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入分析市场价值与个别价值的对立与统一

深入分析市场价值与个别价值的对立与统一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首先论述了市场价值决定的机制包括市场价值与个别价值的矛盾。然而,马克思的市场价值理论,不仅科学地揭示了市场价值形成机制中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的矛盾,而且以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阐明了市场机制中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的统一。马克思分别地分析了由较坏条件下生产的商品调节市场价值与由较好条件下生产的商品调节市场价值的情况。

深入分析市场价值与个别价值的对立与统一

马克思科学劳动价值论自始至终贯穿着的辩证法,还表现在对市场价值与个别价值的又相矛盾又相统一的相互关系的卓越的分析中。

马克思首先论述了市场价值决定的机制包括市场价值与个别价值的矛盾。因为,既然我们谈到的是商品市场价值,即不同的个别价值平均化为一个市场价值,这个一般的、统一的市场价值除了对于具有平均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是相吻合的而外,对于其他条件下提供的商品,都是偏离个别价值的。“在这些商品中,有些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市场价值(也就是说,生产这些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少于市场价值所表示的劳动时间),另外一些商品的个别价值高于市场价值。”[68]“这样,在最坏的一端生产的人,必然低于个别价值出售他们的商品;在最好的一端生产的人,必然高于个别价值出售他们的商品。”[69]可见,无论是简单商品经济或是资本主义发达的商品经济中,由于价值决定采取市场价值决定的形式,因而对于一部分平均条件以外的生产者来说,价值决定表现为与商品个别劳动的投入量不相干,对这些生产者来说,个人投入的劳动耗费的增长也不会提高商品的市场价值,个人投入的劳动耗费的减少,也不会降低商品的市场价值。市场价值和个别价值的矛盾与偏离,在发达的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中,是更加地发展,更加地经常。因而乍一看来,市场价值似乎就脱离了商品的实在价值,价值似乎不再是内生的,而成为外在的。人类劳动耗费物化为价值实体和价值量决定于商品生产中所耗费的劳动量的规律,似乎是不再能成立了。然而,马克思的市场价值理论,不仅科学地揭示了市场价值形成机制中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的矛盾,而且以不可辩驳的逻辑力量阐明了市场机制中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的统一。

资本论》中马克思对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的统一,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第一,市场价值是以个别价值——个别生产者“实际花费的劳动时间”[70]为基础。尽管“商品的现实价值不是它的个别价值,而是它的社会价值,就是说,它的现实价值不是用生产者在个别场合生产它所实际花费的劳动时间来计量,而是用生产它所必需的社会劳动时间来计量”[71]。但是,这个作为社会价值的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却是以个别劳动耗费为基础,是投入市场的所有商品所包含的个别劳动时间的平均化,或就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商品的个别价值的加权平均,即,只不过这种加权平均应理解为:它是作为一个社会经济过程即作为市场机制的个别价值的平均化。如果不是以各个生产者的个别劳动耗费为基础,如果不是把实际的个别劳动耗费投入平均化的熔炉,也就不可能形成现实的市场价值,马克思指出:“市场价值必定表现实际价值。”[72]

第二,部门内部的竞争和个别价值转化为市场价值的过程中,在市场价值由中位个别价值或“中等价值”[73]来决定的情况下,尽管“对两端生产的商品来说,表现为一种强加于它们的平均价值”[74],最好条件一端生产的商品会表现出一个为正数的差额价值[75],在最坏生产条件一端生产的商品会表现出一个为负数的差额价值,前者形成超额剩余价值,后者变成剩余价值的扣除与不足部分,但是,也会出现这种情况:部门内部最好生产条件一端的作为正数的差额价值与部门内部最坏生产条件一端的作为负数的差额价值互相均衡,正负相抵。可见,对每一端来说,社会价值对个别价值是相偏离与相矛盾的,而就两端的总和来说,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却又是相一致与相统一的。

第三,在上述条件下进行的部门的竞争,虽然“就各个等级的产品来看,当然,它们的(个别)价值可能高于或者低于市场价值”[76],但是市场价值的总和必然是等于个别价值的总和。马克思说:“商品总量的价值,也就同所有单个商品合在一起——既包括那些在中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也包括那些在高于或低于中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价值的实际总和相等。”[77]马克思就这样从商品总量的价值的角度来论证了市场价值决定的机制中仍然体现了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的一致。他说:“商品的个别价值应同它的社会价值相一致这一点,现在在下面这一点上得到了实现或进一步的规定:这个商品总量包含着为生产它所必需的社会劳动,并且这个总量的价值=它的市场价值。”[78]

基于以上三个方面,马克思论述了部门总商品的市场价值决定方式(这里是指的中位的生产条件的个别价值决定市场价值的情况),尽管在具体形式上不同于单个商品的价值决定方式,但是,它“并不违反价值规律[79],而是价值决定的规律的作用在部门内总商品的交换中得到实现的新的和带有迂回性的形式。

