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货币起源及其本质:如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货币起源及其本质:如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交换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需要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某一种商品来担当。一般价值形式过渡到货币价值形式,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只是在货币价值形式中,一般等价物被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这种商品就是货币商品,执行货币的职能。货币的产生,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并由此把商品和货币联系起来,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货币起源及其本质:如何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货币人类社会特有的且极为重要的事物,但并非在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出现。马克思在分析商品交换问题的过程中,依据大量历史材料,认为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并不是由某个先贤设计创造出来的事物。“货币的根源在于商品本身”,即货币起源于商品。

在货币出现以前,商品交换采用直接的物物交换形式,这种形式给商品交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因为这要求参加商品交换的双方在时间、地点、需求上保持绝对一致,否则交易难以完成,所以交换效率非常低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简单的物物交换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要,从客观上要求特殊商品出现。一些经常用来充当交换中介的物品逐渐被人们普遍接受,这些特殊的商品便从众多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于是货币就产生了。

随着商品生产的扩大和商品内在矛盾的发展,价值形式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包括四个阶段: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价值形式。

(一)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随着人类交换活动的不断发展,商品价值表现形式也不断发生变化。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是最初的形式,发生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社会阶段。由于当时剩余产品很少,还没有出现社会分工,交换带有偶然性。但是,只要发生了交换,就有了价值的表现形式。因此,一种商品的价值只是偶然地、简单地表现在另一种商品上。例如,1只羊和5袋大米进行交换,羊的价值通过大米表现出来,大米成为羊的等价物,1只羊等于5袋大米。同样地,大米的价值也通过羊表现出来,羊成为大米的等价物,1袋大米等于1/5只羊。这种偶然的交换活动所产生的价值形式即被称为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二)扩大价值形式

随着社会分工的出现、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私有制的出现,之前只能偶然进行的交换成为频繁的活动。一种商品的价值不再是简单地、偶然地被另外一种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而是由许多种类的商品表现出来。例如,1只羊不仅可以和5袋大米进行交换,还可以和10匹布交换、和2把斧头交换。因而,1只羊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大米这一种商品上,还可以通过布、斧头等一系列商品的价值表现出来。这种所有商品都可以成为其他商品的等价物的情况,被称为扩大价值形式。(www.xing528.com)

(三)一般价值形式

比起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扩大价值形式已有进步,但在交换过程中,还是存在这样的问题:交换者对商品的特殊需要和物物直接交换的形式存在矛盾。例如,羊的所有者需要布匹,但是布匹的所有者现在却不需要羊,而需要大米,这样,双方就无法进行交换,价值难以实现。随着交换活动的日益频繁、交换商品的日益增多,为解决这样的矛盾,人们开始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一种大家都愿意接受的某种商品,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想要的商品。这样,这种大家都愿意接受的商品就从其他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表现所有商品的等价物,即一般等价物。于是,扩大价值形式就发展为一般价值形式,即所有商品的价值同时表现在一种商品上的价值形式。

(四)货币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的出现,克服了扩大价值形式的缺点,历史上曾经用牛、羊、贝壳茶叶等作为一般等价物。这些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存在不易分割、不易携带、不易保存等问题,阻碍了商品的正常交换。随着交换范围的进一步扩大,需要一般等价物固定地由某一种商品来担当。这样,价值高、便于分割、便于携带的商品就成为满足这一需要的一般等价物。这种商品就是贵金属——金银,它们具有体积小、质地均匀、易分割、易携带的特点。选择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后,货币就产生了,一般价值形式就成为货币价值形式,一切商品的价值都表现为货币的价值形式。

一般价值形式过渡到货币价值形式,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只是在货币价值形式中,一般等价物被固定在某一种商品上,这种商品就是货币商品,执行货币的职能。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货币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私有制的出现,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产生的,是价值形式和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货币产生后,以物物直接交换为特征的商品交换就变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货币的产生,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并由此把商品和货币联系起来,两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