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道经:守柔知常,达到贵身观

老子道经:守柔知常,达到贵身观

时间:2023-11-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老子具有中国特色的“贵身观”的内涵看,又可称为贵生观,养生观,养身观,保身观,保命观,生命观,等等。老子贵身观及其哲学思想意义,是与其实现恒道理想国的伟大目标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至于后来尊奉老子的道教,虽也有黄巾军、五斗米教那样的支派,不惜舍身奉教,举兵起事,造成了人员重大伤亡和社会动乱,但那是社会高压所迫,并非老子贵身观原意。这倒是十分接近老子无为观与贵身观实质的合理阐析。

老子道经:守柔知常,达到贵身观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名闻四海,常被人用来劝告那些狂热亢奋,透支体力、精力和生命,拼命干活,兴业图利的工作狂的话,这一教导他们首先要学会保重身体,珍惜生命,然后才可能更好地更长久的为人民为祖国工作的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其思想的源头,实出自老子

正是在老子“长生久视”,贵身为民的思想影响下,人本主义养生之道和生命观在中国得到了广泛流传。特别是道教的建立,更是把养生得道成仙作为教派的鲜明特色,而区别于同样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主流地位的佛教与儒教。如明孝宗很早就有“以佛治心,以道治身,以儒治世”的说法(参见明胡谧《三教平心论》)。道安所著的《二教论》,也很早就明示了“佛忘身而济物,道服饵而养生”的两教区别。再从明代碑刻《少林寺混元三教九流图》的“佛家见性,道家保命,儒家明伦”图文看,也宣示了儒家是谈人际关系的学问,道家是说养身保命的道理,佛家是讲见识真心的智慧。这些都是我们理解老子贵身观深旨的宝贵启示。

从老子具有中国特色的“贵身观”的内涵看,又可称为贵生观,养生观,养身观,保身观,保命观,生命观,等等。它是老子对人生命的关怀,是老子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儒家的舍身求仁,佛家的舍身饲虎,与杨朱派认为贵生就是恣情纵欲固然不同,与庄子的“无己”也是异趣的。从消极的一面看,它可以明哲保身,避祸远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司马迁说“老子隐君子也。”就是这个意思。而从积极的一面看,它洁身自好,养生拒腐,治身修德,自我完善,积极保全,可以珍惜性命,留存实力,从而更好实现贵身为民,恒道治国的理想。如“文子问治国之本。老子曰:本在于治身。未尝闻身治而国乱者也,身乱而国治者未有也。故曰:修之身,其德乃真。”(见《文子》)从科学的方面推而论之,它还可以和人们的身心观,健身观,长寿观,修德观以至于生命观、行为观、世界观等联系起来,从道教的宗教文化方面来看,也可以和洞天福地,内丹外丹,修炼成仙,得道飞升,长生不老等神秘观念联系起来。这也正是老子被尊为道教始祖的理论根据之一。

老子贵身观及其哲学思想意义,是与其实现恒道理想国的伟大目标的重要作用所决定的。“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贵生。”[77]在生死线上挣扎的广大人民是最珍惜生命的。历史上有人攻击道教的“贵生”之人是“守尸鬼”,是只知道守着“臭皮囊”,对于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的人,是很不恰当的。可以说,人及其生命是世界上第一个可宝贵的,人本必贵生,这个生命价值意义的发明权属于老子。它与鼓吹“不成功,便成仁”,“杀身以成仁”,重伦理价值轻生命价值的儒家思想,与重视六道轮回不重皮囊之身的佛家思想判然有别,与文革时期那喊得震天介响的“不怕杀头,不怕坐牢,不怕离婚”的极左口号格格不入,与当年煽动神风突击队飞行员与敌军同归于尽,重天皇如天神轻生命如粉尘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更是大相径庭。

