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火星生命探索:科学家发现38亿年前可能存在生命的强力证据

火星生命探索:科学家发现38亿年前可能存在生命的强力证据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的体积比地球小,大气也比地球稀薄,人类在火星上寻找生命的希望看来极其微小。石楠小心地说道,“1996年,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宣布,在约翰逊航天中心和斯坦福大学工作的科学家小组发现了有力证据,证明38亿年前的火星可能有生命存在。”

火星生命探索:科学家发现38亿年前可能存在生命的强力证据

讲到半截,石楠看了看表,说了声“需要检测一下仪器,还要和薛强联系一下”,就到隔壁的仪器帐篷去了。“凉水”不知道该干什么,央求“琥珀蓝”说:

“给我讲讲火星基本知识怎么样?”

“你还是自己看吧!”

“琥珀蓝”打开屏幕,上面飞速地冒出一些资料。“凉水”不得不让它放缓速度,才能仔细阅读。

火星是太阳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4颗,与太阳平均距离1.52天文单位,即22 794万千米。它的体积在太阳系中居第7位。

火星同地球的距离不断变化,因此它的亮度也不断变化:最暗时的视星等约为十1.5等;最亮时则达到-2.9等,比最亮的天狼星还亮得多。它在众恒星间的视位置也不断变化,时而顺行,时而逆行。

火星比地球小,赤道半径为3 395千米,为地球的53%,体积为地球的15%,质量为地球的10.8%,表面重力加速度为地球的38%,密度为水的3.9倍。公转周期687日,自转周期24小时37分。火星赤道面与轨道面呈23°59 ′的角,与黄赤交角相近,所以,火星上也有四季,每季约长6个月。它的大气相当稀薄,只有地球大气压的0.6倍,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表面温度在赤道上白昼最高,可达28℃,夜间降至-132℃。白色的极冠主要成分是冰,也有少量干冰。极冠大小随季节变化,夏季有时消逝,冬季增大。表面有岩石火山沙漠区域,还有看起来纵横交错的河床,有人想象那里有过水和浓密的大气层。虽然火星上异常寒冷和干燥,但它仍然是太阳系中与地球最相似的一颗行星。它的体积比地球小,大气也比地球稀薄,人类在火星上寻找生命的希望看来极其微小。

火星有两个小的不规则的卫星。在距火星大约几万千米的地方,有两颗非常小的星体,它们是火星的卫星,即火卫一和火卫二,被称为福波斯与戴莫斯。它们的体积很小,可能是被火星重力吸引来的小行星

“凉水”刚刚看完,石楠就从仪器间回来了。他马上问道:

“下面是不是该讲火星的那两个卫星了?”

“火星的那两个孩子并没有什么可讲的,它们不过是两个像被老鼠啃坏了的土豆。”石楠对“凉水”说,“火星的卫星也是在1877年发现的,许多天文学家都认为它们是被火星俘获并抱养的小行星。不过,1958年有一位苏联教授作出惊人之语,声称这两颗卫星是中空的,因而必定是人造的。如果说火星现在没有智慧生命的话,那么,‘火星人’的史前文明就肯定保留在这两个巨大的‘太空博物馆’里。”

“真的吗?”“凉水”十分兴奋。

“经过反复论证,似乎——”石楠故意拖延了一会儿才说,“不是真的。”

“那还有什么意思?”“凉水”表现出沮丧的神情。

“还有更离奇的故事呢。”石楠的谈兴突然浓了起来,“咱们都知道,火星表面颜色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是因为它的极冠在冬天可扩大到纬度超过50度的地区。可直到20世纪40年代,苏联科学家还坚持认为这是‘火星植物’因季节而枯荣变化的证据,并据此在高等学府开设‘火星植物学课程。”

“那火星到底有生命没有呢?”“凉水”还在追问

“这个到现在还没有定论。”石楠小心地说道,“1996年,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宣布,在约翰逊航天中心和斯坦福大学工作的科学家小组发现了有力证据,证明38亿年前的火星可能有生命存在。”

