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平面构成基本要素 | 美术设计与工艺

平面构成基本要素 | 美术设计与工艺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二课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一、平面构成基本要素——点1.关于点的描述。点按水平、垂直方向排列,形成静的构成。曲直浓淡多变的线是造型艺术强有力的表现手段,是形象和画面空间具有表情和活力的构成要素。面构成的完整性与线的移动速度、频率、方向、路径都有直接的关系。设计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设计需要调节点、线、面的视觉特征,向大自然学习,让构成不再成为一种定式,而是设计者思想的一种自然流露。

平面构成基本要素 | 美术设计与工艺

第二课 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

一、平面构成基本要素——点

1.关于点的描述。

几何学上的点是无面积的,只代表具体位置。在形态学上的点有一定面积、形态、色彩、肌理等。点的形态概念很宽泛,如圆形、海边的沙、天上的星星、草原上的马。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注意到点的真实性与点的几何学意义之间的差别。生活中的点也具有面的成分。点的大小是相对而言的,超过一定视觉比例的点,就转化为其他形态元素。(图1-4)

img5

图1-4

2.点的特性。

(1)点具有很强的向心性,能形成视觉的焦点和画面的中心。(图1-5)

img6

图1-5

(2)点的面积越小越具有点的特性,面积增大,点的感觉会减弱。所以作为细小特征的点,应尽可能采用简洁强劲有力的形状,以免削弱效果。(图1-6)

img7

图1-6

3.点与空间位置的关系。

(1)点位于几何中心:视觉张力均等,庄重,但略显呆板。

(2)点位于视觉中心:感觉平衡、舒适。

(3)点偏左、偏右、偏上、偏下:产生移动的趋势,但过于边置,会产生离动感。

(4)两个相同大小的点:能使视线在两点间流动。

(5)两个不同大小的点:视线会从大点往小点流动。

如图1-7、图1-8。

img8

图1-7

4.点的构成。

(1)点的连续排列形成虚线。距离越近,线性越强。

(2)点向四边连续排列形成虚面。距离越近,面性越强。

(3)点以等间距排列,会形成井然有序的美感,加上点的大小变化,会产生丰富的效果。

(4)点按水平、垂直方向排列,形成静的构成。点沿斜线、曲线、涡状线排列,形成动的构成。

如图1-8、图1-9。

img9

图1-8

img10

图1-9

习作参考(图1-10):

img11

img12

图1-10

思考与练习:

点的构成

要求:掌握点的概念,注意画面的整体性、对比关系,体现节奏感、空间层次感。

尺寸:30cm×30cm2张

二、平面构成基本要素——线

1.关于线的描述。

几何学上线是点的移动轨迹,是面相交的交界。只有位置和长度,而不具备宽度与厚度。在形态学上,线具有长短、粗细、形状、色彩、肌理等的特征。(图1-11)

img13

图1-11

线本身具有很强的概括性、表现性。作为造型的基本语言,线一直被关注。如:中国画的种种线形变化追求意蕴;速写、勾勒草图追求多样化,线的形式表达个性。(图1-12)

img14

图1-12

2.线的种类及特性。

线比点更具情感特性,见表1-1:

表1-1

img15

3.线的构成。

曲直浓淡多变的线是造型艺术强有力的表现手段,是形象和画面空间具有表情和活力的构成要素。线的作用除了能构造外轮廓,还能对画面起到分割、连接的作用。(图1-13)

img16

图1-13

(1)线的集合排列形成面。

(2)通过进行线的粗细变化、长短变化、疏密变化、方向变化的排列,可产生空间深度感、运动感及远近的效果。

(3)通过线的粗细渐变排列,或间隔距离大小渐变排列,能形成有规律的渐变空间层次感。

(4)线的不同交叉方式或方向运动,可形成放射、旋转状的动势图形。(图1-14)

img17

图1-14

(5)利用线的曲折变化,有序地排列直线、曲线,产生凹凸感;无序的排列会造成杂乱、肌理。

习作参考(图1-15~1-24):

img18

图1-15

img19

图1-16

img20

图1-17(www.xing528.com)

img21

图1-18

img22

图1-19

img23

图1-20

img24

图1-21

img25

图1-22

img26

图1-23

img27

图1-24

思想与练习:

线的构成

要求:掌握线的概念,注意画面的整体性、协调感,体现空间层次。以黑白手段,手绘完成。

尺寸:30cm×30cm2张

三、平面构成基本要素——面

1.关于面的描述。

几何学的定义中,面是线移动后的轨迹,线的移动方向必须与线构成一定的角度。面具有位置、长度、宽度;面没有厚度。扩大的点形成面,一根封闭的线造成面。点、线的密集形成面。面构成的完整性与线的移动速度、频率、方向、路径都有直接的关系。在形态学上,面具有大小、形状、色彩、肌理等要素。(图1-25、图1-26)

img28

图1-25

img29

图1-26

2.面的形态特征与心理特征。

(1)面的相对性。

如果面的长度、宽度与画面的整体比例产生巨大的差异,这时的面的性质就向线和点的性质改变。设计者应该根据自己的设计需要调节点、线、面的视觉特征,向大自然学习,让构成不再成为一种定式,而是设计者思想的一种自然流露。(图1-27)

img30

图1-27

(2)面的分类与心理特征。

从形态的描述上我们可以把面分为几何面、自由面、实面与虚面,这些不同的面,在视觉上所产生的心理效果各有不同(图1-28)。具体参见表1-2。

img31

图1-28

表1-2

img32

3.面与面之间的关系。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面同时出现在空间里时会形成多样的构成关系(图1-29),面与面间的构成关系如下:

(1)分离:形与形不接触,有一定距离,呈现各自形态。

(2)相切:指面与面的轮廓线相切,并由此而形成新的形状,使平面空间中的形象变得丰富而复杂。

(3)重叠:一个形覆盖在另一个形上,由此产生前后、上下的空间层次。

(4)透叠:形与形相互交叠,重叠的形状具有透明性,面与面之间的重叠处出现了新的形状从而使形象变得丰富多变,富有秩序感,是构成中很好的处理方式。

(5)差叠:面与面相互交叠,交叠而产生的新的形象被强调出来,在平面空间中可呈现产生的新形象,也可让三个形象并存。

(6)结合:面与面相互交叠时,结合成面积较大的新形象,使空间中的形象变得整体而含糊。

(7)减缺:一个面的一部分被另一个面所覆盖,两形相减,保留了覆盖在上面的形象,又出现了被覆盖后的另一个形象留下的剩余形象,一个意料之外的新形象。

img33

图1-29

4.图与地。

在一幅画面里,成为视觉对象的叫“图”(正形),其周围的空白部分叫“地”(负形)。地的作用是衬托图,使图能显示出来。(图1-30)

img34

图1-30

5.面的打散重构

在正方形或长方形上切分几块,再进行自由组合的构成。(图1-31~图1-33)

img35

图1-31

img36

图1-32

img37

图1-33

习作参考(图1-34):

img38

图1-34

思考与练习

面的打散重构构成一组(四张,可以是分离、相切、重叠、透叠、差叠、结合、减缺)

要求:充分体现面与面的关系。

尺寸:10cm×10cm/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