在诸子百家中,没有一家像老子这样把“身体是恒道的本钱”的辨证道理阐析得如此深透,把身体和事业的关系处理得如此和谐的。法家主张的推行者和集大成者商鞅李斯韩非等,不是被车裂就是被下监狱赐死。儒家虽承认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但似乎缺少具体对策,就连其祖师爷孔子和卫道者韩愈等,也都不是困于陈、蔡,惶惶如丧家之犬,就是因劝谏迎佛骨而险些掉脑袋。墨家主张摩顶放踵,粉身碎骨,在所不辞,身体本来就无足挂齿。兵家研究战争,虽强调保存自己,但面对“杀人一万,自损三千”的流血惨剧,也无可奈何,安之若素。杨朱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完全将自己外在于社会,否定了诸子各家奉献社会的积极意义,也不可取。至于后来尊奉老子的道教,虽也有黄巾军、五斗米教那样的支派,不惜舍身奉教,举兵起事,造成了人员重大伤亡和社会动乱,但那是社会高压所迫,并非老子贵身观原意。正如庄子所说:“生者,德之光也;性者,生之质也。性之动谓之为,为之伪谓之失。”(《杂篇·庚桑楚》)其意为,生是德的光辉,性是生的本质。性的活动叫作为,行为虚伪叫作失去本性。这就说明了“为”与“生”与“性”的关系。也就是说,宝贵的生命是玄德的灿烂光辉,只有无伪即无妄为的行为,才是符合生命本性的律动,不离恒道玄德的行为。这倒是十分接近老子无为观与贵身观实质的合理阐析。

那么,应该如何看待老子的保全自身的贵身观呢?一言以概之,老子的贵身观是诸子百家中最有人道主义思想光辉的以人为本的先进观念,是保证恒道玄德于人类无为境界中完全实现的实践论,是指导人类身心健康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和生命观,也是道教依照老子“道法自然”的说教实现人生价值的理论基础。老子的贵身观如恒道观、玄德观、无为观一样贯串于全书,有些话即使主要是针对其他问题所说,抽取出来也可作为贵身观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中国土产的唯一宗教——道教的养生家选择老子思想作为修身养性,得道成仙的古老经典,总结出导引术、内功法、外功法、房中术、自然虚静法、形神抱一法、涤除玄览法、虚心实腹法、冲气去同法、抟气致柔法等等,以达到养神、守精、合气、强形而又归于“一”,即“得一”“守一”的养生长寿目的,绝不是偶然的。20世纪80年代在湖北江陵县出土的中国目前最古老的古代导引术专著——《引书》,就引入了老子的语录来阐述导引术原理。

值得注意的是,老子的贵身观在文化价值取向上,以注重个体的贵生,贵虚,贵明,贵善取代只注重群体的功利主义,在文化控制上以自化取代教化,在文化理想上以反朴归真取代繁文缛礼,在手段上则注意“曲则全”和“功成身退”,把自己的生命价值建筑在对恒道的体悟,对玄德的修养以及对无为观的遵循上。他说:“通达至虚妙境,就达致身心和谐的极点;坚守中道清静无为,就可忠诚厚重笃实。身旁的万物刚刚开始运行动作,我就仔细观察它们的生息反复,天象道体浑圆回环周旋,万物都复归各自的根本。复归根本就叫作虚静,这就是所谓复归本命。复归本命是恒常的天道,知道恒道才是明白人。不知道恒道的太愚妄,妄作非为会带来凶险!知道恒常之道就能心地宽容,心虚容广于是能公正无偏。公正无偏于是能治国,治国于是能顺天行事,顺天行事于是能合道。合乎恒道于是能长久,终身都不会有什么危险。”[16]由此可见,只有以客观冷静的不带偏见和狂热的观察,在社会实践、生产实践和科学实践中,先了解了万物如何复归本命,即按照恒常的天道运转的根本道理,才可能作到胸怀宽广,心容天下,公正无偏,与旁人建立友好的合作关系,顺应恒道行事,化险为夷。

在名与身,财与身的关系上,鬻子很早就说过:“知其身之恶而不改也,以贼其身,乃丧其躯。”但从古至今依然有很多人分不清轻重,甚至宁可为了名和财而不顾一切,毁德灭身。中国古代“二桃杀三士”的故事,“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格言,都道出了个中的教训。特别是时下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后,有多少不法奸商为了牟取暴利而弄虚造假,铤而走险,身败名裂?有多少贪官为了贪赃吞财而枉法徇私,坐监丢命?就是在世界范围,为求财争名而挑起战端,前腐后继,巧取豪夺,剽窃盗版,作奸犯科,运毒贩人,盗窃情报,背叛祖国,坑害人民,最后倒毙亡命,身陷囹圄,处以极刑的,每年又有多少?这不是要财要名不要身和命吗?老子沉痛地发问:“名声与身体哪个更可亲,身体与财货哪个更重要,获得与失去哪个有危害?过于酷爱贪求的花费必定多,过多聚藏财宝的损失将更大。知足不贪的就不会受到羞辱,知道适可而止的就不会有危险,可以平安长久。”[44]这一重德贵身,知足长安的名言,与曾子关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大学》)的说法意思相同。可惜,伟大哲人的话,如今真能记在耳边的能有几人?

