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布鲁西洛夫的攻势-第十章

布鲁西洛夫的攻势-第十章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布鲁西洛夫认为他目前就可发动进攻。布鲁西洛夫则自知最佳的成功机会在于奇袭。不过后来大家都同意,布鲁西洛夫在4日展开攻势,埃弗特则晚10天发动攻击。3日晚上,阿列克谢耶夫打电话给布鲁西洛夫,表示对这样一个很不寻常的军事计划的疑虑。他建议布鲁西洛夫,为避免部队因正面攻势过宽而引发混乱,应将兵力集中于较狭窄的火线上。被俘人数稍后随着布鲁西洛夫拓宽攻击线而快速增加。到了20日,布鲁西洛夫已生擒20万俘虏。

布鲁西洛夫的攻势-第十章

1916年6月5日,东战场开始一场新的攻势,后来被认定这就是俄国在大战期间最后一次的有效攻势。这一为人所熟知的布鲁西洛夫攻势,初期战果惊人,似乎要重温“俄国压路机”的美梦。这场美梦,原是大战中最大的神话。但是事与愿违,这场攻势的最终成就,居然是敲响了俄国的丧钟。矛盾的是,在这场攻势过程中,处处是令人迷惑的目标,阴错阳差的成功,然后成功竟导致俄国的崩溃。这些事,象征着这场战争也许是史上最反复无常的战争。1915年,协约国曾将希望投注在俄国身上。结果俄国军队这一年的作战情况糟糕透顶,是在受敌痛击,疲惫不堪,无止境地撤退,惊险逃过被毁灭的情形下渡过的。但到了1916年,由于法金汉攻击凡尔登,使俄国虽然跛了脚,活动能力却尚存。这一年,俄国即使只是表象,却以惊人的速度复苏,并且打乱了德国的计划。早在3月间,俄军就攻击位于波罗的海侧边的纳罗兹湖。俄军为纾解法国的压力,作出英勇的牺牲。之后,俄军领袖准备在7月展开一次重大攻势,位置仍在北方。但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之前,基于盟邦的需要,俄国再度发动一次起步过早的攻势。原来奥地利乘凡尔登情况危急,向意大利的特伦蒂诺地区发动进攻。意大利只好要求俄国盟友出兵,以阻止奥地利从东战场调兵增援特伦蒂诺的进势。

同时,沙皇于4月14日召集他的集团军司令举行了军事会议。会议决定,俄军主要攻势应由埃弗特(Evert)的中央集团军发起,库罗帕特金(Kuropatkin)的北方集团军朝内回转,以支援中央集团军,要求布鲁西洛夫的南方集团军彻底保持守势,理由是他的防线不利于攻势。但布鲁西洛夫认为他目前就可发动进攻。因为以守转攻,具有奇袭效果。他还表示,过去他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俄军各方未同时发动攻击,导致他的中央位置为德军所利用。经过一番讨论后,沙皇允许布鲁西洛夫照自己意思行事,并且可以利用他本身的资源发动攻势。俄军这样做的真正目的,其实是要引开敌人对他们所发动的主要攻势的注意力。俄军计划中的主要攻势位置,是在北方莫洛台兹诺(Molodeczno)附近。布鲁西洛夫则自知最佳的成功机会在于奇袭。于是他计划了20个奇袭地点。这样,他认为即使是敌人逃兵,也躲不过真正的攻击点。而且,与一般方式相反的是,他不但不集中预备兵力,而且将他们分散。

这时,由于意大利请求俄国出兵,使布鲁西洛夫加快了发动进攻的脚步。5月24日,阿列克谢耶夫(1)电报询问布鲁西洛夫能多快发动进攻,布鲁西洛夫表示,只要埃弗特也行动,他即能在6月1日准备妥当。然而,埃弗特并未准备就绪。不过后来大家都同意,布鲁西洛夫在4日展开攻势,埃弗特则晚10天发动攻击。3日晚上,阿列克谢耶夫打电话给布鲁西洛夫,表示对这样一个很不寻常的军事计划的疑虑。他建议布鲁西洛夫,为避免部队因正面攻势过宽而引发混乱,应将兵力集中于较狭窄的火线上。布鲁西洛夫则显得犹豫。阿列克谢耶夫最后倒让步了。他只说了一句:“上帝与你同在。随你做吧。”

