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闭与自卑:实用指南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闭与自卑:实用指南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闭”一词,让我们很容易联想起在没有掌握真正的卫生和医学知识前,人们用来防治疾病的方法——自我封闭。丧失自信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是低能儿,甚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孩子会感到自己软弱,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做好某些事情,从而压抑了行动的欲望。父母自以为对孩子好的行为,很可能已经破坏了孩子自我成长的内在规律,催生了孩子内心自卑感的萌芽,进而让他觉得自己是笨拙和无能的,直至这种自卑感越来越重。

如何帮助孩子克服自闭与自卑:实用指南

自闭”一词,让我们很容易联想起在没有掌握真正的卫生和医学知识前,人们用来防治疾病的方法——自我封闭。那时的人,流行病来临的时候,就把自己关闭在密不透风的屋子里。他们一整天都关着窗户,空气甚至都无法流通。他们穿着一层又一层的衣服,用厚厚的长袍把自己裹起来,认为这样就能防止空气钻入他们的身体,对于他们来说,这样的环境就是防御疾病入侵的良好屏障。

然而,这样的自闭是没有用的。同样,“自闭”的心理障碍就像一道隔开人精神世界的墙,将孩子与外界美好事物隔离开,而这些事物很可能就是他们的幸福之源。让孩子自我孤立,就像在孩子的心里笼罩一层薄纱,让孩子的心理反应越来越迟钝。对孩子来说,外界的一切都是灰色的,以致让孩子对所有可能感兴趣和喜爱的事物都产生抵触情绪。学习不是娱乐,更不是让他对世界产生厌烦心理,让孩子充满防御情绪,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抵触”。起初,孩子只是对某一特定学科有所抵触,慢慢地波及所有的学科,再后来对学校、教师和小伙伴都产生了抵触情绪。那时,孩子的心中,再也没有爱和真诚,变得自我封闭,害怕学校,以至于最后不得不脱离学校。

最可怕的是,童年时期的心理障碍很可能会伴随他们一生。比如,许多人不喜欢数学,不仅不能学好数学,甚至只要一提到它,就会陷入忧虑和厌恶之中,这就是童年时期自闭的结果。在其他学科上,也会出现同样的情况。

比如,有一位年轻的女士,她很聪明,但是她在拼写上经常犯些孩子才会犯的错误,这太令人吃惊了。她为改正这个缺点做了许多努力,可每次都以失败告终。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错误越来越严重,甚至阅读经典著作也毫无帮助,而这很大程度上是她童年时期对拼写产生恐惧心理的结果。看起来,正是这种防御,让孩子不能发挥他的学习本能,在他的头脑中,也就丧失了去改变的坚强意志。

孩子似乎向来处于弱势地位。举例来说,当一个孩子端了一杯水,父亲就可能担心孩子将杯子摔碎。当父亲有这种想法的时候,杯子就成了他眼中随时都可能摔碎的宝贝,结果他迅速地从孩子手中把杯子夺过来。虽然这位父亲很可能一向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很想把孩子培养成大人物,但是他的行为,很可能在不经意间击碎孩子的自信心。虽然这位父亲不是刻意这么做的,但他只是把这个弱小的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财产,想当然地对待他,全然不顾孩子的心理感受。

再比如,当一个孩子在玩游戏时,父亲走上前打断他,强硬地安排他去散步。之后,孩子被打扮一番,不情不愿就被带出去了。或者,孩子正在自得其乐地玩一个游戏,正把石块往桶里装,这时他妈妈的一位朋友来拜访,妈妈就要求这个孩子立即停止游戏,去见客人。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总是打断孩子,或突然闯入他的世界,让孩子失去自己的空间。有些家长从来不与孩子商量,就主宰着孩子的生活。

与孩子相处时,成人总会不经意地羞辱孩子,让他们感觉自己软弱无力,这在无形中压制了孩子行动的愿望。成人不仅会干预孩子的自由活动,还总是不耐烦地说:“你不能做那件事,也不要去尝试,这对你毫无意义!”如果这个成人性格粗暴,他甚至会说:“你这个傻瓜,你在做什么?你难道不知道不能这么做吗?”成人这么粗暴,不仅妨碍孩子所做的事情,而且打断了孩子做事的连续性与积极性。

