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朝历史:河南收复与守势转攻势

汉朝历史:河南收复与守势转攻势

时间:2023-09-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孙敖与李广损失惨重,按律当诛,赎为庶人。渔阳失守,韩安国心里闷闷不乐,遂上书武帝请求调回长安。这是开国以来,汉朝对匈奴取得的最大胜利。更为重要的是,此次出击,汉朝得到了“河南”。此前,长安与匈奴不过隔着一道长城,取了“河南”地后,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大大减弱,而汉朝对匈奴亦从守势转为攻势。所以,此役之重要,可算是汉匈战争的转折点。

汉朝历史:河南收复与守势转攻势

经马邑一事,汉匈之间已然撕破了脸皮,基本上再没有握手言和的可能。剩下的只有一件事:杀!元光六年(前129),匈奴人突袭上谷郡,烧杀抢掠而回。

武帝决定给匈奴人一个教训,于是组织了四路万人骑兵出击匈奴: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郡,骑将军公孙敖出代郡,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

卫青长驱直入,追击匈奴人直到“龙城”,斩获首虏七百余级。卫青建此奇功,武帝封他为关内侯。其余三路人马就没有卫青那么幸运了。

公孙贺在茫茫大漠里战天斗地去了,愣是没遇着一个匈奴人,自己当然也没什么损失,可谓不赔不赚;他的本家公孙敖就惨了,公孙敖与匈奴交战,折损了七千人马;而老将李广的境况更是不堪,全军覆没不说,自己也被匈奴人俘虏,好在最后李广还是逃回了汉朝

公孙敖与李广损失惨重,按律当诛,赎为庶人。

虽然只有卫青一路兵马一枝独秀,但此次出兵仍可算是一个难得的胜利。

匈奴人遭龙城之辱,当然不肯罢休,这年秋天就回抢汉人作为报复,汉地各边郡中,以渔阳损失最为惨重。武帝遂派韩安国主持渔阳军政。(www.xing528.com)

韩安国在渔阳捉到一个匈奴俘虏,从他口中得知匈奴大军早已经回到了漠北。韩安国放心之余,给武帝上书,说渔阳只留七百人就可以了,剩下的人可以回家务农,因现在正是农忙时节。武帝批准。

刚刚过了一个月,匈奴人的军队再次杀到。韩安国手上只有七百人,根本无法抵挡。幸亏最后关头,燕兵来救,否则韩安国未能安国就先要以身殉国了。

武帝派卫青、李息两人各率大军分别出雁门、代郡反击,斩杀千余人,大获全胜,打击了匈奴人的嚣张气焰。

渔阳失守,韩安国心里闷闷不乐,遂上书武帝请求调回长安。武帝这次没有同意,因为他得到匈奴将要再次进犯的消息,于是将韩安国调到右北平戍守。韩安国这时已经老了,旧伤加心病,不久就吐血而亡。

右北平不能一日无将。于是此前“赎为庶人”的飞将军李广再次得到武帝的启用,这次他没让武帝失望,有他在右北平一日,匈奴人便不敢进犯。匈奴人是怕李广,但天下只有一个李广,而且这个李广是个凡人,并没有分身术。于是上谷郡和渔阳又重新遭到了匈奴人的袭扰。

元朔二年(前127)武帝复遣卫青、李息率军出征,两人一路打到陇西,破掉匈奴楼烦、白羊王两部,斩首数千,得牛羊数百万。这是开国以来,汉朝对匈奴取得的最大胜利。消息传来,举国振奋。更为重要的是,此次出击,汉朝得到了“河南”。此“河南”不是今天的河南,其地在今内蒙黄河以南。“河南”土地肥沃,且有黄河天险作为屏障,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此前,长安与匈奴不过隔着一道长城,取了“河南”地后,匈奴对长安的威胁大大减弱,而汉朝对匈奴亦从守势转为攻势。所以,此役之重要,可算是汉匈战争的转折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