对于那些争名夺利,贪财失德的极端分子说来,人们在其覆灭之时,所最爱提起的一句话,那就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而这句震惊世人的名言,正出自于老子。他的原话全文是:“勇于胆敢妄为的就会被杀掉,勇于不敢妄为的就可以存活。这两类“勇敢”或有利或有害,上天所厌恶的那种愚蠢蛮勇,有谁能知道其中的缘故呢?上天的道法自然而然:它不好战而善于取得胜利,它不巧言而善于得到响应,它不召唤而追随者自会来,它从容不迫而又善于计谋。铺天盖地的天网广大而恢弘,网眼疏空却绝不会有任何漏失!”[75]可以说,这一章集中表达了老子守道贵身的“英雄观”。世界上有两种“勇者”或者说“英雄”,一种是勇于妄为胆敢乱来的人,会被杀掉。一种是勇于不胡作非为的人,可以存活。这两类“勇者”,谁是真正的“勇敢”呢?那些明知法网在前,天网在上,还硬要拿自己的脑袋和国民的生命财产往上碰,与党纪国法,国家和平和世界潮流作对的狂妄之徒或耀武扬威的鹰派领袖,最后都落了个身首分离,颓然倒台,惨不忍睹的下场,又能怨谁呢?如果能放弃诸如混世魔王、全球霸主、世界警察一类的虚名,不做那些违逆民心,天怒人怨的坏事,而是做勇于不胡作非为的人,不是可以存活更久更好吗?

在老子眼中,世界上凡是敢于胡作非为的人,都是不知道恒道为何物,更不知道恒道从何而来的人。从恒道出发的贵身观看,“天下有了大道之初始,它就成为天下万物的母亲。既然得知万物母亲这一根本,那就可以知道这根本的产物。既然知道了这根本的产物,就要再牢牢守住它的根本,这样才能终身不危险。”[52]具体的做法是,自觉抵制社会上不良意识的侵袭,牢牢地“堵塞口鼻眼耳等孔窍,关闭接触外界的门户,就能终身不受其毒害。”[52]反之,如若“开启口鼻眼耳等孔窍,济助放纵那奢欲之事,那就终身无药可救了。”[52]所以说,“看见细小的叫做明白,坚守柔弱的叫做强大。借用大道之光,复归恒道光明之路,不要遗留下伤身致命的祸殃。这就叫学习与沿习常规正道。”[52]有的人往往脱离老子恒道观、玄德观和贵身观的整体系统这一大前提,仅仅抽出这句话,再联系其他的只言片语,就武断认定老子是否定知识,闭耳塞听的反知识、反审美主义者,这是十分片面的。因为这实际上否定了人们对信息毒药、文化垃圾和声色诱惑的合理拒绝。

老子被屡遭批判的有关原话是这样的:“五颜六色使人眼花目盲,五音缭绕使人头晕耳聋,五味佳肴使人口爽贪吃。跃马驰骋到田野打猎,使人心贪婪发狂。难得的财宝货物,使人的行为受阻遭创伤。因此圣人对国家的治理,是为人民吃饱肚子而不是为了目前面子好看。所以要去浮华而取务实。”[12]其实这段话的意思跟上面一样,只是对“塞其兑,闭其门”的对象说得更具体了。在物质贫乏的古代社会,有谁能整天跑马打猎,享受五味佳肴、五音缭绕的声色之乐呢?当然是王公贵族。把老子从贵身观的角度对他们奢侈生活的耐心劝谏,从恒道玄德观高度对他们进行的严厉指责,看成是老子对人类艺术文明、饮食文化的反动,这无论如何是张冠李戴了。

对于王公贵族遭受批评后的仇视,以及争名贪财者遭贬斥的怨恨,甚至痛骂他为不肖之徒的谰言,老子似乎早已经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对此,他以一种曾在无为观中所提倡的以德报怨的宽容态度回答了他们,“天下人都说我高深博大,高深博大而又‘不贤能’。其实惟有‘不贤能’我才能成长壮大,如果‘贤能’那也许早就细微弱小了。我一直拥有三件宝贝,始终护持并珍爱它们:第一个叫‘慈爱’,第二个叫‘俭朴’,第三个叫‘不敢为天下先’。慈爱才能无畏勇敢,俭朴才能博大宽广。不敢抢先做那时机未到的天下的事情,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而维持长久。今天抛弃了慈爱姑且冒险蛮勇,抛弃了勤奋俭朴姑且暴夺广敛,抛弃了谦让居后姑且蛮干争先,那就必然灭亡了。以慈爱之心去战斗则能胜利,以慈爱之心去坚守则能稳固。天下将建设大道理想之国,你要以慈爱之心去护卫她。”[69]

