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略说:探究守知之道

老子略说:探究守知之道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这是老子在《道德经》里多次提醒的。所以老子叮嘱要“知其荣,守其辱”。知这守那,这就对了,那也对了。

老子略说:探究守知之道

老子在上一章里说过,合于至道者才是善人,背道而驰者就是不善人。这里的“善”,不单单是“善良”,而是“合道”,而“不善”也不是“不善良”,而是“不合大道”。所以一个善良的人,也完全可能是一个不合道的人,而合道的人,必定是善良的人。“善人”们由于合了大道,所以懂得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老子接着说: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

这里的雌雄、黑白、荣辱虽然是“对立”的,却是“同类”,就好比阴阳虽然也是对立的,但是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互根的。雄,是阳,刚健勇为。但修道做功夫,与行军打仗一样,不可一味肆意刚勇,不可贪功妄进。所以要持守“雌”的一面——收敛、克制、隐忍。若能如此,方能审时度势,虚心向下,犹如天下的溪涧之水般处下、处柔、处低。故曰“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在养生修道做功夫上,人的“心神”就是“雄”,其性刚强难以驯服,终日杂念不断,奔驰不息,其躁进妄念十分刚健难化,怎么办呢?上乘练法是“知其雄,守其雌”,我自如如不动,持守安静虚无,管他什么妄念闲情!次一乘的就是收视返听,凝神入气穴(“为天下溪”)。日久功深,自然可以使人身的常德显现,回归于生命本源。所谓“常德”,就是大道真常所表现出来的功德妙用。常德不离,是指行住坐卧不离这个,抱道终日,雌雄一体,动静一如,身心自然柔软如初生的婴儿般离道最近。故曰:“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如此用功修持,很快就能光明朗发,就像那些被胡涂医开发过的小朋友们一样,闭上眼睛,眼前也有光芒万丈的小太阳般的光明,古人管这叫作“虚室生白”。有了这个境界,世间很多道理就慢慢会明白。咱们老中的文字很有意思,这“明白”二字,明道之后,疑惑冰释,知见清清楚楚,就是“明白”。太上提醒的是,修道到了这个阶段,光明朗发,具备了对万事万物都十分敏锐、明白其情理的智慧了,这时更不可轻易显山露水过度使用,因为这个“炫露耀物”的能力太耗能量。而应该内含自守,守住那昏昏默默窈窈冥冥之道。这是老子在《道德经》里多次提醒的。修道的人要“光而不耀”,要“俗人昭昭,我独昏昏”,要“明道若昧”。老子所说的“白”,是修道做功夫到了一定程度,“明白”之后的光明朗发,智慧昭然。而“黑”,则是指“昏昏默默”“窈窈冥冥”,外示昏暗、愚昧。这样才能合于无黑无白的至道。至道,黑白全无,善恶不沾,这才是先天模式。这个先天模式,才应该是天下人的身心本俱的行为方式。至道,善恶两不思量。但在行功上,要提醒自己守持住昏默窈冥之道,才能合于天心,日月不过,四时不忒。天心即是无心,无心即是无极。无极即大道。故曰:“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前阵子卓玛让我给他们瑞士中医协会的一些中医大夫讲古传中医“如何用数来治病”,我让他们都来我办公室喝茶,边喝茶边讲。卓玛问我要收多少钱,我让他们每人各准备了一笔钱。结果有人跟卓玛讨价还价,还有人认为因为胡涂医“不是从医的”,这“第一次不该收那么多钱”(他们平时听惯了各种免费讲座),最后不来了。后来那几位决定花“重金”来听我忽悠的,到了我办公室我才宣布这次免费结缘,估计没来的人肠子要悔青了。古传中医的东西历来“万两黄金不轻传,十字街头送有缘”,千古以来哪有贩卖大道的呀!我知道在瑞士做中医的,多半都是普通工薪阶层,但是你要来问道,总不能让你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来,不能抱着只想索取不想付出的念头,总得有点儿诚意呀!若真要付钱,我一天讲七个小时的时薪,传授那么多即学即用的妙法,哪里是普通中医师付得起的!我知道这些同行心疼钱,偏偏要让他们准备好钱,让他们觉得我黑心。这就是“知其白,守其黑”。(www.xing528.com)

赚钱当然是好事,胜利也是光荣的。但是好事的另一面就是坏事,光荣的另一面就是不光荣。好比有白天就终归有黑夜,有新官上任就会有旧官下台,有阳必有阴。阴阳两种物质的临界点光速,阴阳之间的临界点是念头。一个人如果把钱财、荣耀都归于一己所有,危险、屈辱的到来就是早晚的事儿。所以老子叮嘱要“知其荣,守其辱”。万事万物,若能得时得理,必定荣贵显达。好比草木逢春自然欣欣向荣。修道做功夫,到了光明朗发之时,你稍微一用这些超能力,各种荣誉诱惑也就随之而来,若滥用它并且骄肆于各方,必定惹祸。历史上不乏各种倒下来的大师都是因为这个原因。若能在荣贵显达之时,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虚怀若谷的“作风”,才堪成大器。好比深山空谷,任风来任云飞,我自安然不动。这样本来的常德才能充分显发,复归混合未破的真朴与初始状态,从而使生命力恢复至最佳状态,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故曰:“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有了“知其白,守其黑”的心性修炼,必定可以反观内察,凝神定心。有了“知其荣,守其辱”的行为修持,必定可以降低能量消耗,回归生命最原始的真朴、纯粹状态。真朴,就是真常,就是大道的初始状态。人心本来就是佛心,只是受了外境污染才失却原来的真朴。如果能把后天的杂染去除,真朴自然显现。真朴、真常,无形无相。它一旦破散之后,在圆为圆,在方为方;在大为大,在小为小;在曲为曲,在直为直;在高为高,在矮为矮;在胖为胖,在瘦为瘦……这就是“朴散则为器”。修道有成的圣人,返璞归真,不以雄健而守柔雌,不以明白而侮昏暗,不慕荣贵而处超然,万物一体,人我一如,他们才是洞见生命真正主人的人。这些人“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堪称天地间之“官长”——能主宰、能主导。故曰“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因天之道,合道而行,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这样的大气量、大格局是谓“大制”。不因小失大,不逐末舍本,不拘泥于一形一器而圆成大道,这就是“不割”。是谓“故大制不割”。

说到底,修道做功夫,要大气磅礴做长线投资,不要追求蝇头小利炒短线。知这守那,这就对了,那也对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