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陶器种类及其制作技艺:罂、瓮等

中国古代陶器种类及其制作技艺:罂、瓮等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者缸瓮,中者钵盂,小者瓶罐,款制各从方土,悉数之不能。其名数十,各地不同。与今江苏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二省一市相当。较大的有缸、瓮,中等的有钵、盂,小的有瓶、罐。沙锅、沙罐不上釉,以利于传热煮食。山西、浙江分别设缸窑和瓶窑,其他各省的缸窑和瓶窑则是合在一起的。造窄口的坛、瓮也是先制成两截,但接合内部时不用槌打。最小的陶件装入最低的窑,最大的缸、瓮则装在最后面的高窑。

中国古代陶器种类及其制作技艺:罂、瓮等

原 文

凡陶家为缶属,其类百千。大者缸瓮,中者钵盂,小者瓶罐,款制各从方土,悉数之不能。造此者必为圆而不方之器。试土寻泥之后,仍制陶车旋盘。工夫精熟者视器大小掐泥,不甚增多少,两人扶泥旋转,一捏而就。其朝廷所用龙凤缸窑在真定曲阳与扬州仪真与南直花缸,则厚积其泥,以俟雕镂,作法全不相同,故其值或百倍或五十倍也。

凡罂缶有耳嘴者皆另为合上,以釉水涂粘。陶器皆有底,无底者则陕以西炊甑用瓦不用木也。凡诸陶器精者中外皆过釉,粗者或釉其半体。唯沙盆、齿钵之类,其中不釉,存其粗涩,以受研擂之功。沙锅、沙罐不釉,利于透火性以熟烹也。

凡釉质料随地而生,江浙、闽、广用者蕨蓝草一味。其草乃居民供灶之薪,长不过三尺,枝叶似杉木,勒而不棘人。其名数十,各地不同。陶家取来燃灰,布袋灌水澄滤,去其粗者,取其绝细。每灰二碗掺以红土泥水一碗,搅令极匀,蘸涂坯上,烧出自成光色。北方未详用何物。苏州黄罐釉亦别有料。唯上用龙凤器则仍用松香与无名异也。

凡瓶窑烧小器,缸窑烧大器。山西、浙江省分缸窑、瓶窑,余省则合一处为之。凡造敞口缸,旋成两截,接合处以木槌内外打紧。匝口坛瓮亦两截,接合不便用槌,预于别窑烧成瓦圈,如金刚圈形,托印其内,外以木槌打紧,土性自合。

凡缸、瓶窑不于平地,必于斜阜山冈之上,延长者或二三十丈,短者亦十余丈,连接为数十窑,皆一窑高一级。盖依傍山势,所以驱流水湿滋之患,而火气又循级透上。其数十方成陶者,其中若无重值物,合并众力众资而为之也。其窑鞠成之后,上铺覆以绝细土,厚三寸许。窑隔五尺许则透烟窗,窑门两边相向而开。装物以至小器,装载头一低窑,绝大缸瓮装在最末尾高窑。发火先从头一低窑起,两人对面交看火色。大抵陶器一百三十斤费薪百斤。火候足时,掩闭其门,然后次发第二火,以次结竟至尾云。

注 释

①罂(yīng):腹大口小的陶瓷瓶。瓮:盛液体的陶瓷器。

②缶(fǒu):腹大口小的器皿。

③陶车:陶瓷制品成型机械,主要由一水平圆盘和轮轴所构成。

④真定曲阳:今河北曲阳县,旧属真定府。扬州仪真:今江苏仪征市,旧属扬州府。南直:南直隶,明朝行政区划两京地区之一,区别于北直隶。与今江苏省、安徽省以及上海市二省一市相当。

⑤陕以西:陕县以西,即今之陕西省地。或以为“以”为衍字。

⑥蕨蓝草:清人朱琰《陶说》称,景德镇一带用釉灰取自凤尾草或凤尾蕨。按此似为羊齿科蕨属的凤尾草。(www.xing528.com)

⑦匝口:口部内缩。

译 文

造瓶

造缸

陶坊制造的腹大口小的器皿,种类很多。较大的有缸、瓮,中等的有钵、盂,小的有瓶、罐。各地的式样都不太一样,难以一一列举。所造出的这类陶器,都是圆形的,而不是方形的。调查土质,找到适宜的陶土之后,还要制陶车来旋盘。技术熟练的陶工根据将要制造的陶器的大小而取泥,不需增添多少泥,两人扶泥、旋转,一捏即成。朝廷所用的龙凤缸窑设在真定府曲阳以及扬州府仪真和南直隶的花缸,外壁的陶泥要加厚,以待在上面雕镂刻花,这种缸的制法跟一般缸的制法完全不同,因此其价钱也要贵五十倍到一百倍。

有嘴和耳的腹大口小的陶瓷瓶,其嘴、耳都要另外接合,用釉水粘住。陶器都有底,没有底的则是陕西蒸饭用的甑,它是用陶土烧成的而不是用木料制成的。精制的陶器,里外都会上釉,粗制的陶器,只有半体上釉。只有沙盆、齿钵之类,里面不上釉,使内壁保持粗涩,以便于研磨。沙锅、沙罐不上釉,以利于传热煮食。

釉料到处都出产,浙江、福建和广东用的是一种蕨蓝草。它原是居民用来烧饭的柴草,长不过三尺,枝叶像杉树,以手勒之而不会感到棘手。

这种草有几十个名称,各地的叫法也不相同。陶坊把蕨蓝草烧成灰,装进布袋里,然后灌水过滤,去掉粗的而只取其极细的灰末。每两碗灰末,掺一碗红土泥水,搅拌得十分均匀,就变成了釉料,将它蘸涂到坯料上,烧出后自成釉的光色。不知道北方用的是什么釉料。苏州黄罐所用釉也是另外的原料。但上供朝廷用的龙凤器仍用松香和无名异为釉料。

瓶窑用来烧制小件的陶器,缸窑用来烧制大件的陶器。山西、浙江分别设缸窑和瓶窑,其他各省的缸窑和瓶窑则是合在一起的。造敞口缸时,转动陶车将泥坯旋成上下两截,再接合起来,接合处用木槌内外打紧。造窄口的坛、瓮也是先制成两截,但接合内部时不用槌打。先在另外的窑内烧成瓦圈,像金刚圈那样的形状,承托其内壁,外面用木槌打紧,两截泥坯就会自然地黏合在一起了。

缸窑、瓶窑都不建在平地上,必须建在斜坡山冈上,长的窑可达二三十丈,短的窑也有十多丈,几十个窑连接在一起,一个比一个高。这样依傍山势,既可以驱流水以免潮湿之患,又可以使火力逐级向上渗透。数十窑烧成的陶器,其中虽然没有什么昂贵的东西,但也是好多人合资合力才能造出来的。窑顶的圆顶砌成之后,上面要铺一层三寸厚的极细的土。窑顶每隔五尺多开一个透烟窗,窑门在两侧相向而开。最小的陶件装入最低的窑,最大的缸、瓮则装在最后面的高窑。烧窑从头一个最低的窑烧起,两个人面对面观察火候。大约烧陶器一百三十斤,需用柴一百斤。火候足时,关闭窑门,然后依次在第二个窑门点火,就这样逐窑烧,直到烧至最高的窑为止。

瓶窑连接缸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