这段话,可以视为老子贵身观的核心宣言。它分为三层意思:(www.xing528.com)

一,回击论敌的攻击,为了恒道的实现,哪怕是被人诬陷为“不肖之徒”也在所不辞。这表现了老子在捍卫恒道立场上,有为而且坚定勇敢的一面。在事关原则的大是大非面前,贵身观并不是要人们软弱退缩,鲜明表现正义立场是允许而且必要的,老子的言论就已经作了诠释。

二,向全人类包括不明正道的论敌献上自己所珍藏的三件宝贝。这样做,不是有意哗众取宠,而是根据老子关于“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63]的一贯思想进行的。这三件宝贝,就是“慈爱”,“俭朴”,“不敢为天下先”。“慈爱”是恒道之本,玄德之魂,有爱才有恨,才有勇敢。“俭朴”是修德之要,保身之纲,是避免声色诱惑,节约社会资源,增广渊博学识,保证身心健康与社会和谐的秘诀。所谓“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是谓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59]“不敢为天下先”,是拒绝名利,否定好胜逞强,脚踏实地,循序渐进,得以成就和从事长久伟业的保证。它与佛家唯识宗关于在“我慢心”所产生的四种心态中,好善心全善,好美心无善无恶,好真心半善半恶,好胜心全恶的理论可以互参。老子认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80]“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43]不敢抢先于天下,看起来既无为又柔弱畏缩,其实是后发制人,以柔克刚,自然比莽撞轻敌,犯险冒进要好得多。

三,再次从反面说明了若抛弃这三件宝贝,将会造成的蛮勇冒险,广征暴敛,抢先逞强的严重后果,号召人类保持人道主义、人本主义即慈爱的精神,掌握贵身观的精髓,反对冷酷残忍的兽性兽行,为恒道理想国的实现而勇敢奋斗!反观世界上一些口口声声爱国爱民的鹰派政治家,却又狠又贪又莽撞,这怎能不碰得头破血流呢?

对于生活在统治者身边的实权派、务实者即各级官吏,老子善意告诫他们要“宠辱皆惊”,这恰好与后世名人的“宠辱皆忘”相反,但含义同样是积极的。这就是说,“不论得宠或受辱,都如同受到惊吓,这就叫做重视大祸降临自身。什么叫做‘得宠受辱,如受惊吓’?宠爱是上边对下属而言的,得宠犹如受到惊吓,失宠也如受到惊吓,这就叫做‘得宠受辱,如受惊吓’。什么叫做重视它就如大祸降临自身?我之所以害怕有大祸患,是因为我有自己的身体,等到我没有了自身与杂念,还有什么可忧患的呢?所以珍爱身体而为了天下的,你可以将天下希望寄托于他。爱惜自身健康而为了天下的,你可以把天下重任托付给他。”[13]在这里,老子不仅为天下爱戴的圣人贤者提出了忠告和民选标准,实际上还打破了臣君名分,大胆号召自爱自警,有志于恒道的臣子向昏庸贪暴的主子造反了!不是吗?对主子即君王的宠辱,臣子是要加倍小心的,免得在形势不利时就遭受灭顶之灾,这是贵身之道。而懂得这一道理,爱惜自身而又愿意献身于天下恒道伟大事业的,你就可以鼓动天下人民都追随他,就可以把天下的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了。这样的人,如果历史上真的出现过,那很可能是指周朝的奠基者周文王。不正是他巧妙地应对了商王的施加的宠辱,积蓄力量最终推翻了纣王违反恒道的统治,建立起开明繁荣的新国家吗?由此可见,老子的贵身观是为恒道服务的,他主张的是“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7]是坚持为了恒道实现的爱身与舍身的辨证统一。他的贵身重生不是贪生怕死,而是保命为人民,惜命为天下。试想,如果一个人毫无自爱之心,甚至连命都不要,或整日花天酒地,狂饮滥嫖,腐肠伐性;或甘当要钱不要命的贪官和赌徒,或为了争名排位勾心斗角而孤注一掷,身心俱损;或为了逞一时之快,图个人虚名而盲目冒险,铤而走险,人民能放心的将天下的希望和重要职务交给他吗?

