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县一次性推进20个移民安置新区建设:实现从大山搬出、安居到兴业

我县一次性推进20个移民安置新区建设:实现从大山搬出、安居到兴业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7年1月,罗兰香一家告别世居的瑶山,从下坳镇加八村搬到安置点生活。按照近产业园区、近城镇集市、近公路沿线、近旅游景区、近土地资源的“五就近”原则,我县一次性规划推进20个移民安置新区,在每个安置新区预留5至10亩的产业用地,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留下充足空间。目前,我县已引进3家企业在下坳车家庄、大兴敢皓、永安安乐、三只羊可力等13个安置新区建设“扶贫车间”,预计今年可实现易安“扶贫车间”全覆盖。

我县一次性推进20个移民安置新区建设:实现从大山搬出、安居到兴业

11月4日,秋后的太阳暖意融融。在我县老乡家园·下坳镇车家庄安置新区,罗兰香迎着朝霞步行十几米到家门前的康音电子厂上班。

“我现在在‘扶贫车间’做工,一个月工资近2000元,可以照顾家里,附近还有学校,小孩读书也很方便”罗兰香高兴地对记者说。2017年1月,罗兰香一家告别世居的瑶山,从下坳镇加八村搬到安置点生活。和罗兰香一样,车家庄安置新区的搬迁户,不仅住进宽敞明亮的新房,还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十三五”期间,我县需要易地扶贫搬迁10027户4.68万人,搬迁任务居广西之首。易地安置,让贫困群众搬离生存条件恶劣的大石山区,集中居住到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安置点。可有些贫困户故土难离,不敢离开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土地。“搬出去靠什么吃饭?”这是很多预搬迁户最担心的问题。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副市长、县委书记陈继勇说,为了能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我县聚焦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把产业链搬到贫困户家门口,破解移民就业难、增收难问题。

按照近产业园区、近城镇集市、近公路沿线、近旅游景区、近土地资源的“五就近”原则,我县一次性规划推进20个移民安置新区,在每个安置新区预留5至10亩的产业用地,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产业发展留下充足空间。(www.xing528.com)

同时,我县以零地价、零租金、建厂房的方式,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进驻创建“扶贫车间”,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不断提升搬迁群众自身素质和激发其干事创业的信心,实现搬迁户户均1人以上在家门口就业,年收入达2.1万元。目前,我县已引进3家企业在下坳车家庄、大兴敢皓、永安安乐、三只羊可力等13个安置新区建设“扶贫车间”,预计今年可实现易安“扶贫车间”全覆盖。这种“易地安置+扶贫车间”的模式,不仅让搬迁户的生活有了着落,也让预搬迁户吃了定心丸,纷纷自愿搬出大山。

目前,我县20个安置新区有18个已全部完成主体建设,累计完成安置住房9850套(栋),完成任务的92.1%,已搬迁入住6722户29750人。其中,实现移民脱贫3743户15784人。

(黄鹏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