有必要指出,马克思的市场价值理论,深入地分析与论证了即使是在由两端的,即劣等条件的高位个别价值决定市场价值以及优等的即低位个别价值决定市场价值的情况下,尽管市场价值与个别价值的偏离表现得更加显著,它意味着社会价值与个别价值的矛盾的更加深化,但是在那里仍然存在着市场价值与个别价值的统一。(www.xing528.com)

马克思分别地分析了由较坏条件下生产的商品调节市场价值与由较好条件下生产的商品调节市场价值的情况。

在部门总商品构成中,较坏条件下生产的商品占相当大的比重,马克思指出,在这里,“市场价值或社会价值就由在较坏条件下生产的大量商品来调节”[80]。我们不能把马克思的这一段话理解为最坏条件的个别价值就是市场价值,而是说高位个别价值乃是市场价值形成的中准和不可逾越的界限。对市场价值由高位个别价值来调节的情况,马克思这样说:“严格地说,每一单个商品或商品总量的每一相应部分的平均价格或市场价值,在这里是由那些在不同条件下生产的商品的价值相加而成的这个总量的总价值,以及每一单个商品从这个总价值中所分摊到的部分决定的。”[81]这里明确指出,市场价值是个别价值的平均化,也可以视为,不过这绝不是一个计算中的加权平均,而是属于社会经济过程与生产关系的市场竞争中的个别价值平均化。

在这里,我们要结合《资本论》的论述,进一步分析市场价值决定的机制。假定低位个别价值调节市场价值的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假定制鞋部门总商品结构中,劣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占据优势。a是上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比重为10%,它的个别价值假定是8元,商品量为100,Σa=800元;b是中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个别价值假定是10元,商品量是200,Σb=2000元;c是最坏条件下生产的商品,个别价值假定为12元,商品量为700,Σc=8400元。这个商品(鞋)的市场价值=11.2元,这11.2元不应从绝对数值来理解,即把它作为是现实的市场价值量——作为数学平均值的现实市场价值量是根本不存在的,而应该视为是一个理论模式数值,它可以读为:以高于中等条件但低于最好条件的个别价值水准。这是由于在为出售同一商品的市场竞争中,从供给方面来说,(1)占生产者大多数的劣等条件的生产者一方面要尽量争取足以弥补个别价值的售价的价格(包括实现商品中的剩余价值),(2)出现在市场上的中等与优等条件的生产者愿意在超过他们的个别价值时及早将商品脱手。而从需求一方来说,由于三种条件生产出来的商品均是社会需要的,这种社会需要,通过买方的竞争,使商品市场价格要抬高到中等条件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以上,才能把劣等条件生产的商品吸收到市场上来和让渡出去。正是上述市场购销因素形成的合力,使一个高于中等条件但低于不利条件的个别价值成为市场价格稳定的中准。这样的竞争与个别价值平均化“得到的市场价值,不仅会高于有利的一端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而且会高于属于中等部分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但它仍然会低于不利的一端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82]

第二,我们还可以假定一个部门总商品构成中最劣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占更大比重,例如a类占8%,商品量为80,Σa=640元;b类占10%,商品量为100,Σb=1000元;c类商品占82%,商品量为820,Σc=9840元。按照上述个别价值平均化为社会价值的方式,鞋子的市场价值为=11.48元。这一例子表明不利一端在总产量中比重的增大,改变了市场供求因素的合力,使市场价值向高位个别价值接近。

第三,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假定部门总商品的构成中劣等条件下生产的商品占绝对的优势,例如,a类商品占2%,商品量为20,Σa=160;b类商品占3%,商品量为30,Σb=300;c类商品占95%,商品量为950,Σc=11400。按上述各个别价值平均化为市场价值的方式,鞋子的市场价值=11.86元。这种情况表明,劣等条件的商品生产规模的进一步扩大条件下,市场供求因素形成的合力,使市场价值与高位个别价值进一步接近和走向一致。马克思说:市场价值“和后一种个别价值接近到什么程度,或最后是否和它相一致,这完全要看不利的一端生产的商品量在该商品部门中具有多大规模”[83]

可见,马克思在论述两端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量不能相平衡条件下的市场价值决定时,把市场价值作为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个别价值的平均化的结果。它的理论模式是。就本质上来说,市场价值向高位个别价值接近的变动,完全是由于生产构成的变化所引起的个别劳动量的增长。在这里个别劳动量仍然是价值决定的现实基础,只不过它要汇总为社会总劳动量,并分摊到每一个商品中。因而,马克思阐明了这一种市场价值决定的方式,仍然体现了价值量决定于生产中耗费的劳动量的规律。马克思还论述了在有利一端生产的商品量占优势的情况下的价值决定方式,论证了市场价值是随这种商品在部门生产中所占比重的增大而与低位个别价值相接近或一致,阐明了它同样地体现了价值决定的规律的作用[84]。这样,马克思就透过市场价值决定的多样方式所固有的偏离个别价值的外观,揭示了市场机制中仍然存在着个别价值与市场价值的内在的统一,并通过个别价值与市场价值的矛盾运动,来阐明了部门内部商品交换中价值规律作用的新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