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振霄的墨梅艺术:一吐清芬的画梅历程

高振霄的墨梅艺术:一吐清芬的画梅历程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高振霄的书法,如今在各大公私博物馆经常看得到,但其梅花却不常见,而关于其画梅的相关记载更是少之又少。高振霄《墨梅图》《静远斋高氏日钞》曾有这样的记载:“阅陈氏《百梅集》,披览数十叶,间多奇作,令人神驰。觉胸中搓欲动,恨无佳笺百幅,一吐清芬,如张颠在湖州淋漓挥洒,掷笔四顾也。吾观古人遗翰,独得神悟,作兰易,作梅难。然作梅当以盘郁立干,以简御繁。”陈撰早年寓扬州,精于画梅,被列为“扬州画派”群体之一。

高振霄的墨梅艺术:一吐清芬的画梅历程

高振霄的书法,如今在各大公私博物馆经常看得到,但其梅花却不常见,而关于其画梅的相关记载更是少之又少。高振霄何时开始作墨梅?什么原因使其喜欢作墨梅呢?

高振霄《墨梅图》(宁波博物馆藏)

《静远斋高氏日钞》曾有这样的记载:“阅陈氏《百梅集》,披览数十叶,间多奇作,令人神驰。觉胸中搓㧎欲动,恨无佳笺百幅,一吐清芬,如张颠在湖州淋漓挥洒,掷笔四顾也。吾观古人遗翰,独得神悟,作兰易,作梅难。然作梅当以盘郁立干,以简御繁。”[26]“恨无佳笺百幅,一吐清芬,如张颠在湖州淋漓挥洒”,足见其当时看到陈氏《百梅集》的激动心情,而这也是日记中第一次出现论梅的内容。应该说,陈氏《百梅集》是其画梅的最直接诱因。陈氏即其同乡陈撰(1678—1758),字楞山,号玉几、玉几山人,清乾隆年间著名学者、画家、诗人、文学家、收藏家。陈撰早年寓扬州,精于画梅,被列为“扬州画派”群体之一。而“吾观古人遗翰,独得神悟,作兰易,作梅难”,则似乎又说明高振霄对梅花的关注也并非一朝一夕。于是,这又引导我们进一步追问,其为何留意梅、兰呢?(www.xing528.com)

自元代始,梅、兰、竹、菊成为文人笔下的画中“四君子”。王冕的墨梅,郑思肖的兰花……无不体现宋元易代之际文士心灵的寄托。郑思肖画兰不画土,人问之则曰:“地为番人夺去,汝不知耶?”国家都亡了,哪里还有什么土地呢?同样的情感,其实也正是高振霄当时的心境写照。他曾在日记中写道:“是日,晒晾皮服,见旧时所用袍褂,不觉枨触。诵白乐天‘自后不舞霓裳曲’之句,为之凄然。”[27]“自从不舞霓裳曲,叠在空箱十一年”是白居易《燕子楼三首》中的名句,作者借此抒发了对一代才女关盼盼“念旧爱而不嫁”的无限感慨。这不免让人心生疑惑,高振霄何以因见旧时袍褂而有此触动?如果联系中国文人“只道天凉好个秋”的表达习惯,把重点放在下一句“叠在空箱十一年”,我们会发现,其实这一年距离清朝灭亡已经有十五年,而这位曾受万人瞩目的翰林院编修而今却沦落为教书先生。可以想见,其正是借忠贞不贰的爱情表达对前朝之忠诚。再联系画作中的题诗,则不难了解其钟爱梅花之心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