从贵身保生的立场出发,老子还告诫人们,“所持过多还不断地充盈它,还不如适时及早的停止了。捶打器物让它过于尖锐,将不可能永久的保存。金玉堆满了屋室,不能永远守住它。显贵夸富而骄横,自己种下了祸根。事业成功抽身隐退,是天下自然的道理。”[9]一些企业家和有钱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后,不知道回报社会,广做善事,广结良缘,只知道斗富炫财,狂敛无度,灯红酒绿,烧钞票,建豪宅,包二奶,结果惹祸上身,遭抢被盗,财失命丧,不得善终。这种事情屡见报端,能不醒乎?所谓“天之道犹张弓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故天之道损有余而益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79]“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欲者弗居。”[22]“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乐与饵,过客止。”[35]意思就是说,只有循道行事,爱民贵身,细水长流,损余益少,才符合人的生理和心理要求,如果一味逆天行道,轻死贱生,暴食暴饮,多欲淫志,透支精力,只能早亡。而不过分享乐和饱食,珍惜生命,就可以来往无害,平安祥和。在老子看来,广大人民从来都是善良而爱惜生命的,不得已铤而走险实出无奈。“人民的看轻死亡,是因为他们上面的统治者太贪图生活享受,所以人民才轻视死亡。只有那生活艰难的不穷奢极欲贪生的人们,才是贤良的珍惜生命者。”[77]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贵身之理,老子在他书中还处处留下了许多可从贵身养生角度去理解的名言。如“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退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无私与?故能成其私。”[7],就可以帮助指导我们正确处理好事业与长生的关系。另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42]这句话前两句,就已经与《易经》、《黄帝内经》的阴阳学说一起,成为中医的理论和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治病救人的根据,而后一句则成为循道贵身的教训。再看下面这三段老子名言也是如此:

“载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至柔,能婴儿乎?修除玄监,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知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为乎?”[10]

“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28]

“含德之厚者,比于赤子。蜂虿虫蛇不螫,攫鸟猛兽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会而朘怒,精之至也。终日号而不嘎,和之至也。知和曰常,知常曰明。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55]

这三句话给人们包括道教和神仙家以强身健体,返老还童的生动启示。从健康角度看,儿童的心理,生理和抵抗力等方面确有许多成人不如的地方,这使得一些人产生了采补、生精、延寿的念头,而更多的人们则萌发了通过养心,练功,锻炼,修身,运气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合理愿望,并在实践中积累了五禽戏,太极拳,大雁功一类行之有效的锻炼方法。另如道家道医的内丹外丹修炼,去粗取精后,也有调节身心和化学实验的积极作用。而那种把男女双修养身引向损人利己的“采补修炼”,把锻炼塑身引向损己娱人牟利歧途的极端化的“健身”乃至“变性”法,经老子“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的批评影响,在国内也很少有市场,如日本培养的早夭的相扑士,泰国的人妖等,在中国流传不开就是一例。

在个人贵身修养方面,老子坚信“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78]“重为轻根,静为躁君。”主张通过“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8]“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的修炼方法,进入清净勿躁,损志无为,“塞其兑,闭其门。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的心境,实现“躁胜寒,静胜热。清静可以为天下正。”的目的,避免“轻则失本,躁则失君。”的后果。这些主张都要求人们尤其是统治者切勿轻举妄动,而要持重稳静,最后达到“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的理想境界。

对于老子贵身养生主张中所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盖闻善执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军不补甲兵,兕无所揣其角,虎无所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地”[50]的说法,道教曾加以神秘化的解释,但这并非老子原意。其实,老子重视的一贯是人事而不是鬼神。用他的话说,那就是:“天道无亲,恒与善人。”[81]“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也,其神不伤人也。”[60]其意思很清楚,只要坚守恒道,修养玄德,成为善良之人,天道人间自然相亲示爱,社会自然和谐平安,再灵验的“神鬼”也无奈人何了。这也正是“道者万物之注也。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62]的恒道贵身规律所决定的。老子笑言的这种鬼神也不会不畏人的态度,正是中国人在神乃至上帝的面前不像西方人那样诚惶诚恐,反而能加以利用,以神制神,以鬼治鬼,甚至敢于挑战神权的原因。且看中国的老君庙之多,以及那吒、孙悟空之英勇,就可以明白老子关于“以道立天下,其鬼不神。”[60]的说法,在民间流传之深远了。这对人们循道贵身,防止误入邪教,舍命修炼,也是极好的教益。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绵绵呵!其若存!用之不堇。”[6]从贵身观看,老子的这句话可理解为,只要掌握了生命生生不息的秘密,人类的生命之源就将用之不竭。这正是老子贵身观最积极的乐观预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