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显赫的文人交际:引人羡慕的社交艺术

显赫的文人交际:引人羡慕的社交艺术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李辉老师的《藏与跋》是一本标准的文人书。据李辉老师说,老一辈文人都极低调有礼,哪怕受赠者辈分、年龄都小,也多会客气相称,把受赠者放在高处,把自己谦虚地放在低处,从丁聪先生的落款“小丁应命”来看,还真是反映了前辈文人的格调。李辉不但写他与文人们之间的交往,也写文化老人们彼此之间的趣事逸闻,写他们的恩怨情仇,读着读着,一幅前辈文人的交往图景便慢慢完整起来。

显赫的文人交际:引人羡慕的社交艺术

李辉老师的《藏与跋》是一本标准的文人书。它记录了作者与巴金冰心、丁聪、黄永玉文化老人及著名作家的书信、题跋来往过程,书中收录的一幅幅珍贵的签名题赠文字,以及这些文字所传递出来的真挚情感、谦谦君子之风,令人羡煞。这样的文人交往,逐渐稀薄淡去;用键盘写作,在网络上出版作品的文人们,再也不会复现这种古典又隽永的情形了。

现在的写作者互赠新著,还是延续了老一辈文人的习惯,喜欢在扉页上写下请受赠者“斧正”“指正”“批评”之类的字样,但除此之外,已经少有人花点耐心,写上一句赠言,或表达一下情感了。媒体上经常出现某某作家一天签售几千上万本书的新闻,即便没那么畅销的作家,在赠书时也少了静气,缩减了净手焚香、静心传情的程序,草草签名已属难得,能在签名之下落下一款印章,更是少之又少。

之所以喜欢《藏与跋》这本书,是因为书里收录了大量扫描清晰、完整优美的文化老人及著名作家们的笔迹。令人颇为意外和惊奇的是,有不少题赠是可以当作书信来读的,比如随手翻到丁聪先生在《鲁迅小说插图》一书版权页上写给李辉的赠语,开头便写道:“画这套画时,我正在美术馆劳改。挤早晨、中午的空,偷偷在废标签卡的背面画成的。”之后,又写到这本书的出版过程,以及对这本书的重视程度,还写了这本书收到的稿费是“二百二十多元”,最后落款才是“小丁应命”题赠李辉,亲近至极,客气至极。

据李辉老师说,老一辈文人都极低调有礼,哪怕受赠者辈分、年龄都小,也多会客气相称,把受赠者放在高处,把自己谦虚地放在低处,从丁聪先生的落款“小丁应命”来看,还真是反映了前辈文人的格调。

以往的文人交往,除了沈昌文先生所说的出版人的重要任务就是请作家喝酒吃饭,就是通过邮局一来一往的书信交流了。作为一名写作者,最为期待的读物之一,就是前辈文人们在书信中的言语——是的,那真的是用平常话写出的家常言,而不是发表在报上的文章。这些书信言语,简单地勾勒出前辈文人在他们所处时代的生存与精神状况,精确地传递出了他们的风骨与风采,令读者可以跨越时间阻隔,走到他们面前敬一杯酒。(www.xing528.com)

或是平时的书信仍不足以表达感情,所以在签赠的时候,前辈文人依然愿意多写几笔,抒发一下内心,比如黄苗子先生在李辉所著的《人在漩涡——黄苗子与郁风》一书扉页上,就写下了这样的题词,“如果没有漩涡,一潭死水,那么,生命、诗、文艺,一切都完蛋了。感谢李辉把我们投入漩涡”,“完蛋”一词,令人莞尔。阅读《藏与跋》全书,发现题词写得最多的当属黄裳先生,在赠予李辉的几本著作中,均密密麻麻地写了赠语,因图片有点小看不清楚写了啥,就不再引用了。

《藏与跋》的每一个篇章,都是建立在介绍书的基础上的,但重点却是写人,写事,写历史。李辉不但写他与文人们之间的交往,也写文化老人们彼此之间的趣事逸闻,写他们的恩怨情仇,读着读着,一幅前辈文人的交往图景便慢慢完整起来。

有一次与李辉老师开玩笑:“现在您写与前辈文人们的交往,以后我们就只能写与您之间的交往了。”但无论怎样,前辈文人书信往来的盛景,以及那些散落在正式著作之外的序、跋、赠言、题词所构建的情怀,都难以被继承下来,想想也是颇令人无奈的事情。唯有读读《藏与跋》,为过去的时代与人,送上致敬的目光。

(《北京日报》2015年12月3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