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博学并约知:王应麟的学问之道与他的著作

博学并约知:王应麟的学问之道与他的著作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贵博而能约,未有不博而能约者也。博学强识,自可以待问耳;不知约守,而只为待问设焉,则无问者,儒将无学乎?王氏因待问而求学,既知学则超乎待问矣。今之博雅君子,疲精劳神于经传子史,而终身无得于学者,正坐宗仰王氏,而误执求知之功力以为学即在是尔。夫学有天性焉,读书服古之中,有入识最初,而终身不可变易者是也。[3]王应麟,字伯厚,宋人,学问该博,著有《困学纪闻》《玉海》等书。

博学并约知:王应麟的学问之道与他的著作

或曰:举业所以觇人之学问也,举业而与学问科殊,末流之失耳;苟有所备以俟举,即记之所谓博学强识[1]以待问也,宁得不谓之学问欤?

余曰:博学强识,儒之所有事也;以谓自立之基,不在是矣。学贵博而能约,未有不博而能约者也。以言陋儒荒俚,学一先生之言以自封域,不得谓专家也。然亦未有不约而能博者也。以言俗儒记诵,漫漶[2]至于无极,妄求遍物,而不知尧舜之知所不能也。博学强识,自可以待问耳;不知约守,而只为待问设焉,则无问者,儒将无学乎?且问者固将闻吾名而求吾实也。名有由立,非专门成学不可也。故未有不专而可成学者也。

或曰:苏氏之类求,韩氏之钩玄提要,皆待问之学也,子谓不足以成家矣。王伯厚氏,[3]搜罗摘抉,穷幽极微,其于经传子史,名物制数,贯串旁骛,实能讨先儒所未备,其所纂辑诸书,至今学者资衣被焉,岂可以待问之学而忽之哉?

答曰:王伯厚氏盖因名而求实者也。昔人谓韩昌黎因文而见道,既见道则超乎文矣。王氏因待问而求学,既知学则超乎待问矣。然王氏诸书,谓之纂辑可也,谓之著述则不可也;谓之学者求知之功力可也,谓之成家之学术则未可也。今之博雅君子,疲精劳神于经传子史,而终身无得于学者,正坐宗仰王氏,而误执求知之功力以为学即在是尔。学与功力,实相似而不同。学不可以骤几,人当致攻乎功力则可耳。指功力以谓学,是犹指秫黍以谓酒也。

夫学有天性焉,读书服古之中,有入识最初,而终身不可变易者是也。学又有至情焉,读书服古之中,有欣慨会心,而忽焉不知歌泣何从者是也。功力有余而性情不足,未可谓学问也;性情自有而不以功力深之,所谓有美质而未学者也。夫子曰:“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4]不知孰为功力,孰为性情,斯固学之究竟。夫子何以致是?则曰“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今之俗儒,且憾不见夫子未修之《春秋》,又憾戴公得《商颂》而不存七篇之缺,[5]自以谓高情胜致,互相赞叹。充其僻见,且似夫子删修,不如王伯厚之善搜遗逸焉,盖逐于时趋,而误以擎绩襞襀[6]补苴谓足尽天地之能事也。幸而生后世也;如生秦火未毁以前,典籍俱存,无事补辑,彼将无所用其学矣。

【注释】

[1]音志。(www.xing528.com)

[2]音曼患,(冖 厂乂)敝坏不可辨别也。但此处似有广泛之意,应改为漫汗。

[3]王应麟,字伯厚,宋人,学问该博,著有《困学纪闻》《玉海》等书。

[4]见《论语》。

[5]周武王灭商,封纣之庶兄微子于宋,修其礼乐以奉商后。其后逐渐放失。七世至戴公时,其大夫正考甫,得《商颂》十二篇于周太师。至孔子编诗而又亡其七篇。

[6]襞,必益切,音璧(勹一),襀,节激切,音绩(一);襞襀,谓蹙布帛之广而折叠之,即所谓打裥也。原本作擎绩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