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略说:透彻洞悟-老子略说

老子略说:透彻洞悟-老子略说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面所说的“一气为用”,就是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九章里说的“一”。在天地阴阳未判鸿蒙未开之时,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就是先天一炁。天得此“一炁”,使得天道运行。故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因得先天一炁之妙用而自然运转,安宁稳固。故曰“地得一以宁”。这个生万物的“神”之所以至妙至灵,能得阴阳二气交感生成万物,皆因其得了先天一炁之妙用。天道悠悠,损有余而补不足,以达自然平衡。

老子略说:透彻洞悟-老子略说

前几天有网友在“茶馆”里转帖了一段关于内家拳论“真意”的话:

“拳经说,‘非意成不能用也’。用意不用力。这个意,是一个明确的技术指标。究竟什么是意?意,就是‘静极生气’。意,无处不在。每个运动员都在用,用得好的就是冠军。每个常人也都在用。可惜,不自觉,不自知,身体知道,脑袋不知道。意,就是举重前的那一刹那。再具体点,就是举重前那一刹那的‘放松’。意,在脊椎,在尾椎,在‘天心’(脑门)。意就是身体最深处的肌肉,最根本的愿望,非全身放松感觉不到……”

我回复她说:

“此段论述颇有真知,但未得真传,更未见性。

内家拳以真意为主宰,但要以一气为用,以浑圆为体。浑圆为何物?古人也叫“混元”。混元非别物,唯有至道是!浑圆气或混元气,则是道气。道气,就是先天一炁,生死均由它,更何况区区动手打架呢!先天一炁之至真,非后天的精气、力气可比。此先天一炁,先天地之生,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历代武林前辈,真正的高手都要站桩以“养勇”,这个“勇”字很多前辈说不清楚,“勇”者,“不敢”也。老子曰:“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为何“不敢”乃“勇”?老子曰:“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养勇,说到底,养的就是先天一炁。人若能得此先天至真之一气,则内外家拳乃至一切武功的动静、松紧、虚实、进退、起落、开合、刚柔等,无不合阴阳大象。阴阳无始无终,内力自然如环无端绵绵不绝。动静、松紧、虚实、进退、起落、开合、刚柔等无不自然而然,无可无不可。盖因真意所动,能刚能柔,能横能直,能开能合,能挡能破,可虚可实。医家传人,莫不深明此理,只是明道之后,不愿意和人动手较量罢了。”

上面所说的“一气为用”,就是老子在《道德经》第三十九章里说的“一”。请看: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在天地阴阳未判鸿蒙未开之时,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就是先天一炁。先天一炁浑然一体,无高无下,无前无后,无大无小,非阴非阳,非内非外,非彼非此。只能用“一”来形容。天地万物皆依此先天一炁而生。(参阅《医家秘传——“玄关”vs“先天一炁”》)“道从虚无生一炁,便从一炁产阴阳”,在阴阳始判之际,阳清上浮,阴浊下降,遂为天地。天得此“一炁”,使得天道运行。它效法大道效法得最好:日月星辰运转毫不混乱,风云雷电兴作自然发生,四季更替井然有序。如此清明之象,皆因得先天一炁之妙用。故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

先天一炁,非阴非阳而有大平衡。宇宙诞生之后,阴阳已判,清浊已分,浊阴下降成为“地”。地因得先天一炁之妙用而自然运转,安宁稳固。若这个大平衡被破坏,阴阳失去统一,就会“地发杀机,龙蛇起陆”,山崩地裂,灾祸四起,不得安宁。故曰“地得一以宁”。

大道无形无象,先天一炁亦无形无象。这个无形无象的大道,却能生育有形有象的天地万物,靠的就是“神”。中国老祖宗所说的“神”,是指先天一炁所产生的“阴阳”。所以《周易》说“阴阳不测之谓神”,又说神“妙万物而为言者”。“神”是啥?神就是那个不会死亡,无生无灭、不来不去、如如不动、灿然独照的天地之始、万物之母!(www.xing528.com)

老子在《道德经》里说,“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为天地根。”(参阅《老子略说9——着意无为》)这个生万物的“神”之所以至妙至灵,能得阴阳二气交感生成万物,皆因其得了先天一炁之妙用。故曰“神得一以灵”。

天道悠悠,损有余而补不足,以达自然平衡。山谷在低处,水自然从高处往下流,使其自然充盈。山谷之所以能无为而盈满,全因效法先天一炁之无为而自然所致。故曰“谷得一以盈”。人若能效法山谷,把自己空了,心念无为了,自然气机充盈。这是入静、入定、养气、聚能的大法。

天地万物,因为获得先天一炁之妙用,阴阳合而为一,才能生出万物,否则就是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故曰“万物得一以生”。

侯王为人世之尊贵居上位者,而常以孤家寡人之下位自称,这是上下折中的一种平衡。如果侯王真能做到止于至善而达于中,能处下,善听纳谏,谦下柔弱,不贪不横,天下百姓就可以安享太平了,这是侯王效法先天一炁之妙用。故曰“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可见,天之“清”、地之“宁”、神之“灵”、谷之“盈”乃至侯王之“贞”,均是先天一炁之妙用所致。若是不能获得先天一炁的妙用,天无法保持其清明,天就会破裂。地若不能保持其安宁,地也会地动山摇。神不能保持其灵明,就会散失其生成万物的功能。谷若不能保持其盈满,必然就要成为枯竭的空谷。万物若不能继续生长,就会灭绝。侯王若不能通过处下来保持其高贵,就会被推翻。这一切的可能,皆是因为无法守持住先天一炁之妙用。故曰:“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

所以合道的做法是:处下、处柔、处低、处弱。好比尊贵、富贵的人更应该不露富,身居高位的人更要明白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之理,要以下面的人民群众为基础。这个道理本来就如“万丈高楼平地起”一样。过去的侯王也懂得自称为“孤”“寡”“不穀”,这难道不就是以“贱”为“本”吗?侯王这样做,就是懂得身处高位时要更加谦卑才能合于至道。故曰:“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邪?”

盖楼房要从最基础的地基上盖起,造车也是一样的道理。一部无论多么复杂的车,都是由许多大小各异长短不一的零件组成。这些零件在还没有被整合成一辆车之前,都是“各有特色”的,一旦造成了一辆汽车(当然,老子的年代没有汽车),所有的长短、大小乃至各自的特性都消失于车中了。所以人生多不如少,多最后容于少。修道也如此,越多伎俩离道越远!这就是“故致数舆无舆”。

明白了这些道理,就不应该贪爱琭琭美玉,不该嫌弃粗糙丑陋的石头。其实玉石本来也是石头中来。不分别、不计较、不比较,玉和石一样不能吃不能喝,但平常心看之可也。故曰“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说了这么多,这先天一炁是啥?万法归一归到哪里?子时到了,睡觉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