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从陶器到瓷器:中国古代陶瓷的演化之路

从陶器到瓷器:中国古代陶瓷的演化之路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商代出现了最早的瓷器即原始瓷,开始了从陶到瓷的过渡。原始瓷主要生产区域在我国江南地区得到迅速扩展,这可能与这个地区盛产瓷土原料有关,或者与江南潮湿地区不易烧制陶器而陶器又易碎有关。目前发现最早的白陶是距今6000多年前浙江桐乡罗家角马家浜文化早期遗址出土的白陶片。而到了西周的遗址中,硬陶出土数量增多。印纹硬陶胎质比一般陶器坚硬,基本接近原始青瓷。从我国陶瓷发展史的角度说。

从陶器到瓷器:中国古代陶瓷的演化之路

夏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考古学家一般倾向于将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现的二里头文化定为介于夏商之间的文化,将其早期定为夏文化。二里头文化中已有青铜器出现,并在其后期青铜器的制作达到了很高水平。但是,青铜器的使用不能代替陶器,普通人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仍以陶器为主。

商代的陶器生产以灰陶为主,但到后期,灰陶的制作变得粗陋,呈下降趋势;白陶和印纹硬陶有很大发展,其中的白陶洁白精美,堪为艺术珍品。

商代出现了最早的瓷器即原始瓷,开始了从陶到瓷的过渡。

所谓原始瓷,也就是最初的瓷器,是瓷器的早期或低级阶段,它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瓷器。原始瓷是在陶器的选料和制陶的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发展的。与陶器相比,原始瓷在这样几点上有了变化,一是用料上,选用瓷石做坯料,而不再是易熔黏土;二是烧制温度高;三是原始瓷器器表施釉。商代原始瓷分布地域已很广,在黄河流域的河南、河北、山西和长江流域的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地都有商代原始瓷出土。原始瓷常见的器形有样式各异的尊、罐、瓮、豆、钵等。

原始瓷在西周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西周时期,制陶业中的民间实用器皿,没有特别的创新,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的数量最多,陶器器型也多承袭商代一些陶器形制。其分布除过上面提到的商代产地外,又扩大到陕西、安徽、江苏、浙江、上海、福建等地。其中尤以皖南、苏南和浙江最多。原始瓷主要生产区域在我国江南地区得到迅速扩展,这可能与这个地区盛产瓷土原料有关,或者与江南潮湿地区不易烧制陶器而陶器又易碎有关。

西周制陶业的新发展,是建筑用陶的大量出现,这是周代制陶业的一大创造,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在商代已开始生产建筑用陶,但数量不多。最早的建筑用陶是陶水管,以灰陶为主。到了西周,除继续生产水管外,又创制出建筑用瓦,瓦的出现是我国建筑史上的重大成就,改变了房屋长期使用草顶的状况,开了我国建筑瓦顶房屋的先河。这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个重要里程碑。到了战国时期,砖瓦已大量使用。建筑用瓦有两种,即板瓦和筒瓦,其制作方法是用泥条盘筑法筑成类似水管的圆筒形坯,再切割。切成两半成为两个半圆形的是筒瓦,切割成三等分则成为板瓦。瓦坯制成以后,在筒瓦前端再按上圆形或半圆形的瓦就是瓦当。瓦当因其特殊的装饰和文字而具有艺术价值

西周是印纹硬陶的发展时期。目前发现最早的白陶是距今6000多年前浙江桐乡罗家角马家浜文化早期遗址出土的白陶片。白陶在大汶口、大溪和山东龙山文化遗址已有出土,在商代晚期,白陶和硬陶在黄河流域的遗址和墓葬中也有不少发现。而到了西周的遗址中,硬陶出土数量增多。印纹硬陶胎质比一般陶器坚硬,基本接近原始青瓷。(www.xing528.com)

战国和秦、汉时期,陶器器类基本是在东周和西周的礼制范围中发生某些变化,直到西汉晚期,古典礼制被无顾忌地世俗化,于是“出现了陶灶、陶 、陶京(仓)、陶井台、陶猪圈、陶楼阁等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陶器和各种仿实物的人俑、兽俑、技乐俑等,这表明当时一种夸富盛于夸耀墓主等级身份的世俗社会观念的形成。但随着新的封建门阀贵族的形成,也出现了陪葬俑物组合的规范性倾向”[8]

具体来说,战国时期的陶器,有日用陶器和墓内随葬陶明器两大类。日用陶器有炊器、食器、盛储器如陶罐及各种形制的甑等等。这一时期的陶器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在日用陶器上刻印有文字,称为陶文。这些陶文,或记载地名,或记载窑场名和工匠名。墓内随葬陶器,多数是专为随葬烧制的陶明器,也有的是实用器。这些明器的器形和纹饰较为多样。纹饰中使用暗纹和彩绘盛行,而其纹饰图案中,有仿青铜器的现象。

秦代的陶器中,以陶俑为主的陶塑具有特殊的位置。陶俑并不只见于秦代的文化遗址。它出现于青铜器时代的晚期,在战国墓中就曾有出土的男女人俑、披甲武士俑、乐舞技俑等。但最具代表性的是秦汉时期的陶俑,其中尤为陕西临潼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发现的兵马俑最为著名。它以其磅礴的气势、壮观的阵容和精湛的艺术造型而被称为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到了东汉时期,随着烧制技术的日益进步,一些地区生产的器物已相当成熟,终于摆脱了原始状态,出现了胎体的瓷化程度接近现代瓷器水平的青瓷器。它表明,到了东汉晚期,我国的瓷器已完全成熟,完成了由原始瓷向真正意义上的瓷器的过渡,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到新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汉代的瓷器以青瓷为主,有少量的黑瓷。青瓷胎质细腻坚硬,釉色淡雅,是日常生活中的理想器用。汉代的陶瓷制作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瓷器作坊遗迹的出现。考古中在浙江、湖北、湖南等等已发现有东汉时期的陶窑。其中有些陶窑在后来发展成为我国的名窑。在中国陶瓷史上,不同的瓷窑,不仅表明某个窑场的具体地址,而且往往代表着某一类瓷器的独特性,所以,在汉代之后,多以窑名来区分和表述瓷器发展情况。

另外,汉代出现了一种在釉料中加入助熔剂——铅的彩釉,铅釉陶的制作成功,是汉代制陶工艺的又一杰出成就。它表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铅金属及其化合物,早有较深刻的认识和驾驭能力。从我国陶瓷发展史的角度说。汉代铅釉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不仅为后世著名的唐三彩的出现开辟了道路,而且为明清景德镇五彩缤纷的釉上彩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它具有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