一次次的挫折感,是阻碍孩子发展的祸害之源,最终让孩子变得不自信。丧失自信的孩子会认为自己是低能儿,甚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最重要的是,成人强势的行为不断打击着孩子,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所作所为不仅没有价值,而且还是个什么也决定不了的无用之人。这种观念会导致孩子产生沮丧的心理,丧失信心,心里布满阴影,而陷入恐惧和冷漠的心态中。

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孩子就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精神障碍——自卑感。一旦孩子产生了自卑感,他的生活就会充满灰暗,胆怯、退缩则会与孩子形影不离。胆怯会让孩子在做决定时迟疑不定,让孩子在面对困难与批评时产生退缩、绝望的心理。

与之相反,正常的孩子最典型的特点就是充满自信,能掌控自己的行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www.xing528.com)

在“儿童之家”,参观者由于没有看到指挥孩子做事的老师,显得有些失望。一个男孩告诉他们,虽然老师放假在家休息,但是孩子们可以随时进入教室,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样,每个孩子都非常了解自己的潜力。比如,这个男孩知道他正在做什么事,要怎么安排这件事。最重要的是,在做这件事情时,这个男孩子一点儿也没有觉得自己做了特别的事情,所有的一切看起来都那么自然。孩子的这种自由状态体现出了完美人格的平衡。

在这所“儿童之家”,有一个小男孩正在玩拼词游戏。当时意大利王后站在他面前,要求他停下手头的事,为她拼写“意大利万岁”。当这个孩子听到王后的要求时,他正把刚刚拼写的字母复原到原来位置。出于对王后的尊重,我们希望他暂停一下,马上执行王后的命令。但是他一点也不受这种干扰,还是先安静地还原字母。在拼写新词前,这个孩子已经习惯把使用过的字母归位,他无法放弃他习惯性的游戏方式。

等他做完他正在做的事情后,他才按王后的要求拼出了“意大利万岁”这句话。尽管这个小家伙只有四岁大,但他的自控能力与情感能力已经相当稳定,完全像一个成人。

一个人自卑的最大根源是他自己没能力做好某事。打个比方,如果让一个身体有缺陷的人必须跟一个完全健康的人赛跑,那么,前者一定不会希望进行这场比赛。一个普通人也不会愿意跟职业拳击手对决。因为在比赛之前,他的心里已经产生了一种不能获胜的感觉,导致他丧失了比赛的勇气和信心。

成人对孩子不断地轻视也会产生相同的效果。孩子会感到自己软弱,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做好某些事情,从而压抑了行动的欲望。

“你不能做那件事,对你而言,尝试做一下毫无意义。”“你这个傻瓜,你在做什么呢?你难道不知道你不能做那件事吗?”这样的语言不仅会阻碍孩子的行为,打断其行为的连续性,甚至是对孩子的一种侮辱。

如果我们的孩子总是没有勇气去做某事,那么作为父母,就应该检讨自己了,也许正是因为父母不经意的话影响了孩子。父母自以为对孩子好的行为,很可能已经破坏了孩子自我成长的内在规律,催生了孩子内心自卑感的萌芽,进而让他觉得自己是笨拙和无能的,直至这种自卑感越来越重。这种成长中的障碍就会深深影响孩子的心理,会使他觉得自己无能或者比别人差。

既然如此,作为父母该如何避免孩子产生自卑感呢?那就是多给予孩子肯定和鼓励,让孩子感觉自己就是自己行为的主人。

这样,他的心中就不会再有自卑感,敢于尝试一切力所能及的活动,几乎每天都充满激情地去做每件事,发展自己虽然稚嫩却日益成熟的心智。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对自己的行为有把握,并充满信心。即使父母和老师不在身边,他们也一样认认真真地做着每件事,让内在的完美个性得以充分体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