于是部队连夜北调,显然想赌一赌运气。因为这样做除了具有奇袭的可能性之外,其实所有因素都与成功背道而驰。至于兵力方面,布鲁西洛夫的兵力也没有比对方多多少,双方实力为38个师对37个师,而且是四处分散的。但就因为没有进行集结,所以等于没有给奥地利一个战事已蓄势待发的警告。因此到6月4日,当俄国第八军团在卡列金(Kaledin)指挥下,以小小一支比侦察队规模大一点的兵力进攻拉克(Luck)时,奥地利军就被奇袭所击败。奥军防线一交手就像脆饼皮一样被戳破。于是在几乎无抵抗下,俄军向奥军第四与第二军团之间长驱直入。翌日,4万奥军被俘。被俘人数稍后随着布鲁西洛夫拓宽攻击线而快速增加。虽然俄军第十一军团(由萨哈罗夫〔Sakharov〕指挥)后来在塔诺浦(Tarnopol)附近失利,但在更远南边的两个军团则像进攻拉克一样,很快获得战果。第七军团(由谢尔巴乔夫〔Shcherbachev〕指挥)将奥军驱回斯雷帕河(Strypa)的对岸;第九军团(由列奇茨基〔Lechitski〕指挥)更在布科维纳附近突破,攻占奥军在战区最南边的据点切诺维兹。到了20日,布鲁西洛夫已生擒20万俘虏。

自杰里科(Jericho)的城墙在约书亚(Joshua)的号角声中倒塌以来,从未见一场示威般的攻击就有如此的战果。战区南边的德奥军团两侧翼被攻陷之后,如果俄军善用机会,德奥军团所面临的,将是远大于早先在坦能堡所遭遇的危机。然而,俄军为了发动主要攻势,已将所有后备兵力集结在战区北方。但主要攻势并未如期发动。埃弗特指称是坏天气使他无法在18日之前行动,而且他认为即使行动,也不会成功。这时,沙皇与阿列克谢耶夫无论对是强制埃弗特行动,还是更换埃弗特,都拿不定主意;相反,还命令埃弗特准备易地攻击。所谓易地攻击,就表示攻势又要延期了。但即使到这个地步,埃弗特与库罗帕特金仍不愿进攻。由于阿列克谢耶夫使唤不动他们,他只好设法调动他们的后备兵力了。然而俄军此时战区外围的交通情况不佳,德军不等俄军后备兵力开到,已迅速增援,以挡住俄军人潮。德军统帅部一如往常的机敏,林辛根(Linsingen)率领第一批增援兵力,在拉克的俄军突破处的北方边缘上进行反攻。此举至少遏阻了俄军在最关键处的进展。至于在战区南边的布科维纳,俄军攻势持续着,一直攻击到喀尔巴阡山遇上天险才停止。(www.xing528.com)

7月下旬,俄军重新发起进攻。首先由萨哈罗夫在战区中央向布罗迪(Brody)与伦贝格方向前进;然后由俄国禁卫军团朝更北方的史托柯德河(Stokhod R.)与科韦利(Kove)进攻。这也就是俄军长期准备的大攻势。但时机已失。虽然战事仍拖延到8月,所获战果已无法弥补重大的损失。于是俄军攻势开始时,有如旭日东升,现在竟像秋叶凋零,逐渐消逝。

不过俄军攻势的间接效果倒是大于直接效果,虽然这方面并非全然是好处。俄军的进攻逼得法金汉从西战场撤出7个师,并且放弃对英军索姆河攻势的反扑计划,以及继续在凡尔登打消耗战的计划。俄军的进攻更使罗马尼亚向协约国靠拢,并作出了参战的致命决定——几至亡国。这次进攻也导致只会在“疮疤上抹焦油”,问题愈来愈多的法金汉下台。

但俄军为这些间接战果所付出的代价很大。布鲁西洛夫虽然占据了布科维纳与大部分加利西亚地区,并且俘获德奥军35万人,然由于攻势延宕时日,最佳时机因之消逝,以致俄军自己竟损失百万人。这个损失,对于俄国战斗力影响深远。其中,精神上的伤害犹胜物资上的损失。紧接着,摆在面前的大事就是俄国的革命与崩溃。说来俄国最后是为盟邦而牺牲。盟邦后来在战事上的得意,是无法抹煞对俄国的亏欠的。

(1) 指沙皇参谋长米哈伊尔·阿列克谢耶夫将军〔Mikhail Alexeiev〕,是实质的俄军最高统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