的笔墨技巧。(图89)

img227

图89

1.取势定位:运用这一独特的符号,在大体的“S”形流线中,组合出一条犹如盘龙回首般的山头走向,威风凛凛、气势磅礴。右下角的一个小山头,就像龙爪在舞动,好像马上就要跃出画面。这种动势的布阵方法,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在下笔的时候,不去管它山头是怎么长的,应该怎么塑造,而是随着龙形的呼风唤雨,尽管用符号去表现,然后再根据这一有意无意涂就的动势中,“因势利导”,慢慢地将纸上的自然之山表现出来。(图89-1)

img228

图89-1

2.点苔塑造:大的山势把握好以后,接下来要将每一座山根据留下来的自然山形进行仔细的塑造。首先用点厾的方法,将每个山头上有些杂乱的小山石整理归类,有多有少地点出山头树林,密处郁郁忽忽,疏处孤傲独立,使每个山头各具特点、各展风貌。然后再以画龙脊的方法,将各个山头上的苔点断断续续地连接起来,使所有山头有一个气息上的连通。当然在连的过程中,不能硬要将所有山头都连成一片,能连则连,而且有些还可以连成块,将山头变大。不能连者就让其成一个山点,在山势中有线、有点、有块,更会感觉一种自然的美。(图89-2)

img229(www.xing528.com)

图89-2

3.烘染气韵:这一步是淡墨烘染阶段,先在每座山的山脚处用淡墨将山体过渡到白云之中,也就是说山脚处用淡墨染出有厚度的石体,然后慢慢地染出白云,这是一种蒸腾式的白云,在染的过程中,要尽量表现出这种变化莫测的云层来。在染的同时,要把前后两座山有意地分离开来,即用后面山的背阴部衬托前面山的向阳部。接着根据近山的造型设计远山的大势,用淡墨概括地将其表现出来,最后是局部描绘,所有山头在淡墨烘染以后,再要进行适当的重墨点厾,特别是右下角的一个带状的森林要很好地表现出虚实关系。待水墨干后,用淡淡的赭石色,在山脚边轻轻地涂一层,为后面整座山的绿色铺一个底色。(图89-3)

img230

图89-3

img231

图89-4

4.营造诗意:在山脚染有赭石色的基础上,用花青和藤黄两色调成一个草绿色。先以稍有浓厚度的颜料在赭石色上面染一遍,逐渐地向上染出赭石色,进入墨色皴出的墨迹上,朝山头方向染去,草绿色的颜料在不断染的过程中,从浓变成淡、从厚变成薄,山体有了这种色彩的渐变,其厚度、质感就能很好地呈现出来。然后用花青略加一点胭脂色,调成一个很淡的蓝紫色,由山脚的赭石色开始,往白云的方向逐渐染出,在不断加水的过程中,进入云层,大山中那种蒸腾式的云在这样层层叠叠的渲染中就能很好地表现出来。这种画法,一般山头、树梢、瀑布的源头要保持干的墨和色,其形状的轮廓线要清楚,而所有进入云雾中的色、墨和笔触都要从清楚逐渐变成模糊,这样才能很好地衬出白云在山间涌动的自然韵味。(图89-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