“这个我知道。”kika忍不住插嘴,“证据来自代号为……忘了!反正它是来自火星的12块陨石之一。”

“琥珀蓝”在电脑上调出了相应的图片。

“证据来自代号为ALH84001的陨石,这块陨石是1984年被一个美国陨石年度考察团在南极洲的‘阿伦山’冰原上发现的。为此,NASA做出了专门评述——”“琥珀蓝”念出旁边的图片说明,“30亿年前,在火星上有可能存在着微小的生命的初级形式。这个研究成果是基于在1 300年以前到达地球的古老火星陨石上所做的复杂实验。证据是令人兴奋的,甚至使人不得不相信,但这并不是结论性的。”

“但是有一点,他们并不是在讨论所谓‘火星人’。”石楠说道,“简单初级的生命与有智慧的‘火星人’还有很长的距离。”

“这距离确实够长的。”“首长”叹气道,“后来又派出什么‘猎兔狗’探测器,可一只‘火星兔’也没抓回来。”(www.xing528.com)

“什么乱七八糟的!”石楠笑着说道。

“不过,我倒是知道有部科幻小说是写‘火星人’入侵的。”“凉水”好像突然想起了什么。

“你说的是《世界之间的战争》吧?”kika知道“凉水”说的是什么,“那是英国科幻大师H.G.威尔斯1898年的作品。”

“没错没错!”“凉水”格外兴奋起来,“那个故事描写了一群来自火星的入侵者。‘火星人’完全符合生物进化理论:头大眼大,四肢已退化成触手,好像章鱼一样古怪吓人……”

不错,那篇小说“首长”也看过。那些“火星人”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同时蛮不讲理,肆意屠杀,逼得人类节节败退。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人们难以抵挡狼狈溃逃之际,地球上的微生物却帮了大忙——由于火星人与微生物从未打过交道,因此不堪侵袭,全军覆没,一直与细菌和病毒共存共生的人类却安然无恙。

“1938年,这篇作品被改编成广播剧,由于节目是假装以实况转播形式播出的,结果引起听众的巨大恐慌。“首长”补充道。

“其实,我更喜欢美国科幻作家雷·布拉德伯里的《火星纪事》。”看到他们讨论得那么热烈,石楠也插话。

“那是什么书?”“凉水”再次显示无知。

“那是一部作品集。”石楠说,“但那种编年体式写法,让我们更愿意把它看做是一个世界的侧面。”

不错,布拉德伯里以他那诗人般热情细腻的笔触,渲染出一幅消逝的火星文明背景。事实上,每个人都知道,在作家描述火星的年代里,人们早就清楚地认识到那里是一方不毛之地,即便如此,那些优美的画面仍旧从作家的脑海中奔腾不息地汩汩流出:那是一个发展到极致因而已然落败的文明,它与人类交肩错过,只留下一声无奈的叹息。

“对于科幻来说,那也许只是一个概念。”石楠变得少有的感伤,“一个以一种美丽而伤感的方式所叙述的概念。”

大家都沉浸在石楠营造的意境中。

“好了,赶快睡觉!”石楠打破了宁静,“天都快亮了!明天我们还要干活呢!”

大家纷纷回到自己的房间睡觉去了。

但“凉水”没有睡。他打开电脑,找到那部《火星纪事》,一口气把它读完了。

当大家都没有醒来的时候,他一个人独自走出帐篷,目睹火星那壮丽的黎明。

他已经分不清,眼前究竟是尘暴叠起的火红色沙漠,还是火红色的城市;

他已经分不清,眼前究竟是高低起伏的火红色山脉,还是火红色的街道;

他已经分不清,眼前究竟是绵延不断的火红色河床,还是火红色的车辆;

他已经分不清,眼前究竟是一望无际的火红色天空,还是络绎不绝的火红色人群……

在“凉水”眼前,仿佛一切都变成了火红色。对于他来说,这种美丽而伤感的颜色,将会成为此生记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