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货币供给量的确定: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方法探讨

货币供给量的确定: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方法探讨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政府贷款或者透支会造成中央银行资产业务规模的扩大,引起基础货币的增加。通常这种由中央银行对政府赤字融资而导致的货币供应增加被称为债务货币化。中央银行购买黄金、外汇,基础货币增加;中央银行卖出黄金、外汇,基础货币减少。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货币乘数上升。

货币供给量的确定:中央银行宏观调控方法探讨

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分别发挥不同的作用。整个货币的供给是由中央银行提供基础货币,在货币乘数的作用下,通过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然后向社会经济提供包括现金、存款的各种不同层次的货币。

假设货币供给量为M,基础货币为B,货币乘数为m,则用公式表示三者的关系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货币供给量主要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这两个因素,而这两个因素又受多重复杂因素影响,所以需要从这两个方面具体分析。

(一)基础货币

1.基础货币的含义

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具有使货币供给总量倍数扩张或收缩能力的货币,它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是中央银行投放并直接控制的货币。它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包括商业银行库存现金和商业银行存放于中央银行的存款);二是流通于银行体系外而被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即通常所说的“通货”。

基础货币通常用公式表示为:

式中,B表示基础货币;R表示商业银行的准备金;C表示流通于银行体系外而被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

基础货币的改变对商业银行信用规模的影响直接而且巨大,它直接决定了商业银行存款货币创造能力,是商业银行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源泉。

2.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1)买卖政府债券。中央银行无论是向商业银行还是向非银行部门购买政府债券,都会增加基础货币的供应;反之,基础货币收缩。

(2)再贷款再贴现。当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提供再贷款或者再贴现时,银行体系的储备存款相应增加,基础货币增加;当商业银行归还中央银行的贷款时,银行体系储备存款相应减少,基础货币收缩。

(3)政府贷款或者透支。政府贷款或者透支会造成中央银行资产业务规模的扩大,引起基础货币的增加。通常这种由中央银行对政府赤字融资而导致的货币供应增加被称为债务货币化。

(4)买卖黄金或外汇储备。中央银行购买黄金、外汇,基础货币增加;中央银行卖出黄金、外汇,基础货币减少。

★小思考12-1

2009年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2009年第四十七期中央银行票据。票据期限为3个月(91天),发行量为300亿元,缴款日为2009年9月25日,起息日为2009年9月25日,到期日为2009年12月25日。请问发行央行票据对基础货币量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发行央行票据,可以起到回笼基础货币的作用。2009年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行2009年第四十七期央行票据,使基础货币量减少。

(二)货币乘数

1.货币乘数的含义

货币乘数是指货币供给的扩张倍数,也就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在基础货币一定的条件下,货币乘数决定了货币供给的总量。货币乘数越大,则货币供给量越多;货币乘数越小,则货币供给量就越少。所以,货币乘数是决定货币供给量的又一个重要甚至关键的因素。货币乘数是以商业银行创造货币的扩张倍数为基础的。

2.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www.xing528.com)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定期存款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均由中央银行直接决定。通常,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越大。

(2)超额准备金率。商业银行保有的超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准备金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显而易见,超额准备金的存在相应减少了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因此,超额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之间也呈反方向变动关系。超额准备金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反之,货币乘数就越大。

(3)提现率(现金漏损率)。所谓提现率,是指客户提现额与活期存款的比率。现实经济生活中,客户在银行取得贷款后,通常提取部分现金满足自己的需要,这样就会在创造存款过程中出现现金漏出银行体系的情况,从而影响存款扩张倍数。提现率上升,则货币乘数下降;反之,则上升。

(4)定期存款比率。由于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的利率差别,客户常会将部分活期存款转化为定期存款。这种转化影响到商业银行贷款的资金来源结构,从而影响存款的创造。

★小思考12-2

中国人民银行从2008年12月2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对货币乘数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中国人民银行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货币乘数上升。

(三)货币乘数的计算

考虑到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货币乘数的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m表示货币乘数,rd表示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rt表示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t表示定期存款比率,c表示提现率,e表示超额准备金率。

例如,某国2019年9月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8%,定期存款比率为30%,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为3%,超额准备金率为2%,提现率为6%。该国2019年的基础货币为9 000亿元。试计算:(1)该国2019年9月货币乘数的值;(2)该国2019年的货币供应量。

该国2019年9月的货币乘数为6.272。

(2)M=m×B=6.272×9 000=56 448(亿元)

按9月的货币乘数,该国2019年的货币供应量为56 448亿元。

★案例12-1

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影响下的我国货币供给

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变动影响货币供应量,而货币供应量增加必然会反映到银行信贷的增加上。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2008年11月我国基础货币为119 332.71亿元,较10月增加3 617.41亿元;12月基础货币达到129 222.33亿元,较11月又增加9 889.62亿元,基础货币大幅度增加。而2008年10月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为3.92,11月、12月分别下降为3.84和3.68。2008年11月广义货币供应量比10月增加5 512.34亿元,人民币贷款新增4 769亿元;12月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16 521.94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7 400亿元。

进入2009年,我国基础货币并没有大幅度增加,1月我国基础货币比2008年12月增加431.11亿元,2月基础货币比1月下降4 206.53亿元。2009年1月货币乘数上升到3.83,2月进一步上升到4.04。但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仍呈增加的态势,1月,我国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20 968.7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1.62万亿元;2月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10 572.76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1.07万亿元;3月广义货币供应量增加23 918.64亿元,人民币贷款增加1.89万亿元。

资料来源:佚名.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影响下的我国货币供给[N],上海证券报,2009-04-28.

分析:从上述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是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共同作用的结果。2008年年底我国基础货币上升很快,但货币乘数却呈下降的趋势。在两者的综合作用下,2008年广义货币供应量和新增贷款呈现大幅度回升的态势,其中,基础货币对广义货币供应量的增加起决定性作用。2009年年初,情况正好相反,基础货币并没有大幅度增加,但货币乘数却提高了。2009年年初广义货币供应量仍呈增加的态势,货币乘数的放大作用是货币供应量和信贷增加的主要推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